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女兵故事:巾帼英雄张道华

谈兵论剑123

<p class="ql-block">  <b>《张道华简介》张道华,四川省都江堰市人。1934年生,1950年11月参军,1952年9月入党。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60军总医院3分院传染科护士。第五次战役中,她多次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将七名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左眼受伤,失去视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爬回阵地。1952年10月归国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人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给工人、农民、大中学校学生作报告数百场次,听众达数十万人。1953年出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年仅16岁、正在都江堰市女中读书的张道华,得知人民政府动员知识青年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她深感新中国青年一代肩负的重任,决心报名参军。经过文化考试和体检,张道华考入了川西军区卫校,后编入第60军后勤部总医院。</p> <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18日,她随主力部队入朝。刚过鸭绿江,张道华乘坐的列车遭到美机的轰炸,列车被迫停在新义州附近一个山洞里,同车的3名同志牺牲,34名同志被炸伤。张道华在院长张进锡的带领下,在充满烟雾的车厢里一趟又一趟地抢救负伤的战友,她几次被硝烟熏倒在车厢里,醒过来后,喝几口冷水,又冲入车厢抢救战友。她一人就从车厢里抢救出9名受伤的战友。这是张道华入朝参战经受的第一个考验。</p><p class="ql-block"> 5月16日,张道华所在的第3分院,奉命接收第180师的伤员。180师的任务是以积极的进攻行动牵制美军2个师,保证兵团主力歼敌。3分院紧随180师之后执行医疗保障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时美军采用“磁性战”,就是志愿军发起进攻时,敌人就后撤20至30公里,以此消耗疲惫我军。180师很快突过北汉江、洪川江,割裂了敌人,完成了作战任务。战至20日,敌之机动兵力堵上战役缺口,志愿军总部决定停止进攻,北撤补充粮食、弹药。</p><p class="ql-block"> 22日,我军逐次开始转移,美军开始全线反扑,我前线部队陷于被动。180师为掩护伤病员和友邻部队转移,在态势不利的情况下英勇奋战,阻击敌人。26日后陷入敌人合围,战斗极其艰苦,伤员成倍增加,一批一批地由阵地上转移到战地医院。张道华有一天从汽车上背下37名伤员,她从早上到晚上,一刻不停地为伤员清洗伤口,包扎、注射、换药、喂饭、穿衣,这一天,她自己一天仅吃了2块干粮。她感到腿疼头昏,便用湿毛巾扎在头上,拖着疲惫的身体,精心地护理和安慰着每一个伤员。伤员们为了减轻张道华的工作量,尽量忍着疼痛,不发出叫喊、呻吟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一位姓黄的伤员,双腿被敌人炸弹炸断,疼痛难忍,医院又没有止痛药,他以顽强的毅力与伤痛作斗争,将一团烂棉絮塞在嘴里咬着、坚持着。张道华发现后,鼓励他安心养伤,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借给他看,把自己所分得的一份饭菜送给他吃。这位伤员感动地说:张道华有火热的心肠,高尚的品质,宽广的胸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 5月26日14时,张道华所在的分院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丢掉一切笨重物资,快速开进,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冲出包围圈,转移到安全的地域,并要求医院必须保证伤员的绝对安全。</p><p class="ql-block"> 医院领导将243名伤员分配给每一个医生、护士负责转移。张道华负责7名伤员的转移工作,其中1名刚从阵地上转下来还处在昏迷之中,1名失去了双臂,1名失去一条腿,4名头部重伤。</p> <p class="ql-block">  突然,她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叽咯叽咯的皮鞋声,叽里呱啦地叫喊声。这是美国鬼子兵在搜索。张道华决定以“装死”来迷惑敌人,如果被发现,就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用手将伤口上的鲜血胡乱擦在脸上、脖子上、衣服上,并将3枚手榴弹的引线套在右手手指上,面朝下,趴在地上。当敌人搜索到张道华跟前时,有的用枪托捣打她的头部、腰部,有的用脚踢她的屁股,还有的从她的身上踏过去。张道华忍着剧痛,一动不动。敌人以为她死了,又叽里呱啦嚷着向前搜索。</p><p class="ql-block"> 张道华听到敌人走远后,将3枚手榴弹收好别在腰间,又艰难地向前爬去。她爬出大约有五六米远,突然觉得头“轰”地一声,身子跌到了一条深沟里……3天后,张道华苏醒过来,已躺在后方医院的病床上。原来,那位失去一条腿的伤员回到医院,向领导报告了张道华受伤后所在的位置,医院领导根据伤员提供的情况,立即派出机关的一位参谋带着一名通信员前去寻找,这两个同志来到她受伤的地方没有找到她,就顺着张道华爬过去的血路,在阵地前一条沟里找到了她……。张道华在志愿军后方医院,经过手术,取出了颅部的子弹头,但因子弹伤了视觉神经,导致双目失明。1952年10月,她被转回祖国。</p><p class="ql-block"> 1952年12月,她被选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人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城乡为工人、农民、学生作报告,以耳闻目睹的事实,痛斥侵略者的凶残,赞颂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凡听过张道华报告的人,无不为党和人民有这样的巾帼英雄感到自豪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1953年,张道华光荣地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称赞说:“你就是那位被敌人子弹打伤了眼、双目失明爬回部队的那位女同志吧!好样的,好样的。”陈毅握着张道华的手感激地说:“你为祖国人民争了光,也为我们四川人争了光,谢谢你!谢谢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