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

美友15153152

<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推动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综述</p><p class="ql-block">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推动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综述</p><p class="ql-block">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合力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p><p class="ql-block">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部门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业立业之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p><p class="ql-block">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p><p class="ql-block">直接融资渠道也在不断畅通。从2012年的不到30万亿元,到如今逾150万亿元的托管余额,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超52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近2900家,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说。</p><p class="ql-block">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p><p class="ql-block">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绿色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8%、38.2%、18.6%、15.1%,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p><p class="ql-block">“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p><p class="ql-block">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降——</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日益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逐渐提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p><p class="ql-block">9月份我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p><p class="ql-block">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p><p class="ql-block">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p><p class="ql-block">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p><p class="ql-block">针对资金空转、套利等现象,开展市场乱象专项治理;全面实施资管新规……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等活动,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30万亿元。过去几年,流向实体经济资金大幅增加。</p><p class="ql-block">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p><p class="ql-block">近期,辽宁农商行获批开业,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我国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p><p class="ql-block">机构整合、股权重构、市场退出……近年来我国扎实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一些改革重组后的机构正在逐步恢复造血功能,实现稳健经营。</p><p class="ql-block">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完成对436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显示,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压降近一半。10省市辖内无高风险机构。</p><p class="ql-block">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p><p class="ql-block">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出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各尽其责、通力协作的非法集资综合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我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量、涉及金额和人数连续多年下降。深入推进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p><p class="ql-block">多项金融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成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配合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设立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金融“组合拳”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仅要关注重点领域,更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p><p class="ql-block">从整治股东股权入手,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标本兼治,补齐监管短板,筑牢金融安全网。</p><p class="ql-block">“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着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p><p class="ql-block">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p><p class="ql-block">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p><p class="ql-block">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p><p class="ql-block">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p><p class="ql-block">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p><p class="ql-block">业内人士指出,从上一轮金融监管领域改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保监会,到本轮金融监管格局再次迎来重大调整,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p><p class="ql-block">金融领域制度改革持续发力——</p><p class="ql-block">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不断改进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围绕供给侧发力,找准金融服务重点,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改革成为金融领域的高频词。从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到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系列改革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p><p class="ql-block">金融开放蹄疾步稳——</p><p class="ql-block">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互换通,中国债券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外资机构不断加大在华投入。</p><p class="ql-block">“中国金融市场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的开放信号,也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显著增强了全球市场信心。”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李剑阁说。</p><p class="ql-block">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有中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位。</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记者:赵晓辉、李延霞、吴雨、刘慧</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二</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p><p class="ql-block">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p><p class="ql-block">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国金融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49.21万亿元。目前,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我国金融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撬动科技创新,让“第一动力”更澎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金融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与此同时,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对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更加精准地提升了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可得性。</p><p class="ql-block">支持乡村振兴,为协调发展添动力。近年来,金融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4%;1—9月,债券市场支持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467亿元。引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沃土,不仅持续为“三农”发展注入更充沛动力与活力,也为金融机构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p><p class="ql-block">绿色金融发力,擦亮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绿色金融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重要领域和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金融开放不断扩大,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成形。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今年1—9月,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39万亿元,同比上升23%,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金融对外开放的有序扩大,有助于我国更好利用全球资源,有力支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加快构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利性、可得性不断提升。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的账户拥有率、数字支付使用率、储蓄参与率、借贷参与率等多项普惠金融指标位居前列。</p><p class="ql-block">金融棋活,全盘皆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更加“血脉畅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来源: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记者:吴秋余</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三</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p><p class="ql-block">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治理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有序扩大开放,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金融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p><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金融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有力的金融力量。</p><p class="ql-block">服务好实体经济,夯实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必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无论是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还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都要锚定实体经济、紧扣实体经济和服务实体经济。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目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助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p><p class="ql-block">坚定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必须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有序前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进展、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金融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推出科创板、设立北交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创新提质。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也进一步夯实自身安全高效稳健发展的根基。</p><p class="ql-block">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不断提高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金融体系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等是优化金融体系治理的重要举措。强化公司治理,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建立有效的治理制衡机制……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建立常态化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逐步夯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稳妥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营造了良好环境。