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说的就是这座位于保定的直隶总督府。总督署始建于明,清朝雍正年起182年间,历经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p> <p class="ql-block">这是仪门。是旧时官衙的第二重门称,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代不同品位的官员相见,有繁杂的礼仪程式。下属官员,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p> <p class="ql-block">“公生明”牌坊,为直隶总督署的标志性建筑。南向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红底金字“公生明”,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北向亦刻有黄庭坚手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公生明”,又叫“戒石坊”,以示“公生明、偏生暗”之意</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不远就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在大堂明柱上悬挂着几幅联匾。“旗鎮冀北”匾,是乾隆皇帝赐给直隶总督方观承的,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表彰他恪尽职守和勤政廉洁;大堂东西明柱上悬挂着几幅联匾,其中两幅为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p> <p class="ql-block">大堂后二堂院内,有总督孙嘉淦书法“居官八约”等匾额</p> <p class="ql-block">三堂面阔五间,中间一间为过厅,东侧屋两间,为“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室是总督的书房,是总督温经习字,著书立说的地方,其中曾国藩在任上给莲池学院的学子们,撰写的比较著名的《劝学篇示直隶示子》,就是在这里完成</p> <p class="ql-block">中路的最后一进院落是四堂,又称上房,是总督及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这里幽静雅致,花木扶疏,平时外人不准随意入内。</p> <p class="ql-block">四堂面阔五间,中间为客厅,是主人会见客人的场所。这里是以曾国藩在任时为背景复原的。陈列着条案、八仙桌、椅子等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顺着中路的游览就结束了,出东侧顺着东侧更道还有东花厅和幕府院可以游览。东侧更道上还有一处河北省会迁到石家庄之前的省政府办公楼。如此说来,东侧就只剩一个“御题棉花图”可供一观</p> <p class="ql-block">在总督署东西两路,还有幕僚居住办公的地方,称为幕府。幕府分钱谷幕、刑名幕、折奏幕等</p> <p class="ql-block">幕僚又称幕友、幕客、师爷、幕宾,是总督的私人智囊团。在总督署中轴线的东侧院落有李鸿章生平展、曾国藩生平展,都展示了其各自的幕僚团队</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衙署位于保定市,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是人们对保定直隶总督衙署独有的丰富历史内涵的精到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