喀什古城(喀什行之七)

魂牵波密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的地方”,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我国版图的西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古丝绸之路繁华的贸易重镇,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成为新疆的文化中心,现今流传着“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div>  由于攻略做得不够细致,只安排了一天半时间逛古城,伙伴们都说没耍够,现在看来这是此次喀什之行的最大遗憾了。</div> <p class="ql-block">  尽管错过了国庆大假,到喀什旅游的人仍然出奇地多,为了观看古城东门的开城仪式,我们提前近一小时赶往现场,结果都只能看到后脑勺。</p> 喀什开城仪式,融合了乐舞迎宾、嘉宾入城等传统礼仪的内容,并根据现代旅游需要改编而成一项旅游演艺活动,既保持了传统礼仪的基本程序,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过,开城仪式的演出场景我只能在网上搜索下载视频来弥补了。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被誉为“喀什的灵魂”、“活着的千年古城”。南疆人文景观的精髓都凝聚在这里。 <p class="ql-block"> 2100多年以来,喀什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点,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人们流连于古城热闹的街区,感动于古城居民灿烂的笑脸,迷醉于丝路古道千年遗韵,有谁会想到,这片昔日喀什市最大的棚户区,从2010年核心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算起,短短5年时间就变成声名远扬的国家历史人文5A级景区。</p> 国家对喀什古城的改造十分重视,来自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采用“一对一设计”“修旧如旧”的方式,改造和维修时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的构件,力求改造后“不是古城,胜似古城”。只为古城换了副“筋骨”,却永远留下了古城的“灵魂”。<br> <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的特色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包括1个核心区,27个外围片区。截至2020年底,喀什古城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0.49亿元,完成危旧房改造49083户、507万平方米。</p> 喀什古城里别具一格的木雕、铁艺、绘画在这里随处可见,7000多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被修缮加固,完全保留原有风格,古城的传统形态容貌和原有空间格局得到保护。 在喀什的大街小巷,不仅有纯正的少数民族美女,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化妆美拍的“维吾尔族姑娘”。 <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它跟国内很多所谓的古城、古镇不一样,喀什古城里依然住着很多原住民,所以当地的美食、美景很有异域风情,有中东的感觉,仿佛身在摩洛哥。</p><p class="ql-block"> 2006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拍摄《追风筝的人》,为重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60、70年代美好、和平、富足的生活场景,苦于当时阿富汗战乱,意外发现喀什古城与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于是有85%场景是在新疆喀什拍摄的,使之成为了世界了解喀什历史和城市风貌的文化窗口。</p> 喀什古城虽然是5A级景区,但却不收门票,游客服务中心完全免费为旅客提供服务。 <br>  作为南疆土陶技艺的传承地区,喀什的土陶制品最为丰富多彩。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如今,喀什土陶已经被国家列为“人类非遗文化遗产保护对象”。