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南亚由于岛屿众多、地形复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它没能产生出具有辐射力的地区文化,相反,却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华儒家文化圈辐射的影响,代表的有越南;再如宗教尤其是印度教、佛教以及后期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似乎更为广泛,包括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半岛等,而且是彼此之间互为影响、渗透交融;又如始自16世纪初400余年的殖民文化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以建筑为载体,老牌殖民帝国诸如英、荷、葡、法等无不例外地在东南亚各国留下了深深的殖民烙印,如法式建筑之于越南、英式建筑之于马来亚,葡、荷建筑之于马六甲,荷、英建筑之于印尼等。</p> 越南-顺化皇城 <p class="ql-block"> 它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且仿照中国明清故宫形制建造的宫殿建筑群。顺化京城、皇城、宫城的职能设置以及皇城建筑群的总平布局规制与明清北京皇城如出一辙,仅依据自身所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略有调整。有趣的是皇城内的宫城也叫紫禁城,甚至连部分名称都直接照搬了过来,从这个层面讲说它是“缩小版”的紫禁城,也未尝不可。</p> 柬埔寨-吴哥窟 <p class="ql-block"> 吴哥遗迹所指为吴哥古遗址建筑群的统称,包括了大吴哥、小吴哥及周边多处遗址建筑群,均与印度教有浓厚的历史渊源。大吴哥指的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吴哥王城遗址;而小吴哥即为吴哥窟,又称为吴哥寺,其名意为“毗湿奴的神殿”,吴哥窟是吴哥遗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其始建于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它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极盛巅峰时期地域版图囊括今柬埔寨全部、泰国及老挝大部、越南及缅甸南部,风头一时无两。有趣的是它是第一个出现于中国史籍中的东南亚国家,称为“扶南”国,主体民族为高棉人,信奉印度教,但自身却无任何历史文字记载。公元1432年其首都吴哥被暹罗(现如今的泰国)侵占,自此王朝没落,吴哥窟亦湮没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隐匿于深山丛林中400余年。直至19世纪的1861年,法国考古学家亨利莫霍无意中的发掘,才使这震惊世界的人类文明奇景重现天日。</p> 缅甸-仰光大金塔 <p class="ql-block"> 这座被视为缅甸国家象征的庞然巨构,矗立于缅甸仰光茵雅湖畔丁固达山之巅,如天降神明般光芒四射,俯视着仰光城市的芸芸众生,护佑着这座至善至诚的佛国圣土。不论昼夜流转,其形体流金溢彩,熠熠生辉,恢弘肃穆,气质神秘而又独特。</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考证其最早始建于公元6世纪,初建时不足10米,现存形制为公元14世纪所形成,后经历代不断修葺重建,方达到现如今99米的高度。它肯定不是世界范围现存最高的佛塔,但却是史上最金贵的佛塔:塔身通体镀金,金箔贴面,耗用黄金7吨有余,在不间断的修缮维护过程中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塔顶的金伞装饰奢华程度更是令人咋舌,其顶部伞状,中段莲花瓣状,下部为7组同心环,总重1.26吨。伞面镶嵌着耀眼夺目的5448颗钻石及2317颗红宝石,最顶端则镶有一颗72克拉的钻石;在塔的周围,还悬挂着1065只金铃与420只银铃铛。</p> 老挝-塔銮 <p class="ql-block"> 这座被视为老挝佛国文化瑰宝的万象塔銮,虽无缅甸仰光大金塔的恢弘磅礴与奢华瑰丽,但同样的金光璀璨,光芒四射。现如今为著名的老挝佛国信徒民众朝圣中心,更视为老挝国家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塔銮为砖石结构建筑群,平面四方,立面三层,寓意佛说三界,整体由主塔和30个卫星塔组成。主塔建于塔基之上,塔基3层,设有回廊;主塔下部正方形,塔尖为四棱锥形,通高45米;塔身通体镀金,光辉夺目。万象塔銮型佛塔,也许是整个东南亚众多佛塔样式当中最为特殊的,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如同宝瓶一般高耸的塔身,可以说是此类佛塔所独有的一大特色。</p> 泰国-大皇宫 <p class="ql-block"> 位处泰国曼谷湄南河畔的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中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其展现了泰国建筑、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的精髓,被誉为“泰国艺术之集成”,极具民族特点和代表性。大皇宫始建于18世纪,经历代不断修缮扩建方成今日之规模,现视为泰国的地标性历史文化建筑。</p> 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双塔 <p class="ql-block"> 吉隆坡双子塔,又称吉隆坡双峰塔,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的地标之一,位于吉隆坡市区中心,是两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高452米,共88层,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子塔。</p><p class="ql-block"> 双子塔的建筑始于1992年,历时6年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这两座塔楼由裙楼和两座塔楼组成,中间有空中走廊相连,远看就像两个高耸入云的巨人,雄伟壮观。双子塔的建筑采用了钢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风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双子塔还注重了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考虑,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具等。</p> 新加坡——鱼尾狮雕像 <p class="ql-block"> 鱼尾狮身像是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新加坡旅游局在1966年把鱼尾狮注册为它的商标,并于1971年委托著名华人雕塑家林浪新塑造成为一座狮子头、鱼身、鱼尾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整个雕塑高8.4米,狮子头顶部长2.3米、宽1.7米,身重40吨,非常雄伟壮观,雕塑现坐落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内。鱼尾狮公园是目前新加坡面积最小的公园,它位于新加坡河河口。在大鱼尾狮身像后面还建有一座小鱼尾狮像与之相伴,小的鱼尾狮身像高2米、重3吨,两者在一起的画面非常温馨。</p><p class="ql-block"> 鱼尾狮身像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新加坡的一个古老传说,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时一位来自“三佛齐王国”,名叫圣尼罗乌达玛的王子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船漂流到这个岛上,他一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此岛取名“新加坡”,因为这个词语在梵文中即“狮城”的意思。而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既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着当年飘洋过海,南来谋生求存的祖祖辈辈们。</p>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p class="ql-block"> “婆罗浮屠”意为山丘上的佛寺,其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公认为“古东方四大奇迹”,四处奇迹中三处与古印度宗教文化有渊源,可见古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各国强大的辐射力影响。</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远,也无确切的文字记载,史学者依据浮雕造像样式以及依稀可辨的基部铭文书体推断,大约始建于公元8~9世纪的中爪哇夏连特拉王国鼎盛时期。王国被视为佛陀的虔诚信徒,但佛教与印度教在此交叠共生,印尼的另一座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印度教的湿婆神庙普兰巴南神庙,也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婆罗浮屠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丛林之中长达数个世纪,推测为始自15世纪爪哇人宗教信仰的转变,亦或是火山爆发引发的灾难使其遭到遗弃。直至19世纪初的1814年,英帝国殖民者时任爪哇副总督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凭借对爪哇历史浓厚的兴趣偶然发现了它,使之重见天日。</p> 菲律宾-黎刹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黎刹公园被誉为“人民公园”,它是为纪念菲律宾的民族英雄何塞·黎刹而修建的菲律宾国父的纪念公园,占地58公顷,从塔夫特大街一直延伸到著名的马尼拉湾堤岸,其中最突出性的标志就是“黎刹纪念碑”。</p> 文莱-阿里.赛义夫丁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奥马尔阿里赛义夫丁苏丹清真寺是文莱首府斯里巴加湾的标志性建筑,是当地知名的皇家清真寺,也是为数不多开放大家入内参观的清真寺。虽然只能站在角落里欣赏,但一进门就被清真寺内部的奢华装修所深深吸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