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的美篇

汉武

阴汉武散文:湟水河情思 <p class="ql-block">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没有水,人类就不能生存。我的故乡海东市乐都区,有条绵延弯弯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的支脉大通山海晏县包呼图山,千百年来,它从海拔4200米的山谷间,蜿蜒回肠,走州过县,穿越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跨越西宁市,海东市的平安,流经乐都、民和等地一直自西向东,欢歌而下,全长374公里 ,到达甘肃兰州73公里后,汇入了甘肃省兰州市境内的黄河之水。这,便是青海省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湟水河。在青海流域与黄河合称“河湟谷地”的湟水河,是黄河的第三大支流,是黄河在青海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p><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湟水北岸,故乡的湟水河,几乎环绕了青海川水地区的大部分村庄,浇灌着全省50%的粮食主产区域。据乐都柳湾彩陶遗迹表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沿湟水两岸滩涂刀耕火种,择水而居,建立了黄河上游最大的氏族部落王朝。西汉时,赵充国屯田湟中,引湟水灌田38万亩,沿河就有200多条灌渠,故乡的湟水河,宛如河湟大地的血液,让干旱的土地变成了草木茂盛,美丽富饶,物茂粮丰的“风水宝地”,维护了祖国边陲的长久安定,成就了湟水河的美名……</p><p class="ql-block">长大后,虽然离开了家,但流过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梦想的湟水河,却一直让我难以忘记。永远忘不了故乡的湟水河,那滚滚东逝的湟水河 ,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也给我留下许许多多的童年回忆。</p><p class="ql-block">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湟水河哗哗哗地不停地流淌着,那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动听。若遇上一个大晴天,明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摆动着自己的身体,嫩绿的柳叶倒垂在河面上,与山清水秀的村庄相映成趣,就像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树影下,偶尔,还会清楚的看到顺着急流游动的几尾小鱼。</p><p class="ql-block">炎热的夏天,湟水河,是我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的好去处。放学后,提着篮子到河岸边铲猪草,总免不了沿着河岸与同伴们嬉笑打闹。脱的光溜溜的我们,浅水区域下河捉鱼,像一条条小泥鳅在河水里钻上钻下,玩累了,爬上沙滩,浑身赤裸沾满沙子的我们奔跑、追逐着,欢声笑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p><p class="ql-block">星期六或星期天,趁着大人们去田间劳作的空闲,我们这年幼无知的初生牛犊,便会相约到湟水河畔,争先恐后地扒掉衣裤,像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跳进河里,只会“蹬狗刨”的我,两手不停地“刨”水,双脚一上一下不停地运动,到水深至颈的水域里,再不敢前进半步,在水里扑腾不了一会儿,不得不上岸,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伴在水面深吸一口气,猛的一下钻进河水中,久久不见影子……</p><p class="ql-block">记得初二时那年的六月,有一次,随同伴和同伴的三哥去戏水,不习水性的我,游到了石坝下的一个大漩涡中,当时,感觉水下就像有一股力量,把我旋转出水面又旋下了水底……一时无法脱险,我喊又喊不出声,若没有同伴那十六,七岁的三哥出手搭救,也许我的小命早就送到了湟水河里。为此,我被班主任一顿训斥后,老师还组织同学给我开了一场批判会,同学们一个个轮番走上讲台,手拿发言批稿,揭露我河边冒险的错误之举,批判会上,让我丢尽了颜面,记忆深处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疤痕……</p><p class="ql-block">夏末秋初的时节,是暴雨最频繁的时节,怕年幼的我们到湟水河边去戏水,父母看管的十分严厉。那时,一场暴雨,往日平静的河面变得异常汹涌,河水一度上涨,会冲毁两边的庄稼地,个别柏油路也被冲断,湟水岸边一片狼藉,大人们拿着长木杆和麻绳,冒着生命危险,挣抢打捞河上游漂浮下来的木头,木家具之类的飘浮物。儿时的我无忧无虑,等待暴雨稍微小一点,便会约上几个小伙伴,跑到岸边,打捞被洪水冲到岸边的那拇指大的黄鱼,捞上几条鱼后,便会裹上一层红胶泥的泥巴,在火堆中烧烤。秋天的湟水河,两岸是金黄金黄的麦浪,还有垂柳,浅滩上的芦苇丛,和成群成群水岸边觅食的野鸭子。看那悠哉悠哉地浮在水面上的大大小小的野鸭子,它们一会儿扑腾着翅膀,溅起漂亮的水花,一会儿又扎入水下,宛如自然界中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时侯,没有零花钱,没有多少零食吃,嘴馋了,去湟水河边的草地上捉蚂蚱“烧烤”,是我们的又一大乐趣。