<br> 喀什土陶器使用粘土为制陶的原料,不加任何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大到陶罐,小至碗、碟等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 富有历史韵味的土陶工艺品,纵深排列开来,仿佛一条时光隧道,穿起每个陶艺世家的过往。 喀什古城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古丽的家”旅游家访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古丽的家”于2017年初开业,游客可以在这里吃饭、喝茶、看歌舞表演,也可以选择入住。 <p class="ql-block">  在演出候场期间,美丽的迎宾姑娘采用教游客跳新疆舞、说维语,与游客合影留念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停留。</p> 早晨10点半,喀什古城景区“古丽的家”门前成了欢乐的海洋。 <p class="ql-block">  导游出生的沙拉麦提古丽.卡日把旅游家访经营得非常出色,几年时间,赢得的荣誉挂满了整面墙壁。</p> 坐在古丽的院子里,歌声悠扬、舞步热烈,游客们欣赏歌舞表演,品尝地道新疆美食,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人们可以坐一坐,享受半日闲暇,也可以住下来,深度体验喀什。 <p class="ql-block">  古丽的家消费不高,门票30元,除了欣赏歌舞之外,还要给客人提供瓜果、美食、茶水。</p> 演出结束后,游客还可以上二楼免费拍照 演员们邀请客人互动。 虽然旅游高峰期过了,但是来这里的游客还是很多,每天要接待两三百名游客。 站在“古丽的家”的院子里,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南疆民居特色鲜明,一棵60多年树龄的无花果树非常抢眼。 看台上座无虚席。 激昂欢快的乐曲、旋转飞扬的裙袂、热情奔放的舞步,怎不让人心旷神怡,更有游客跟着一起跳了起来。 <p class="ql-block">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曾经是很多人的谋生手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机械代替人工,传统打铁技艺也日渐没落。然而,在喀什古城的坎土曼巴扎铁业社,依然能够听到“叮叮当当”的传统打铁声响。</p> 古城里的这间铁匠铺,从清末至今,经历五代,炉火不息,完整保存了由土灶、炉火与捶打声构成的历史肌理,继承着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打铁手艺。 在喀什,不仅要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美味的特色佳肴,更要了解当地人民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状态,而参观巴扎,就是最快捷、直接的方式。 只要巴扎还在,喀什的灵魂就还在,巴扎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是排忧解愁的去处,是难以名状的精神之地。 巴扎作为新疆独特的文化名片,不仅景色壮观秀美,建筑风格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而且丰饶的民族文化、美食、手工艺品与各类娱乐活动,都深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p class="ql-block">  在这些巴扎后面的是一间间泥巴土屋的作坊里,这个个不显山不露水简陋又狭小的土房子,便是喀什手艺人的天下,几乎占据了老城手艺人的半壁江山,各种能工巧匠各显身手,靠绝活拉家带口,、靠绝活让疲惫的老城不停地运转,有的已运转了二三百年,成了传世之地,今天的生意仍是十分兴隆。</p> 古城里有许多民族乐器店,各式各样的传统乐器深受游客喜爱。很多乐器店的店主不仅会制作乐器,还是乐器弹奏高手。很多游客都会尝试着学习弹奏民族乐器。 喀什的石榴又大又甜,这里的石榴都是榨汁饮用,每杯才10元钱。 这里出售的工艺品很多都是内地难得一见的物品 <p class="ql-block"> 新疆的瓜果分外甜,风趣幽默的维族大哥向我们推销他的无花果。</p> 汗巴扎是喀什最著名的市场之一,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传统市场之一,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商品。 这个烤羊肉串的维族小伙,边烤边扭,让人忍俊不禁,不少看客也随之起舞。 这里出售各种各样的囊,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p class="ql-block">  这家名叫“杨哥万人抓饭”的店,当街摆了一口直径超过2米的大锅现场炒饭,每份手抓饭只要25元。</p> 夜市不止是游客打卡的地方,有的来这里散步,有的来这里吃小吃。