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温汤镇仰山栖隐禅寺

Johnson

宜春市温汤镇仰山栖隐禅寺,东汉距今二千多年孚惠寺。 仰山栖隐禅寺位于江西宜春市城南20公里的洪江镇明月山集云峰下,由慧寂禅师亲手创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兴起于宣宗元年,由当时的宰相裴 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原寺额“西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宋太宗赵灵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敇改名为“太平兴国寺”。 从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改成了所谓“十方选贤住持院”,也就是不管属于那种派系,只要是有名的高僧大德,就可以被请来住持寺院,但在元朝大德七年冬(公元1304年初)该寺一度毁于火灾,于八年后又在原址重建,元仁宗亲题“大仰山太平兴国寺”匾额一块。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太平兴国寺再被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并改额为“兴国古寺”。 到上世纪60年代,兴国寺全被焚毁,仅剩寺前两颗当年慧寂禅师亲手所栽的银杏树,直至本世纪初,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的倡导下重建栖隐寺,更名为“仰山栖隐禅寺”。 仰山栖隐禅寺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东南20公里处的洪江乡境内。宜春历史悠久耀古烁今,众多人杰灿若星辰。宜春的钟灵毓秀,蕴藏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尤以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文化在宜春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长老欣然题词——“宜春是禅宗圣地”。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于山麓神祠为地方百姓祈雨祝福。灵验之事,枚不胜举,香火连绵不绝,文人骚客豪情墨迹充塞山崖。 唐代会昌年间(841年—843年),当时著名高僧慧寂禅师,为避社会大动荡与战乱,从湖南沩山来此隐居。数年后,开辟佛教道场,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于仰山大行禅法,领众修行,法炬明耀,从者云集,盛极一时,远播高丽、日本,仰山遂成一大禅林,“仰山慧寂”名威四海,傲立佛门。 朝庭表彰其教化功德,唐宣宗元年,宣宗亲笔题 “栖隐寺”,赐于仰山道场作为寺额, 慧寂禅师圆寂后,朝廷追赐谥号为 “智通禅师”。佛教界也因其教化之德尊称为“小释迦”,誉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世。慧寂禅师、仰山和仰山栖隐禅寺名噪天下。 沩山灵佑禅师与仰山慧寂禅师师徒唱和,相互默契,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尊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禅”在中国成了佛教的代名词。 “仰山积雪”为宜春八景之一。山麓一片开阔的坡地,小溪沿坡地两侧淙淙而下,坡地前沿,原本建有山门,山门内原有照,地势依次飞升的五进大殿,层层高耸,富丽堂皇,如琼楼玉宇,似西天梵宫。在这群山围绕酷似莲花座中,观赏祥云绕宝刹、钟磬答晨暮的祥和景象,感受这一方人间净土。 改革开放以后,政通人和,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修复仰山栖隐禅寺的因缘也逐渐成熟。从2004年到2010年, 仰山栖隐禅寺历时6年,方丈室主体完工,禅堂的内部装修已经基本完成。并对仰山周边的整个山脉里的祖师古塔墓进行了整理和维修,使得埋没在深草密林下的胜迹重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