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李胜利</p> <p class="ql-block">电影“南征北战”图片</p><p class="ql-block">只要提到《南征北战》中的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一般中国人都会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在《南征北战》中,冯喆饰演高营长,他通过自己充满艺术张力的演技,很好地诠释了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高营长”——有原则,又有灵活性,扮演者冯喆因此一炮而红,后来电影中出现的基层军事指挥员的形象,如《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杨排长、《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等,都有着高营长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照片</p><p class="ql-block">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上一位鲜为人知的“西情处”三位基本筹建人之一秦治安就属于高营长这类性格的人物,不论是长相还是生活、工作的严谨方式都与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非常相近。</p><p class="ql-block">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冯喆这个名字是陌生的,甚至压根儿就没听说过,但对于老一辈观众来说,冯喆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虽然不是22大电影明星,却颜值与演技并存,在人们心中的美誉度丝毫不亚于22大明星。</p> <p class="ql-block">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上“西情处”三位筹建人之一秦治安照片</p><p class="ql-block">在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上秦治安就如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以及扮演者冯喆一样,对一般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同样秦治安在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只是不为人知而已。</p><p class="ql-block">可以说,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扮演者冯喆是一位颜值与演技并存的艺术家。他英俊潇洒、生性浪漫,获得过“银幕英俊小生”的美誉,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修养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青年,又能演古代公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电影人。</p><p class="ql-block">同样,当年在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上,秦治安长期战斗在陕西省隐蔽战线的最前沿,秦治安当年在上海期间做党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下革命斗争经验,是当年参加“五·卅运动”中的风云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抗战期间回到陕西,与渭北共产党组织领导者周芝轩接上组织关系,开始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情报等方面工作,与西安地区民主进步人士多有联系,并在以后的解放战争期间做军事情报工作,秦治安当时是隶属党中央社会部直属西北局社会部的地下情报工作者,相当于战斗在陕西隐蔽战线前沿如同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式的隐蔽战线人物。</p><p class="ql-block">总之,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以及扮演者冯喆与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人物“西情处”三位基本筹建人之一秦治安在长相、神态、性格、人物形象及其命运都有许多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以上仅仅是笔者对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人物秦治安学习研究的一个感性体会,不能作为历史学习研究的评语、结论等等历史学术研究意义理解,就当是一个陕西俗话说的好,就当是与朋友们谝了一个闲传——“谝闲传”!</p><p class="ql-block">秦治安——陕西隐蔽战线历史人物秦治安如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式的隐蔽战线一名战斗指挥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秦治安的同学、战友周芝轩简历:</p> <p class="ql-block">周芝轩照片</p><p class="ql-block">周芝轩(1899——1947),陕西三原县周肖村人。陕西三原县委书记周芝轩烈士。</p><p class="ql-block">1925年毕业于省立第三师范,到鲁桥镇竞志小学教书。在该校与进步教师一起开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和学习讨论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五卅惨案”后,带领学生参加反帝游行,声讨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1927年加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驻军田玉洁部政治处长尹聘三在三原疯狂追捕员,周与县委其他成员一起研究决定严惩尹聘三,派人在泾阳永乐店附近将其处死。</p><p class="ql-block">1932年春任大荔第二师范附小校长。</p><p class="ql-block">1933年春任三原县教育局长,以此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年5月,任三原县委委员。同年7月23日被捕,囚解西安,在党组织和战友的营救下,是年底出狱。</p><p class="ql-block">1934年6月,到泾阳私立培英小学(崔贯一校长)一面教书,一面搞党的工作。同年秋季,和谈国帆、孙君、唐玉怀、黄子祥等,在高陵县岳花村召开会议,成立渭北工作委员会,任工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36年8月,到蒲城尧山附小任校长,西安事变后返回三原。</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任三原中学训育员。3月,任三原县委书记;4月,任三原中心县委书记,以三中训育员的合法身份出面,发动组织各年级的进步学生参加民先队,配合红军宣传抗敌救亡,宣传张、杨两将军的救国救民、共同抗日的主张,并先后动员百余名青年,参加安吴青训班学习。</p><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省委决定恢复三原县委,周任书记。在武字区与郭立三、李屺阳等一起创办“女子义务学校”和《心武周刊》,组织妇女学文化,开展抗日宣传。</p><p class="ql-block">1941年,先后调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中央西北局第四局工作。【注:即中共中央西北局第四局就是中共中央调查局西北分局,周芝轩当时就是这个部门调查员,秦治安就是周芝轩领导下,在西安等地白区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地下工作者】</p><p class="ql-block">1942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在整风“抢救运动”中,一度失去自由。1945年7月,调任关中师范(校址在邑马栏)校长,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学生上山开荒种地,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组织学生推销边区土特产,解决学习经费。</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侵占马栏。撤离中,周芝轩负责关中地委的贵重物资和家属队的转移,在敌人后追前堵的情况下,他们日夜行军,终于渡过黄河,到晋西北的柳林县。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抢救无效而逝,终年48岁。</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10日,关中地委在马栏为周芝轩召开追悼大会。</p><p class="ql-block">1953年春,将其灵柩从晋西北迁移到西安烈士公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