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大足区境内141处摩崖造像的总称。造像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石窟造像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相齐名。</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为一体,世所罕见;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从唐末至宋代中国石窟艺术的风格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石窟艺术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是公元9至13世纪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代表作,是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和谐共处和空前的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实物例证。遗产地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石窟艺术及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