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寺庙探幽一日行——阳光摄影赴清徐采风

飞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阳光团冬季采风把周三作为例行活动日,因部分老师赴徽州不在故而空了一周。继阳曲三藏寺后,大家普遍反映出对寺庙建筑的浓厚兴趣,即使是新的仿古建筑,但历史风貌、传统结构和各类雕饰都值得欣赏,特别是拍摄画面研究和实操对我们大有裨益,因此寺庙探幽作为冬季短途主题系列,本周决定继续进行。</p><p class="ql-block"> 冬季时间短天气冷,不可能走太远的地方,一天行程了解太原市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其主要景点、特色美食等成为首选。今天我们就把目标锁定清徐,距离我们四五十公里的清徐就有非常厚重的文化意蕴,其中有许多山野小庙,名不见经传但是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还有很多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在平日里藏在深山无人问津,正可谓白居易《长恨歌》中“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正好借冬日清冷之际探访这些寺庙。</p><p class="ql-block"> 清徐作为我太原一座县城,面积虽小名气却很大。是正宗的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素来有“醋都”之称,酿醋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除了“以醋闻名”之外,清徐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清徐,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文化县”之称。尧城村还是尧帝建都之地,因此,小小的清徐县也自称为“中华第一都”。</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清徐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4个、市级6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狐突庙和清源文庙享誉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岩寺、千佛洞是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我们清徐一日行计划就是分两次把该县境内有名的和不出名的寺庙及文保单位走一走,了解离我们不远的这些文化遗存,提升作为一个太原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今天的目标是清泉寺、香岩寺、岩香寺、狐突庙和宝梵寺。</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因各种事由没有参与这次清徐行,我们分乘两辆车8个人照例先去探店吃早点,魏哥推荐了晋祠南门附近的一家餐馆,这家老板娘很热情,主打的头脑并不逊色于我们前几次吃过的,并且免费各种小菜及黄酒,就凭这一点慷慨便把我们征服。天气比预料的降低了5度,这碗头脑下肚,妥妥的周身出汗,为大家今天的出行结结实实打下御寒扛饿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短短多半天的行程走四五个乡野小庙,在凌冽的严寒到来的日子里,如何有品位地打造摄影之旅,我们也在试图寻找规律,但肯定的是,放松心境,沐浴暖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晋祠出发走十多公里先来到了清徐中隐山中的清泉寺。看山门前的两对石狮子旁矗立石碑,标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朴的寺门前有桥有阁,周边古木参天,据说有五福洞、九莲洞等胜景,享有清源八景中“中隐环青”美誉。值此冬季,枯草萧瑟,大概该有的美景难以表现吧,但从外观看上去十分幽静。在冬天氛围中到这样的小庙看的不是多么热烈的香火,也不是庙里供奉什么样的菩萨,大家就是冲着古建,冲着那些屋脊、翘檐、廊殿、窗棂,阳光倾泄在红色的庙宇墙壁下,枯槁的树影婆娑、强烈的明暗对比,此刻也是绝好的环境人像拍摄机会。魏哥领着玉曼逆光寻找轮廓捕捉光影,会仙福牛跟老高手执稳定器亦步亦趋学平移运镜,咱这不去黄山拍云雾,也不去篁岭录晒秋,回看一下刚刚拍的画面,不也是乐在其中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清泉寺出来到东马峪村北山腰,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岩寺。