</p><p class="ql-block">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战略意义,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来源: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记者:曲哲涵</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四</p> <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李强作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p><p class="ql-block">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p><p class="ql-block">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p><p class="ql-block">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p><p class="ql-block">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p><p class="ql-block">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p><p class="ql-block">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p><p class="ql-block">何立峰作总结讲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北京市、辽宁省、湖北省、四川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委员会委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五</p> <p class="ql-block">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理论发展和实践成果,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宏阔战略视野和深邃历史洞察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把中国共产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重要学说构建了包括货币、信用、银行、资本等范畴的金融理论,深刻揭示了金融的本质、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在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金融、把握金融、引领金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射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之“的”,对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遇到过、西方金融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新境界</p> <p class="ql-block">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优秀的金融思想和文化传统,诚实守信、义利相兼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等理念与现代金融治理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释经济和金融、短期和长期、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为金融业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基因,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p> <p class="ql-block">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浙江余姚市通过加大科技金融支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政策,不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图为2023年4月11日,在一家汽车企业的余姚工厂焊装车间,智能机器人正在作业。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全球金融发展经验成果的借鉴与超越。在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中,以现代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现代投资银行、创业投资体系为特征的金融革命推动了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为西方国家现代化提供了金融支持。但同时,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下,金融资本暴露出明显的垄断性、掠夺性和脆弱性,不仅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且屡次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借鉴西方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对金融本质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开辟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做好金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关系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研究,深刻把握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赋予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在领导金融工作方面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开创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其基本要义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是管总体、管方向、管根本的,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长期坚持。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必须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层次,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金融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和周密部署,特别是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运筹帷幄、掌舵领航。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领导的金融事业起于人民、兴于人民,根本上是人民的事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金融发展的普惠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发展成果。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道路的显著区别,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强健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繁荣只会是“虚胖”。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没有发生系统性危机,并不是我们没有遇到风险,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时刻把防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的活力在市场,金融的秩序在法治。金融是创新活跃的行业,必须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做到创新方向明确、支持重点突出。不切实际的乱创新、伪创新,只会酿成巨大风险和损失。金融创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金融发展的动力,激发金融发展的活力,加快健全金融法治,坚持守正创新,确保金融创新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金融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增强系统观念,把握好短期与长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p> <p class="ql-block">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开放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好服务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坚持稳字当头,稳是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该稳的要稳住,金融政策要稳健、金融监管要稳慎、风险处置要稳妥、市场预期要稳定、金融运行要平稳。但稳不是不作为,该进的要进取,进的重点是促发展、调结构、补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在稳的基础上,把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部署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坚持得好不好,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二十大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机制的重大战略举措。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切实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必须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根本目标。国家兴衰,金融有责。金融是“国之重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坚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因势利导调整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方法,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p> <p class="ql-block">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内容。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关键主体,承担着提供多元、优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图为2023年9月2日,在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中国工商银行展台,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个人养老金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 刘志良/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增强金融高质量发展动力,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健全法人治理,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供给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坚决做到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建立健全兜底机制,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切实解决监管“宽松软”问题,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让金融监管真正“长牙带刺”。持续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专业性、权威性和透明度。压实监管责任,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加大监管问责力度,强化“对监管的监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切实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扎实稳妥化解风险。有力有效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管控,猛药祛疴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识别、预警、处置体制机制,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坚决维护好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p> <p class="ql-block">六</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论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p><p class="ql-block">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了高度概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是我们党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p><p class="ql-block">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奋力开拓的这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来之不易。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出重大部署。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p><p class="ql-block">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金融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来源: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七</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激发信心动力</p><p class="ql-block">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p><p class="ql-block">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p><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这次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发有为、笃行不怠,扎扎实实把会议各项部署落实落地。</p><p class="ql-block">  举旗定向,为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4日拍摄的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一角。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事业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说,会议用“来之不易”总结金融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令他感触颇深。近年来,金融系统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  “立足中国国情、紧扣时代脉搏”是不少人学习会议精神后的突出感受。</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金融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到新高度,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  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p><p class="ql-block">  “‘八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宁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坚定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p><p class="ql-block">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2日,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北京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举行。这是论坛上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实践展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对未来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有了更高期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东台新村党支部书记肖建军说,今年5月该村成为陕西秦农银行授予的信用村,不少村民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开办民宿、开发旅游项目、开展特色种植,收入大幅增长,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谋篇布局,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p><p class="ql-block">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十字路口,党中央谋篇布局,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之需。”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说,要不断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刘培勇看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就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会议提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积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领域,支持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p><p class="ql-block">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8年来,已研发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首席运营官王兰芬说:“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给民营科技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我们创新的底气更足,我们力争在生物医疗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9日,两名鞋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左一和左二)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细则。当日,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税企银三方对接会在马尾基金小镇举办,来自传统制造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对接会。