用火烧烤蚂蚱,那劈劈啪啪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 待到蚂蚱焦黄生香时,吃起来嘎嘎直响,那酥嫩的美味,想起来,似乎至今仍还久久地在我的舌尖上停留着……</p><p class="ql-block">冬天的湟水河,下雪了,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河面上结了一层层冰,待冰层冻结实后,我们早已套着棉手套,扛着自己的简陋冰车去冰面上滑冰了。有的是几个人用绳拉着冰车,有的是几个人推着冰车,车少人多,你争我抢的,滑冰者和推冰车的人,跑几步便会四脚朝天,踉踉跄跄爬起来,又得去撵那远去的冰车,冰面上,一阵又一阵的尖叫欢呼声,是那么的令人着迷而又难忘。这,都是以前的往事了。如今,由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雪花满天飞舞的季节,湟水河上只能看见起伏的浮冰,也许,湟水河可能永远再上也结不了冰……</p><p class="ql-block">斗换星移,岁月更替。伴随着湟水河流淌过的岁月,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滚滚潮流,家乡的湟水河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十三五”之后,青海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湟水河两岸早已旧貌变了新颜。平安区过去只有一条简易的小峡桥,那钢丝绳索编织的乐都大峡桥,和不太宽敞的乐都湟水大桥,还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湟水大桥,若从西宁火车站到乐都,到民和莲花台车站下车 ,都需要乘船渡河。许多湟水河两岸的人们过河要绕好大一圈的路线。</p><p class="ql-block">现如今,海东市区(县)努力建设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湟水河上,从南向北跨越湟水河规模不等的桥梁,多的让人数都数不过来 ,当你漫步在桥上,顺河流向就会看到,一座又一座大桥,各具特色,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湟水河两岸天蓝、水清、河畅、景美,湟水河早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下,那源远流长,潺潺流淌了不知多少年的湟水河,滋养了一代代的庄户人家,好像在对人诉说着湟水两岸千百年来的繁荣与兴衰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你看,湟水河从西宁市团结桥一路直下,到平安区,那互助路湟水河大桥、上滩湟水河大桥、大路湟水河大桥,成了省道301线跨越湟水河、连接平安区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重要桥梁。总投资6987万元的乐都区第一座景观大桥于2013年4月1日竣工通车后,乐都区又先后建造了东大桥、西大桥和网红桥,步行桥等多桥连接南北两岸主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桥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连接青海和甘肃两省之间的湟水河上从东向西排列着兰新高铁桥、兰青铁路桥、民小公桥、京藏高速公路桥、团结桥、川海大桥、享堂桥七座规模不等的桥梁。这些横路南北的人车分流,灯火璀璨的湟水河大桥,还有数不清的人行桥,使天堑变通途,既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方便了百姓安全出行,又为全面加速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美化了周边环境。</p><p class="ql-block">你看,平安至民和,一双向四车道柏油马路两房,沿岸铺设堤坝,人造梯坝处遇到落差,水流冲溅河底,激起无数白色的浪花,呈现出了雾气蒸腾,袅袅婷婷的美丽景观。随着两岸越来越多的商品房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整修过的湟水河变宽了,汛期河水暴涨,水流湍急的湟水河好似一下子变得温顺多了,岸边的迎春花、桃花、梨花次第绽放,还有那不知名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竞相开放,无不彰显美的韵味。湟水河畔修建的人行步道、栈道、人行桥、休闲坐椅、健身器材等,与岸边湿地公园、城市楼群融为一体。每当太阳从地平线旵出,居住在湟水岸边的那些提笼架鸟的,那些踢腿伸腰的,那些唱歌跳舞的,那些悠闲地沿河边步道漫步的,特别是那些掏出手机面对芦苇丛中一群群野鸭戏水的随拍者,看起来既有遐想,又有情趣……</p><p class="ql-block">远离家乡的湟水河已经好多年了!忘不了,故乡的湟水河,仿佛总有一种诗情画意在心头悬挂,湟水河畔的清晨,那片片的薄雾,那清新的空气,立马会让人感到一丝丝惬意;忘不了,湟水河畔的夜晚,金色的灯光洒在湟水河的河面上,泛起晶莹剔透的水光,尤如给湟水河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在夜光下闪闪发光……花甲之年客居异乡的我,想起故乡的湟水河,时常会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故乡的湟水河,时常会勾起我深深的眷恋,故乡的湟水河,有我童年的思念,会让我回忆起许许多多的往事,故乡的湟水河,不管走的多远,你永远牵绊着我,故乡的湟水河,你永远在我的心里流淌着……</p><p class="ql-block">( 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