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赶英超美炼钢铁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整个浏阳都弥漫着硫磺味道的烟气。身体躺在床上,魂灵还围着高炉转悠,听到“出铁了!”的欢呼声,人们又赶忙穿好衣服跑出去看。刚流出的铁水确实非常漂亮,红彤彤光灿灿热力四射。冷却了,却变成冷冰冰黑乎乎的丑八怪了。挑上一块模样稍微像样点的铁疙瘩,用红布托住,干部们就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地报喜去了。炼出的铁称之为烧结铁(其实都是废品),困倦、疲惫、饥饿、荒诞,也永远地留在了大哥儿时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我问守然兄,要他谈谈浏阳大炼钢铁的故事,他说:“1958年是个“大跃进”的年代,这年我开始步入社会,当时大跃进的口号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用15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老英国”。同时,国家提出了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凭借当时的生产能力只能完成400万吨。因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方针。到1958年底,各行各业投入这场运动的人力有一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那时浏阳各类小高炉、土高炉的数量很多。当时各行各业都抽出一部分劳力,红旗人民公社在新建村建了小高炉大炼钢铁,发动小学生到各处拣废铁上交学校,有的学生拣不到就拿家里的物件顶替。中学停课,成群结队的中学生从货场往炼铁区运煤,有的两人用木棍抬一袋,有的自制了一个A型木架,尖端安一个小车轮,放上一口袋媒,抬起手把,推着走,煤场里外车水马龙,场面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 炼钢铁必须使用焦炭,浏阳自己的煤不适合烧焦炭。临近的萍乡县安源高坑矿区的煤质好,适合烧焦炭。1959年上半年,父亲被上级委派到江西萍乡高坑煤矿烧焦炭,将烧好的焦炭拖回浏阳供各地炼钢铁用。他在高坑煤矿工作了将近一年,于1960年上半年返了老家大瑶。大炼钢铁时多数地方的炼钢炉都是简易的土炉子,炼出来的钢铁大都不合格。</p> <p class="ql-block">  据父亲生前回忆,那时炼钢铁的炉子是用红砖砌一个直径四、五米以上的圆形炉,把煤块放入点燃,到一定程度把炉火用水浇灭,冷却后用来做燃料。小炼铁炉一但出了铁水,人们就敲锣打鼔到上级部门报喜,从新建大和坪往南至陈家祠堂这一带是炼铁区,工地上搭着很多窩棚,旗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到了夜晚,红红火火,把天空照的如同白昼。高音喇叭放音乐、歌曲,工地完全没有深夜的感觉,值班人员吃住都在窝棚里。那时没有夜班费、加班费,大家任劳任怨,怀有一颗火热的心,口号是“多出铁多出钢,痛击美帝野心狼”。</p><p class="ql-block"> 浏阳大炼钢铁时的原料不用矿石用废铁,铁的来源大部分来自民间,公社派人挨家挨户收铜、铁等金属,一家留一个锅,多余的上交,后来办大食堂将小家庭所有的锅全部上交炼钢铁,家俱上的金属件也都拆下来上交。我家有三对大小不一的木箱,父亲把箱上的铜吊、把手都拆下来上交了,后来只剩下一只箱和一门柜有铜吊和铁合页,拆旧屋时柜和箱被毁了,守然兄将箱和柜上的铜件拆下当作老物件收藏,为此母亲心痛不止。</p><p class="ql-block"> 炼铁在出铁之前,要先把渣液放出来,然后再把干净的铁水放出来。因为技术、炉温等问题,往往炼不出铁水来,焦炭、铁水凝固成一体,叫做蹲炉,这样炼铁炉就报废了。1958年用土高炉生产的铁,多数不合格达不到标准,这种废铁大多无法再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些几吨重的废铁疙瘩,在新建大队路旁一直放置了好多年。参加大炼铁钢第一线的工人们拚命奋斗的精神非常可贵,可是这场“运动”得不偿失,为来后国家的三年苦日子埋下了隐患。</p> <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老人回忆起当年的那些事,都说太苦太累了,年年都是干不完的活。男劳力还好点,女劳力有时候就惨了,三九天修河坝,吃奶的小孩子没人带,只能带到工地上,找个背风的地方铺张席,几个孩子放到一块,当妈的干着活,抽空去喂口奶。孩子们在一块玩耍,抓屎抓尿都由着他们。那时候因为”大跃进“抽调了很多青壮劳力,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导致农业生产没人干,奶奶爷爷每天都要到生产队出工干活,根本不能帮忙带孩子。</p><p class="ql-block"> 58年虽然丰收,可是秋粮很多都烂在地里, 红薯没顾上挖大都埋在雪窝里了,为后来的灾荒埋下了伏笔。但“大跃进”也确实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现在大家听到“大跃进”都认为是贬义词,其实我国的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在大跃进时建成的,虽然质量不怎么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还有许多半拉子工程,但也为后来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