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p><p class="ql-block">  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并就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等任务进行部署。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有助于提升各方对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本职,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张望军表示,证监会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4日,在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参观者在中国民生银行展台咨询金融业务。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实干笃行,不断开创金融发展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发展路线图,重在落实落地。</p><p class="ql-block">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国投集团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表示,作为国家基金管理机构及中央企业基金公司,公司将加快落实“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会议部署,积极探索以基金投资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7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田鱼养殖户吴勇强(中)在接受青田农商银行“小蜻蜓”服务队志愿者提供的“惠民易贷”上门服务。近年来,青田县金融发展中心联合各个金融机构优化配套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推出“惠民易贷”“农家乐贷”等金融产品,重点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及特色种养殖产业。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p><p class="ql-block">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键所在。“会议部署为金融监管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律法规工作相关负责人綦相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两级派出机构已先后挂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4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这离不开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有力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殷军说,临港新片区将充分利用各项金融改革政策,更好激发各类金融机构的活力,不断开创金融发展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6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左上为东海大桥,前为建设中的中银金融中心大楼(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征程上,金融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光大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陈光表示,作为金融队伍中的一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金融力量。</p> <p class="ql-block">八</p> <p class="ql-block">潘功胜: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p><p class="ql-block">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p><p class="ql-block">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潘功胜</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人民银行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p><p class="ql-block">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工作的正确方向</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兴衰和国家安危,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召开,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作出部署,强调要“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部署,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规模大、活力强。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融资结构有待优化,一些企业低效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稳妥处理金融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p><p class="ql-block">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p><p class="ql-block">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服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继续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p><p class="ql-block">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坚持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的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发挥好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p><p class="ql-block">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今年以来,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险情绪上升,推动美元指数升至2003年以来较高水平,带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集体贬值。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对非美元货币有所升值。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更好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p><p class="ql-block">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p><p class="ql-block">推动稳妥化解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好履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多渠道补充资本。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依法保护最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p><p class="ql-block">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规模稳定。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p><p class="ql-block">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总的看,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正外部性。大部分债务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对于少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按照中央部署,在地方政府承担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p><p class="ql-block">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落实中央银行独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增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实支撑。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发展。</p><p class="ql-block">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p><p class="ql-block">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经过10多年发展,人民币已成为我国跨境收付第一大币种。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p><p class="ql-block">持续强化政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在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廉政上达到更高标准、落实更严要求、作出更优表率。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p><p class="ql-block">有力推进组织建设。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发现、培养、使用守纪律、敢担当、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p><p class="ql-block">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敢打硬仗的作风,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大腐败惩治力度,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p><p class="ql-block">持续深化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中央巡视整改,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一体推进内外部巡视、审计、信访、有关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强化廉政建设,改进内部管理,规范对外履职。</p><p class="ql-block">来源: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九</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权威访谈 |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p><p class="ql-block">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p><p class="ql-block">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p><p class="ql-block">问: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答: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召开,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增长动能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国内经济稳定回升基础不稳固等挑战。</p><p class="ql-block">要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困难挑战、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p><p class="ql-block">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p><p class="ql-block">答: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p><p class="ql-block">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p><p class="ql-block">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2023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将坚持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和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发挥好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p><p class="ql-block">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我们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p><p class="ql-block">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p><p class="ql-block">问: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p><p class="ql-block">答: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依法保护最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加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同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p><p class="ql-block">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企业。</p><p class="ql-block">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方面有何考虑?</p><p class="ql-block">答: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p><p class="ql-block">在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持续提升境内外人员支付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发展。</p><p class="ql-block">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们将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同时,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p><p class="ql-block">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将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记者:吴雨</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十</p> <p class="ql-block">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主要负责人谈金融工作,传递重要信号</p><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网 2023-12-05 07:30 发表于北京</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近期,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重要发声一起看——</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p><p class="ql-block">答: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2023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将坚持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和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发挥好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我们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p><p class="ql-block">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将如何贯彻落实?</p><p class="ql-block">答: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对于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我国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同时,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大保障和最大支撑。</p><p class="ql-block">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整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1%,拨备覆盖率207.89%,资本充足率14.77%,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发展解难题、以增量盘存量,妥善应对各类金融风险挑战。