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5号院

红帆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即将与东二路5号院说再见,或许再也不见。相伴六年有余,前三年读书,后三年写字,妥妥的一处精神加油站。如今,书法班要西迁,5号院将以历史的面孔悄然退场,以动静相宜的画面方式存载,曾经的书声再响起,定会绕梁三日不去,后来的纸上春秋再轮回,也四季无冬。别了,5号院!再见,兰馨社!</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图为5号院最美的静态一隅,拍摄者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5号院前三年的样子,旧屋一处,女子一群,在酷暑里挥汗如雨,把琴的旧舍换成了兰馨书斋。为了开斋,我可以爬梯登高不惧,还能各种采办与设计,利也能用拿粉笔的手去拿铁锤,娟与捷跑路买绿做园丁,其他人一个也不闲,拿扫帚、刮墙皮、洗窗户,做简餐,简直就是一个家政团,还有场外观众送来亲制的盆景,当然,琴的贡献最大,旧主无私。5号院的昔日历历在目,兰馨社的过往记忆犹新,于是,做一段浓缩视频存念,利的留言最抒情:“记得去年今夕,旧屋茶香,淡月云来去。流年辗转,风华易逝,值得收藏。”兰馨社,咱们后会有期!</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年前,世界被新冠疫情祸害扰乱,兰馨社止于此,而书法班却始于此,人世间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千回百转,聚散随缘,人生也是如此,总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行,最终确定一条适合自己要走的路,5号院助我。这是5号院后三年的样子,每周往复,笔墨流转,书法变漂亮是表象,修心养身才是底气,因她相伴,三年疫情的至暗时期从容走过。从此,笔墨乾坤忘烦忧,黑白世界聊此生。5号院,我们换个地方继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5号院的学习,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老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点评示范指正常常被醍醐灌顶,以正确的方法苦练是前提,在孤独中求安是主流。我们的第一道练习作品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瞬间秒懂老师的意味深长。好吧,给三年的成绩单留个纪念,把5号院视为分水岭,之前往后总相宜。突然想起温庭筠的《过分水岭》,或许并不恰当,却共了情: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匆匆于2023.12.2晨 空来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