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行(96)2019年8月 喀喇沁亲王府

刘燕云

<p class="ql-block">喀喇沁亲王府,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承德东北150公里、赤峰西南70公里处。是清朝贡亲王的府邸和家庙、蒙古族政治家贡桑诺尔布的故居,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邸原占地面积 87000平方米,府第区占地40000平方米,现王府占地面积仅29800平方米,约为盛期面积的34%,房屋490余间,两层院落,主体建筑分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蒙古王爷在喀喇沁亲王府袭政。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喀喇沁王的家庙,即福会寺,也是亲王府景区一部分,是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136平方米,全盛时曾居住喇嘛450余人。</p> <p class="ql-block">府门,面阔3间,为硬山式建筑。王府的第一进建筑,体量大、等级高。门上镶有横7纵9六十三颗门钉,按《大清会典》,属亲王品级。府门平时紧闭,遇有贵宾莅临,府门、仪门大开,以显尊贵。东配房专为传达室,西配房原为王府衙门。王府建筑中重要建筑多建于比较高的台基上,主要建筑多设有月台,平面以柱间为单位,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等,有的建筑加前檐廊,有的是前后檐廊。构成长方形或方形平面,增加建筑的稳定感,柱子多采用圆形柱,显示王府建筑的雄伟和壮观。封闭性比较强,只有南面开窗,窗户较密集,除门外,每开间都有一个窗户,门扇由小方格或斜方格组成。</p> <p class="ql-block">喀喇沁亲王府建筑布局特点: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两路(跨院)为辅,中路以体现亲王府权力等级,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十分灵活;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以苍松为主,而东西跨院有奇花异草、玲珑石、树木,更有花园叠山理水。</p> <p class="ql-block">仪门,面阔一间,硬山式建筑,为喀喇沁王府二进门。平常府门和仪门并不开启,只有举行大典或贵宾光临时才会打开。典籍载:凡新官到任,仪门前下马,迎接上级官员时要大开仪门,所有官员要官带整齐,迎出门外。府门和这二门都属仪门范围,大门张灯,二门结彩,府门上方悬挂灯笼即张灯,二门上悬挂彩带即结彩。府门和仪门之间的甬路两侧设有乐队。</p> <p class="ql-block">轿厅,存放骡轿、轿具之所而名,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设有月台和甬道。前与府门、仪门,后与回事处对应,有过厅之称,后檐墙为板壁,与其它建筑形制有所不同。前置月台与仪门之间的甬道,是迎送贵宾仪仗队主要布列的地段。轿厅的东西配房,曾分别用于存放武器与仪仗等,现轿厅的西间陈坤轿一乘,东间陈轿车一乘。轿厅东西山墙壁上各绘制壁画一幅,东为《木兰秋狝图》,西为《乾隆射箭图》,这两幅壁画生动地记录了清代蒙古王公的生活,也反映了蒙古王公与大清统治者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贡桑诺尔布,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1912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承袭王位后,对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和实业,训练军队,创办了内蒙古地区的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派保送进修生和留学生、报纸、邮电“五个第一”。任职期间,曾多次劝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独立活动,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做出过贡献。1930年因脑溢血逝世于京城,时年59岁。</p> <p class="ql-block">回事处,面阔五间,大木硬山式建筑。面宽20.9米,进深3.66米。明间最宽4.22米,两次间相等3.87米,两尽间稍大于次间3.92米。回事处是旗内官员签到、听传、收发文牍、协办公务之所。喀喇沁王府既是郡王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也是札萨克署理旗政的地方,一切公务活动都有一定的规矩。官员到府内办公实行签到制,来到前边这个大案子翻牌。札萨克要某位官员办什么事情由指定的官员到回事处传达。早上旗内官员齐聚回事处,先签到,有公务在身的官员办理自己的公务,没有公事的官员准备听传。府内的专职收发文牍的笔切齐,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起草训令,收发各处官员送来的奏章,整理上级发出的来往文书。东配房是管旗章京,是受王爷指令主持全旗行政、司法和军事。西配房是署印协理。</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府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即议事厅,又称银安殿,面阔七间,面宽28.27米,进深11.69米,金柱35厘米,檐柱33厘米,有前后外檐廊,窗户宽1.5米,前设月台,月台宽10.28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卓索图盟盟长、郡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亲王品级,按清制扩建银安殿,即议事厅。议事厅的东配房是会客厅,是喀喇沁王专门用来接待客人的场所。亲王府内规矩多,府内人自不必说,就连外来客人也有固定的休息、用餐之所。客厅布置的也极为讲究,桌后条案上一对掸瓶,一对花瓶,这叫“瓶瓶静静”,而寓意为“平平静静”,四个瓶和八仙桌相配,又寓意为了“四平八稳”。西配房是王府的书画厅,即如许斋,这是郡王旺都特那木济勒的书斋,旺王性格残暴,但却酷爱诗书画,一生诗作颇多,但大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描写景物之作。东厢房是客房,西厢房是存印处,室内有花罩和隔断。</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西配房如许斋。</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贡桑诺尔布。</p> <p class="ql-block">狩猎到的虎皮。</p> <p class="ql-block">出版的书籍与印刷工具。</p> <p class="ql-block">蒙汉文铅字铜模与铅字。</p> <p class="ql-block">承庆楼,俗称“后罩楼”,是王府古建筑群中唯一一座楼式建筑,“承”为“传承”,“继承” 之意。承庆楼面阔5间,面宽18.12米,有前檐廊。楼上原为佛堂,供奉千手千眼佛。楼下为祠堂,供奉着 12位札萨克的画像。东配房是王爷吃饭的场所,西配房是王爷的居室。</p> <p class="ql-block">西跨院,内有关帝庙,孔子庙等,现存有11栋建筑,前区为二重四合院,皆卷棚式屋顶。其中两栋正堂,分别为环廊歇山式和双体勾连搭式,精巧别致,典雅玲珑。府内苍松翠杉,府围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和谐,贡桑诺尔布兴办崇正学堂就在这里。东跨院为生活住宅区,有戏楼、书房、福晋的卧室等,院中种植各色牡丹。</p> <p class="ql-block">府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