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翙岗古村——相约千年翙岗,感受古韵之美

三远文化遐旅(๑• . •๑)

<p class="ql-block">老街旧巷,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p><p class="ql-block">杭州市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这里的古建筑大多建立于清代,构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不久在桐庐写生,顿时被这里的美景和淳朴民风所吸引,尤其是在深奥古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种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年代,甚是让人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摄/张越</p><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摄于2023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散落在桐庐的村落很多,翙岗古村算是最有乐趣的,在炎热的夏季,8月在这里感受“洗街”文化,这是翙岗村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随着一声呐喊“洗街啰”,恬静古朴的古街瞬间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翙岗古村还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与悠远传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古村落旅游业的兴起,翙岗村以“尊重乡村记忆,留住历史文脉,打造古韵街区”为定位,保护好街区的历史建筑,使老街保持了原有的风貌,老街韵味更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翙(hui)”同音。</p><p class="ql-block">翙岗古村源起东汉,地形如待飞之凤TONGLU传说刘伯温当年寓居凤岗,设馆授学。因为他看中这里的风水,也结交了许多李氏以及桐庐的文化名人,留下许多诗篇。也是应李氏的邀请,刘基为李氏宗祠题写了一块“凤翙高冈”匾额,他在“凤冈”地名上嵌入了“翙、高”二字,“翙”是鸟飞或鸟飞声之意,“高”则寓意成就非凡之想,翙翙其羽,凤凰于飞,“凤翙高冈”寄寓着刘基对翙岗村的希望:翙岗才俊能如凤凰一样展翅飞翔于高岗之上。自此,凤岗又称翙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翙岗是以水渠为经纬的古村落,各类建筑物依水而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深澳古村一样,翙岗古村的建筑风格同样是以徽派建筑为主。村落的选址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受到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在村落的建设规划中,水系的规划尤其受到重视。翙岗古村的水系建设当初就是由刘基来规划的,足为明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长420余米纵贯全村,两侧是店铺、作坊、花厅、祠堂及台门,东侧有嘉庆堂、凤清堂、敬义堂、东边厅等,最老的和兴堂建于明代。西侧有云雨堂、资元堂、敬吉堂、康德堂、忠孝台门和方店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翙岗现有的古建筑约106幢,多数为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所建,建筑讲究外观气势和厅堂布局,以四进大屋居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建筑都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以石条做墙基,美观坚固。主街道是经过修缮的,但侧边的弄堂,很多还是原汁原味的老物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踏在长着苔藓的小石子铺砌的路面上,那些岁月的痕迹,都印着曾经的故事。时光漫漫,遥想当年人们就是在这样的时光中度过的,他们拥有着那份悠闲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德堂据说是翙岗古建筑之典型,建于清道光7年,占地295平方米,马头墙,石条框架大门,三间四进楼房。置花格平顶前檐廊,梁柱间置山雾云。天井四周装饰花哨,梁坊雕刻六边形须弥座以雕饰。房主人之一是当年肖岭山塘村的移民,6岁来到翙岗,转眼62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嘉庆堂,清早期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双坡硬山顶,置马头墙,砖木结构,整幢建筑由四进正厅组成,据说原来还有四进偏厅,建筑大气。现在是村民议事厅,这里主要用作文化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语堂,匾额透着沧桑,但整个建筑已经整理的清清爽爽,等待新主人入住了。</p> <p class="ql-block">翙岗老街上的敬吉堂可谓是当地古建筑风格的代表。这幢建筑以明间为堂,次间为房。而天井两侧的弄间为楼梯和杂物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吉堂,清,道光7年,占地528平方米,由三间四进主屋和四间东抱屋组成,为典型的桐庐清代江南民居。东抱屋的小天井很别致。敬吉堂对称放置的两口太平缸,天井里的条石长超过4米,诉说着这不是一般的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明间用条石门槛和板壁围成了一块纵深大约在两米的地方,这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回堂。而5扇门板将明间与回堂隔开,形成了第二道大门。这几扇门板平时只开两侧的两扇,以供人们日常进出。而中间的几扇门板则只能在婚庆等大事时候才能够打开。而二进的明间可谓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所在。站在天井中央,可见这里支撑的木柱粗大挺拔,门窗雕花精美。两侧的厢房在过去是主人读书的书房。而二进明间后又有一间回堂,被当地人称之为退堂。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通道,直接通往最后的第四进。第四进纵深颇大,也是人们的主要生活区。整个建筑物形成了三间两弄四进的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怡顺堂,是一间典型的老屋,住着好几户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季节在翙岗最有代表性的花卉就是鸡冠花了,在翙岗古村的道路旁,表现出一种自然与文化的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翙岗的古民居雕刻装饰中木雕占主要地位。它的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内部的木雕装饰则比徽派建筑更为讲究,特别是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古民居建筑,较明显地反映出一种既忠实于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又谨慎小心追求时代变革的社会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居屋架下的那些精美雕饰又叫牛腿,属屋架建筑。多见于明清建筑。其雕刻手法,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而整幢建筑的木雕上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古居天井中的须弥座和太平缸。须弥座是一种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而在翙岗古村的民居中,天井中多放置有须弥座。而须弥座上大多设置有太平缸。太平缸即消防缸,是过去人们用来防火储水的东西。但追求精美的人们也将其加以雕饰,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还有些人们干脆将太平缸变成了养花鸟虫鱼所在,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翙岗村,像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书,伴随着一幢幢的古建筑物语,香远之气四溢飘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翙岗古村距今已有1300余年,古老中焕发活力,如今古村还结合了动漫艺术节开展,让这座充满历史痕迹的古村与富有时代生机的潮流完美结合,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迸发出不一样的美学价值和传播力,这种艺术力量将唤醒和激活乡村文化,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