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红色印迹,有着明清古建筑与历史活化石"誉称的一丙安古镇。

千里马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距丙安古镇10公里的马鞍山大型东汉古崖墓群。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中国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p> <p class="ql-block">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2008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丙安乡行政区建制为乡,故丙安古镇为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这条石板路,就是当年拉纤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位于丙安乡丙安村正安组一条河沟入赤水河的河口,始建于清代</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河中有九礅,礅宽3米,桥面分为九段,每段均为长4米,中间两礅凿有一雌一雄两条龙昂首向上流方向,龙头高出桥面1.1米,桥中间另外三墩上有被破坏的雕刻痕迹。</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丙安纤道</p><p class="ql-block">丙安纤道位于丙安乡丙安村赤水河丙滩段,始建于清代,东西走向,西自双龙桥,东至新丙安大桥,长约500米,保存较为完整。由于当时丙滩为赤水河商品运输及物资集散地,该纤道因当时赤水河盐运及物资运输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丙安村古寨门分东华门和太平门,分别位于丙安乡古景社区东端、西端。清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从双龙桥头爬上石板台阶,来到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丙安镇曾经其沿河两岸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是赤水河畔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也是滇、川、黔三地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驻地</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还没是原有的横样</p> <p class="ql-block">红一军团陈到馆</p><p class="ql-block">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位于赤水市丙安乡丙安古镇,紧靠赤习公路,距赤水市市中区25公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简称红一军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共2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耿飚雕头像</p><p class="ql-block">红一军团一团长耿飚,由于作战英勇,被称为″耿猛子"。</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军委作出途经赤水县境,在四川省泸县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北上抗日的决定。1月24日,红一军团进入赤水县境,25日占领猿猴场,随即兵分两路夹击赤水县城。红1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黄苏率领下,沿赤水河右岸大路向古葫、旺隆方向前进;红2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从猿猴场下游约5公里的陛诏渡河向丙安、复兴场进发。红2师占领丙安后,将师部设在丙安。26日,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丙安,将指挥部设在一王姓地主住所。27日凌晨,红2师打响复兴场战斗。由于川军不断增援,战斗失利,红2师退守丙安。是日,按照朱德“一军团部及二师主力集结猿猴地域并准备28日参加战斗”的电令,红一军团军团部及红2</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穿的草鞋,衣服。</p> <p class="ql-block">林彪住的床</p> <p class="ql-block">全镇上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街道两旁商铺和民居依然保持不见油漆印迹的木板墙,旧屋、旧瓦、旧墙飞檐中,透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p> <p class="ql-block">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红军桥插满红旗</p> <p class="ql-block">红一军团军旗</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小学生过桥上学</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建在赤水河畔的峭壁上,古代为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保存良好的古镇风貌在这里一览无余。踏在丙安古镇的石板路上,行走在赤水河畔的渡口旁,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一幅幅历史画面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纪念红军渡赤水河胜利,古镇对岸有10几个雕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p> <p class="ql-block">红军首长耿飚</p> <p class="ql-block">红军首长陈树湘</p> <p class="ql-block">红军小号手</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丙西古镇</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在新中国建史上是功不可没的。在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取得了一渡赤水的战略性胜利也立下了赫赫战功。“红一军团陈列馆”还保持原样陈列在此。“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这就是红军长征走过,到处都镌刻红色印迹的——丙安古镇。</p><p class="ql-block">中国革命从此逐步走向胜利,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到新中国成立时,出现了 297个将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