虽然在古城景区之内,但这里价格统一亲民,20—30块钱就能吃饱。<br> 这口大锅到了晚上又变身为各种美食的摆台。 喀什爱吃鸽子,或烤或炖,做法很多,有“鸽子飞不出喀什”之说,玫瑰花鸽子汤是喀什的又一著名美食,每份38元。 这里的烤全羊与内地的完全不同,它是放在囊坑里考出来的,色泽金黄,让人垂涎欲滴。 这种烤肉可能也只有在囊坑里才能烤出来。 当夜幕降临,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变成最闪亮的明星。除了各式各样的馕和大家喜闻乐见的烤羊肉,大部分人有所了解的烤全羊抓饭外,古城的夜市也有鲜美的缸子肉,软糯的羊蹄、冰爽可口的酸奶冰沙,独特风味的烤蛋,洒满孜然辣椒的烧烤等。其中有不少摊位也获得美食评比的证书。<br><br> 烤蛋也是五花八门,从鸵鸟蛋、鹅蛋、鸭蛋、鸡蛋、鸽子蛋,从大到小,一样不落。 羊肉分部位烹制,任由选择享用。 汗巴扎这种形状优美、色泽漂亮的饺子怎能不勾起人们的食欲。 喀什的烤制食品真多,南瓜、梨子、木瓜,样样都可以烤着吃。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缸子肉的摊铺很多,就是把羊肉等放在搪瓷盅里面炖制。此次喀什之行,我们享用了手抓饭、烤羊肉、烤鸽子、烤包子、缸子肉等当地美食,还有很多美食没有时间去品尝。</p> 药茶巴扎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药材,散发着不同的香味,药茶配方都是经过几代人不断研究、改进沿用下来的,水果茶、生姜茶、红花茶、黑枸杞茶、玫瑰花茶等,颇受游客喜爱,如今,药茶作为最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已经成为传播喀什旅游文化的金字招牌。 空中花园是众多旅拍店为游客拍照的地方,常常有很多化妆成少数民族的美女在这里排队拍照。 空中花园可以说是移步换景, 在古城人多拍照容易走散,我们几家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老城角落是古城内的一家网红咖啡馆,慕名前来的游客很多。里面的装修极具民族特色,是老城的一个缩影。在古城内逛累了,你可以选择在这里歇歇脚,喝杯饮料、吃点甜点。夏季晚上还有喀什帅小伙的现场演唱。 咖啡馆的明显标志是门前的两个巨型茶壶。 咖啡馆这样的吧台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简朴、别具一格。 咖啡馆上楼上的茶桌,没事时在这种地方闲聊是不错的选择。 咖啡馆三楼的天台,为游客提供了不错的休憩、拍照的场所。 咖啡馆的消费并不高,一壶果茶收费58元 在座位上扫码点餐后,服务员会很快送来。 咖啡馆很安静,在这里的消费者多数是年轻的美女。 喀什古城230米高的巴楚电视塔,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这个小巷是拍电视塔的网红打卡点。 下面这组照片,是喀什古城各类型漂亮的拱形门。 在夜晚的灯光下,这条过道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彩虹巷是古城西城一条著名的短小巷子,该巷以其色彩斑斓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文化氛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走进彩虹巷,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五颜六色的房屋和窗户,给人一种欢快而温馨的感觉。 游客在此拍照需要排很长的队伍耐心等待,不想排队的话最好在早上9点钟以前去。 这是喀什古城西城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布袋巷。 布袋巷得名于古代布匹贸易,曾经是喀什地区重要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喀什曾以其精细的纺织技艺和丰富的纺织品而闻名,布袋巷是当地纺织业的集聚地。布袋巷在今天不仅充满艺术气息与民族风情,也隐藏着有趣的历史人文故事。走进去满面的古朴气息,墙面挂满了各式各样地毯。 这条小巷也是网红打卡地,叫做一米爱情巷,一头宽1.3米,另一头宽1.4米,寓意一生一世,愿所有人都能遇到一生一世相爱的伴侣。 油画一条街,位于喀什市古城景区吾斯塘博依路,是充满了民族特色的土生街道,融入了本地的一些民族元素的同时,也渗入了一些古老风韵。<br><br> 街区干净整洁、古朴典雅、艺术氛围浓厚,是展示绘画技艺、展现才华的理想之地,也是喀什古城内新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的每条小巷,每一个角落,都记录了喀什古城从古老到新生的变迁。