透过山门见直通山顶寺庙的石台阶很是陡峭,顶端红色寺庙显得庄严肃穆。一行人拾阶而上,虽没有像某位黄山跋涉者将其一条腿拉伤之虞,但也个个气喘吁吁,高总数了数大约也就不到二百台阶吧。上的香岩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很有年代感的洞窟,据说是金代石构无梁殿,所能列出的菩萨都有各自的居所,五莲洞洞中有洞、五龙洞泉眼清冽,原来这里也是古清源八景之一,唤作“西岭香岩”。看着也是近几年在大量的修缮,许多殿宇以及塑像看上去都很新。要命的是明晃晃的不锈钢栏杆,嘎嘎新的铝合金门窗,咋跟寺庙建筑就那么不搭呢?远望像炮楼似的一座突兀兀小楼本来是胡仙庙(不知咋没叫狐仙)偏偏刷了一层水泥灰,庙门两侧挺好的楹联也不分上下联,惹得我们没办法只有从左边念了再念右边,唉!和尚住持就算没有文凭也该找个当地高中生给把把关哇。文管官员喝茶水看报纸也该懂点挂对联常识吧?</p> <p class="ql-block">  离香岩寺4公里还有一寺,跟香岩寺仨字一样,只是换了个顺序,名曰岩香寺。曾听我一当过清徐县人大主任的同学说过,这个寺庙很有看点,其中有石窟堪称国宝,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都有一比,但一直也没有来过。今天一行人抵达山门时瞬间就被震慑到了,整个寺庙依山势而建,庙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两株国槐刺破青天,其中右侧这株还有通体金身的护法金刚在护佑,虽然盖着玻璃罩,但金光依然直逼人眼。据清源县志载,北宋年间凿出石洞,后在洞外建慈云禅寺,形成礼拜窟与附近建禅院的石窟寺院组合,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此后屡有被毁又屡有增修。听一位寺庙老者介绍,这座岩香寺是一位叫觉慧的僧人不辞辛苦化缘20年修建,才把濒临消失的寺院建成今天的样子。在珍贵的孔雀蓝琉璃瓦装饰的“千佛洞”庙宇前,透过外面的窗棂看到了里边紧锁的防盗门。老者说此石窟洞属于省文物部门直属管理,任何人无权打开,所以我们也无缘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  在行程计划里还有一座宝梵寺,我们随即驱车10公里到了清徐东于,这是太原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从寺庙外部看,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精美绝伦。据说庙内壁画色彩鲜艳,描绘栩栩如生,与塑像并称为寺内三绝。在我们吃罢饭返回想进入寺院时,遭到了和尚拒绝,告诫我们不许拍照,我们再三联系紧锁大门的寺内管理人员,答应不拍照就是进去看看,但联系未果。就连对面的奶奶庙也被庙里人员不客气地轰了出来。真不知当地文管部门怎么想,咋格局就这么小呢?这就是山西旅游资源被不作为的懒政官员造成浪费的缩影。我们被拒之门外的感觉真是不爽,成为今天此行被涂抹了的最不和谐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魏哥提议说返程路过王郭村还有一个明秀寺也不错,可以去看。明秀寺一座不算大的寺庙居然也是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看院里四处堆放着杂物,可见文管部门也没上心。魏哥认识一位保安,还算不错,开了庙门,当我们进了黑黢黢的面里看到的一幕,瞬间明白国家级文保的含义。只见主殿里有9尊精美的彩塑,据说是明代的,保安拿盏灯照亮了大殿,这些菩萨彩塑以及背后巨大的悬塑,虽然蒙在厚厚的尘土中,但那庄重的神情、墩稳的造像和华丽的衣纹,实实地震撼到你。听说更让你震惊的还有塑像后面墙上的壁画,可惜大殿内光线实在太暗了,根本无法看到。保安说他有几百张殿内的图片并提供给我们下载,回头有空了好好仔细去看。</p> <p class="ql-block">  清徐蘸片子是当地一种特色面食,我们一日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寻找美味。蘸片子也叫蘸尖尖、拖叶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据介绍是先把小麦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鸡蛋逐步加水绞成糊状,再将蔬菜玉谷叶、豆角、茄子、土豆、白菜叶、菠菜叶等蘸面糊后煮熟。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别有味道。这家东于镇的餐馆做的很是地道,尤其是蘸酱符合大家口味,几盘沾撇子就着桌中央的铜火锅,极大满足了所有人的舌尖需求,今冬,有这一餐打底,不再惧怕严寒,我们的一日行让每个人都心满意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