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湖南芷江日本“受降城”

我就是我

<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 湖南芷江,冷门却不冷清的慢节奏小城,伞巷里的早市,风雨桥上的人来人往,散落在县城各个角落的那些细节,共同拼凑出了属于芷江的人间烟火气。抗日战争中,芷江成为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大量国民政府的军事单位集中于此,苏联援华空军、美国飞虎队以这里为大本营。芷江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地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作为第一个接受日本投降代表递交降书的城市,芷江被称为“受降城”。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抵达湖南省芷江县向中方投降,并在受降典礼上签署了投降备忘录,这就是“芷江受降”。当时的美军随军记者用电影胶片,记录了“芷江受降”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境内的芷江机场是当时盟军在远东控制的第二大军用机场,是援华空军飞虎队的驻地,也曾驻扎过原苏联援华空军。抗战末期,担负了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的爆炸,开启中华民族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怒吼。面对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气、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一曲曲气壮山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谱写一首首感天动地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1945年的芷江受降,彰显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者被永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芷江受降,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尽劫难后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亘古不变的人类公平正义。作为抗战胜利受降城,芷江名垂青史,彪炳千秋。</p> <p class="ql-block">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于一九四五年迁来芷江。</p> <p class="ql-block">  一纸降书出芷江</p><p class="ql-block"> 经过精心筹备,国民党政府指令日军降使飞赴芷江会谈受降细节。芷江受降,国民党撇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安排部署日军武装解除、战俘问题、受降等事宜,形成一系列备忘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总司令何应钦曾在此多次主持召开了重大的中国陆军高级军事会议,指挥了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战﹣﹣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同年八月,在这里研究和部署了中国战区芷江受降的具体事宜。</p> <p class="ql-block">何应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一级 上将</p> <p class="ql-block">萧毅肃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 中将</p> <p class="ql-block">冷欣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 中将</p> <p class="ql-block">王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军令部科长 上校(翻译)</p> <p class="ql-block">柏德诺 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 参谋长 准将</p> <p class="ql-block">中美高级将领商讨受降事宜。</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典礼</p><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典礼会场庄严肃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罪恶的头颅。芷江受降确定了日军投降具体条款,形成一系列备忘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代表交出了百万侵华日军在华的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第一至第六号备忘录。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取得最后胜利最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中美高级将领</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现场</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进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后向中美代表鞠躬。</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落座后十分紧张不安,桥岛芳雄不停的擦汗。</p> <p class="ql-block">受降典礼由中国陆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将主持,美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参谋长百德诺准将坐在他的右边。中方和美方代表先后宣布了要求今井武夫转交冈村宁次的中字一号备忘录。备忘录规定:在中国战区内,日本陆海空三军应接受命令,向中方指定之受降主官投降。</p> <p class="ql-block">前川国雄 侵华日军参谋 少佐</p> <p class="ql-block">中美受降代表对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身份验证。</p> <p class="ql-block">今井武夫身份认证书</p> <p class="ql-block">今井武夫 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 少将</p> <p class="ql-block">为了顾全日本军官最后的体面,我们乘用的 MC 机是借用总司令官的专机,它饱经战争苦难,不仅漆皮脱落斑驳,而且满布弹痕,越看越觉得寒酸,实在也是万不得已。这就很自然让我想到安倍贞任向接待他的源义冢所诉说的诗句:饱经岁月苦,线朽香横斜。且顾残衣甲,褴褛难掩遮。战败的我们,前途如同堵着一座黑暗的墙壁,消除不尽绝望的孤独和不安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摘自《今井武夫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桥岛芳雄 侵华日军参谋 中佐</p> <p class="ql-block">木村辰南 侵华日军特派 中佐(翻译)</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代表交侵华兵力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回答中美代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受降典礼结束后,中美代表向侵华日军受降代表进行了长达九分钟的训诫。</p> <p class="ql-block">冈村宁次如同一个被虚荣和傲慢所蒙蔽的幻想家,他们误以为风起云涌之际,中国便是如蒙昧的羔羊。他们并没有看到,这片土地上有着一支不屈的军民联袂奋战,他们的信念是坚不可摧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致冈村宁次电</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签字中文,日文。</p> <p class="ql-block">受降典礼结束后,中美高级将领在战前总司令部前尽兴畅谈。</p><p class="ql-block">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王耀武 卢 汉 张发奎 何应钦 </p><p class="ql-block">汤恩博 杜聿明 肖毅肃 博德诺</p> <p class="ql-block">中美空军六架战机前往芷江押解战犯。</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离开机场,去指定住所。</p> <p class="ql-block">在沸腾的战场上,冈村宁次的军国主义者们梦想的泡沫最终破灭了。他们的愚昧和执迷,只是那个时代日本军国主义没落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曾是一只沉睡的狮子,被侵略的刺痛,她咆哮着觉醒。在那场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坚韧,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尊严,捍卫着领土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密苏里号正式签署了投降书,冈村宁次彻底失去了扭转局势的机会。因此,这位陆军统帅在9月9日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上签下了投降书,结束了他执迷不悟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降书</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6日驻港日军投降仪式在香港举行,以潘少华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与英国海军一道接受日军投降。</p> <p class="ql-block">日本一直如影随形地渴望吞并中国,梦想发动侵略战争。这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们看到了一次最为接近梦想的机会,却低估了中国的坚韧和不屈,低估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炽热的民族意志。</p> <p class="ql-block">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为自由和尊严所付出的艰辛的胜利,也是正义和良知最后的凯歌。</p> <p class="ql-block">梁直平将军“英年壮志、曾经北伐国贼、远征日寇、反对内战、追随革命、有胆有识、一世忠魂昭日月;毕生浩气,不惜浴血沙场、毁家纾难、弃官罢职、北疆放牧、无私无畏、满腔热血写丹青。”这副对联,抒写了一名侗乡军人87年躬身革命的光辉人生,词句中饱含爱国、热血,光荣与情怀。对联称颂的人叫梁直平,一位侗乡山里走出的爱国将领。</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梁直平将军的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30日竣工的日本侵略者受降纪念坊。</p> <p class="ql-block">伟人已去,功绩永存。</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远行带给我们的所有,山在,树在,江河在……出游中会发现许多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历史故事,此地就是其中之一。看山看水,看人文,当然也不会错过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故事。您不觉得人有时的兴趣是多样化的吗。</p> <p class="ql-block">   后语</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芷江受降印证了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终究逃不过灭亡命运的历史规律;芷江受降,铭刻着中国人民对战争苦难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芷江受降,见证着中国人民对先烈忠魂的无比崇敬和对世界和平的无限期盼。</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和平之城,胜利之城、英雄之城。进城有亲切感,了解有震撼感,离开有自豪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我</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元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