<br><br> 据了解,油画街已有30余家画廊入驻,随着文化润疆活动的持续开展,这里将会变成喀什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br><br> 喀什古城的街角,不时会冒出一两句与游客心灵相通的话语,像“喀什古城,中国太阳落山最晚的地方”“活着的烟火古城”“我和古城有个约会”、“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等,它们出现在各种古朴造型的建筑上。游客纷纷停下脚步打卡,让墙语墙画表露心迹,争相与一句引起心灵共鸣的话语合影。 喀什的百年老茶馆,这家老茶馆从满足当地人社交需求的功能,已经逐渐转变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了。和内地的大部分茶馆一样,人们并不是来享受清茶点心的,而是一个社交场所。所以在喀什的百年老茶馆中,就有一种很奇特的景观,一边是带着好奇表情的游客坐在阳台上,另一边是当地人围坐在矮桌边喝茶聊天,偶尔兴致到了还会跟着伴奏乐队的乐声跳起舞来。 要看的景点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到茶馆楼上去体验喝茶的感觉只在门口打卡拍照后就匆匆离开了。 在百年老茶馆前面的广场,每天都要进行一场西域公主骆驼队招亲迅巡游表演。 据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古疏勒国王宫所在地,自500两千建立艾提尕清真寺开始,这里就逐渐成了喧嚣繁华的注解。 这个老酒馆装饰很特别,里面怎么样不知道,估计旅游者中酒客不会太多。 出门旅行,最重要的住宿、休憩地,喀什古城巴格其巷的民宿一条街绝对值得一试,这里一步一景,被众多游客称为“惊艳”之地。是绝佳的拍照打卡地,更是游客们住的不想走的所在。 在古城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家名为“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囊”的店,一个临街只有几平米的打囊铺子,吸引力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蜂拥而来拍照打卡,据说每天要卖出2000多个囊。 古城上演的盛装巡街,令人感觉时光倒流,再现了中世纪喀什市场商贾云集、游客摩肩接踵的繁华盛况。 这支巡游的队伍,其实就是在百年老茶馆广场表演公主招亲的演出人员。 巴格尼其巷是喀什古城景区内文化和旅游业态聚集的主要街区,集聚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四大主要业态,让游客“吃在古城、玩在古城、住在古城”。目前,巴格其巷共53家店铺、38家民宿,经营风格各异。 <p class="ql-block">  </p> 这里民宿,每家的装修风格都不同,店主们凭着自己的喜好和对千年古城的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装修风格,大胆亮眼的色彩搭配,处处是细节,房房显用心。 这间民宿进门处的巷道是画在墙上的。 紧邻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囊民宿。 在古城很多小巷的尽头,都有这样的小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442年,坐落在喀什古城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占地面积25多亩,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的时空艺术空间经营很有特色,在地面出售有各种特色美食。 通过这个地下空间的台阶装饰的十分漂亮。 来到这里,犹如到了一个民族艺术博物馆,在地面经营的美食也可以让服务人员送到这里享用。 你能想象得出这是喀什古城一个普通的餐吧吗? 在这样的氛围中,唱一曲《冰山上的雪莲》又有不同的感受。 这两年喀什古城景区兴起旅拍热,全国各地的美女帅哥,走进旅拍店,经过化妆造型,游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这个“天然摄影棚”中,立刻穿越古代,变身“巴郎”“古丽” 据说古城的旅拍店有80多家,围绕旅拍,形成了摄影、化妆、服装定制、首饰制作等产业链条。 景区还专门打造了适合拍照的砖雕、木雕等几十个打卡点,帮助旅拍从业人员创新拍摄思路,吸引更多游客体验,旅拍已经成为游客打卡喀什古城景区最热门的方式。 说到旅拍,我们不得不说说当地服饰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服饰款式、色彩搭配、图案纹样上都和其他地区不同。其中服饰上图案纹样的差异尤为突出,从服饰中可以看到绣有美丽的巴旦木、石榴花、西瓜、绿叶花草、蝴蝶、葡萄等果品和花卉纹饰,同时,在式样上也保持了传统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很多旅拍馆也会用照片的方式带领游客打卡独具特色的景色。很多旅拍馆与咖啡馆结合,并且有室内的场景可供游客参观拍照,还可以坐在楼顶的露天阳台品茶、喝咖啡 古城的装饰材料都非常简单,废弃的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和废弃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外墙装饰的材料。像上图这样加上一条引人注目的标语,简易的坐凳,房顶的柴火,既体现了古城的烟火气,又有一定的历史感。 大小不一的磁盘装饰的墙面,在古城显示出了它的独特性。 像这样用算盘装饰墙面的,在古城可能也找不出第二家。 喀什古城这棵爷爷大树叫布袋树 ,走到这里,看到支撑爷爷的小木棍 ,你自然会猜想这棵树与布袋的关系,也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爷爷。 游客与慵懒的居民,稚气的小学构成的画面,在古城里显得那么和谐、统一。 大大小小的废弃木制车轱辘,也可以成为引人驻足的景点。 上个世纪很常见的邮局,现在与其打交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古城的地砖具有语言含义: 六角形地砖,寓意四通八达,可以通向喀什古城任何一条主干道;箭头一样的砖,寓意前面的路是通的,可以继续往前走;平铺横向的砖,寓意前面是死胡同。<br> 喀什古城是一个开放式旅游景区,更是当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走进古城,当地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门前摆放的几盆花中、从邻里相见时热情飞快的语速上、从烤包子出炉的诱人香气和大声吆喝中,一点点渗透出来,烟火之气让人亲切。 古城房屋错落、街巷幽幽,喀什古城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漫步街巷,看似前方已山穷水尽,走下去,却是柳暗花明、生机勃勃,像极了走在历史之中。 从地理角度来说,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的古城很小,从东走到西,一个小时就能走一个来回;从文化角度来说,古城却很大,这里汇聚了汉文化、罗马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错落的生土色泥墙土屋色彩艳丽的拱形门,繁复雕花的窗棂,还有墙上门前的植物,一直攀上二、三楼的阳台,眼前的一切,让人产生时间空间折叠的错觉。 古城的深街小巷里满满的都是生活,又满满的都是历史、文化。<br><br>   古城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街区,两三百条街巷纵横交错,迂回曲折,长的600多米,短的50米到头;宽的能走驴车,窄的只能独行。 分布在街巷四周的传统民居大多已有百年历史,土木、砖木结构,多为两三层小楼,以自家居住地为中心,向上或向四周延伸,形成房连房、楼连楼的建筑格局。 每户人家的庭院里均用花卉装饰,廊柱上有拙朴精美的木雕艺术,房间里则有大小不同的壁龛,四周绘制石膏花边图案,地上精美的地毯则渗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像这样的小巷,宽不足2米,长不足20米,也就两户人家。 这个仅有一户人家的小巷更窄,而且有一半上面还有建筑物,像天井一样。注意看小巷的地砖是横着铺的,表示这是一条死胡同。 盖孜尼其巷是喀什古城的民俗街之一,里面的民宿都各具特色,而且价格不贵,住这样的民宿更能了解喀什的风土人情,唯一的缺点是交通车辆无法到达,行李多的话不是太方便。 这里的一条小巷,就可以将我们拉回到百年前的人口迁移,一 座建筑里很可能看到各种宗教图案的堆叠,每个帽子上的图案和每家的门头都各有讲究,食物里也透露着民族生长与交融的秘密… 喀什古城的13条注解、99条小巷纵横交错,民居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许多民居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喀什的小巷,风格相同,但又各具特色,随便进入一条小巷都会有让你驻足拍照的冲动。 这个小巷隔一段上面又建有房屋,没有房屋部分也把阳台挑出小巷上方。 废旧轮胎、地毯、木梯、雕花木柜,都是小巷的装饰品。 古城的台阶多数都是用砖砌的,砖雕墙壁在装饰灯光的映衬下更加漂亮。 上图这个台阶事实上是画在墙上的,这是古城一个别致的景点。 古城的这些砖砌阶梯,用材相同,但造型却完全各异。 这所学校的校门设计也很别致,凸显民族特色。 喀什之行结束,团员们在这家很新疆菜餐厅进行了总结。 这家餐厅民族特色氛围非常浓厚。 休息的大厅还有不同的乐器供有兴趣的客人使用。 去喀什旅游这段时间,我发现游客大多数都是退休老人。我们18人,平均年龄都60多岁了,虽然是最远程的国内旅游,因为是包车旅行,行程、住宿、餐饮完全自主安排,既享受了自驾游的随心所欲,又免去了自驾车开车人员的辛苦,大家都玩得十分尽兴,是一趟难忘的自助旅行。我借助美篇这个平台,用7篇文章进行了小结,目的是希望能把这段美好的记忆能够保留到永远,我想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