</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一是坚持稳妥有序。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把握好时度效,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切实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二是分类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证监会:</p><p class="ql-block">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证监会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具体考虑?</p><p class="ql-block">答: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赋予资本市场的新定位。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不算大,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资本市场信息高度透明、价格信号灵敏,是资源配置与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二是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有效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三是能够优化融资结构,助力稳定宏观杠杆率。四是资本市场覆盖股债期、场内外等丰富的投融资工具,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p><p class="ql-block">第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不动摇,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不动摇,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动态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p><p class="ql-block">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坚守各交易所板块定位,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推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更好发挥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扩面提质。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助力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来体现。去年,500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超过18.23万亿元,占GDP的15.1%,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五成。我们将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突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优化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红等制度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督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p><p class="ql-block">第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业务的立体化开放,深化拓展互联互通,便利跨境投融资,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p><p class="ql-block">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 <p class="ql-block">十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 <p class="ql-block">权威访谈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p><p class="ql-block">落实“八个坚持”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问: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工商银行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用“八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工商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将把“八个坚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安排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党中央要求在全行传导更通畅、执行更有力。</p><p class="ql-block">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大力调整融资结构,精准配置金融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p><p class="ql-block">三是扎实有效防控风险。落实好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各类风险“一本账”管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p><p class="ql-block">四是全面从严管党治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清廉工行。</p> <p class="ql-block">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p><p class="ql-block">问:如何理解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的内涵?国有大行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p><p class="ql-block">答:建设金融强国,宏观层面主要是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微观层面要塑造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p><p class="ql-block">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在“优”和“强”上下功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重点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p><p class="ql-block">服务,就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把实体经济需要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创新的方向,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促进优化融资结构。聚焦主责主业,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用好多种金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综合服务。</p><p class="ql-block">融入,就是不断把自身做优做强,更好支撑金融强国建设。深入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推动自身发展提质、治理增效。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主动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促进提升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守正创新做好五篇大文章</p><p class="ql-block">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工商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p><p class="ql-block">答:科技金融方面,工商银行率先设立了“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科创网点”三级专营机构,实现了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重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全覆盖。目前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工商银行将进一步贯通服务好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助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p><p class="ql-block">绿色金融方面,工商银行首创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万亿元。我们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p><p class="ql-block">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连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普惠贷款增速达36%。近期,我们还组建了数字普惠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奋力打造普惠金融标杆银行。</p><p class="ql-block">养老金融方面,工商银行已建立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产品服务体系和场景生态。下一步将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促进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数字金融方面,近几年工商银行加快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全方位变革。未来我们将深化科技、数据、业务“煲汤式”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数字经济,同时以最高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p><p class="ql-block">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p><p class="ql-block">问:工商银行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p><p class="ql-block">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工商银行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p><p class="ql-block">在减存量方面,着重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努力促成化解风险、完善机制、畅通循环等综合效应。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对房地产风险,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p><p class="ql-block">在控源头防新增方面,强化业务“一盘棋”统筹、风险“一本账”管理,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高度警惕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切实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p> <p class="ql-block">十二</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新华网 2023-12-05 19:28 发表于北京</p><p class="ql-block">权威访谈丨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发挥好“主力军”“压舱石”的作用?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p><p class="ql-block">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金融机构需要着重在哪些方面发力?</p><p class="ql-block">答:金融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微观基础,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一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义利相兼的道德观、经营观。以“八个坚持”为引领,强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政治站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定位。</p><p class="ql-block">二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积极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加快自身改革发展转型,着力优化业务结构和融资结构,突出做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三是积极参与金融高水平开放。有效拓展全球服务网络,更好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投资“引进来”。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筑牢抵御外部风险冲击防火墙。</p><p class="ql-block">四是培养堪当金融强国重任的金融队伍。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前瞻储备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全球规则的金融人才。</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新征程,农业银行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将“八个坚持”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处理好金融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逐项梳理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快把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路线图”转化为农行的“施工图”。</p><p class="ql-block">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农业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这一要求?</p><p class="ql-block">答: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是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坚实基础。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优做强”要求,进一步发挥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和机构布局优势,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p><p class="ql-block">一是坚守主业服务好三农和实体经济。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扣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需要,持续加大金融供给。9月末贷款总额22.3万亿元,其中,县域贷款占比接近40%。农业银行将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围绕粮食安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同时,全力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快转型创新。“十四五”时期,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数字经营列入全行重大战略,绿色贷款、科创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位居可比同业前列。我们将主动顺应经济社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要求推进转型创新。</p><p class="ql-block">三是强化风险防控。近年来,农业银行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资产质量持续改善。9月末不良贷款率1.35%,拨备覆盖率超300%。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优化数字化风控体系,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对潜在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p><p class="ql-block">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农业银行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有哪些规划安排?</p><p class="ql-block">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金融业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农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持续转型升级。科技金融方面,打造科创企业专属信贷服务体系,构建专精特新“五专”工作机制。9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4%。绿色金融方面,出台专门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绿色投融资业务体系。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2%。普惠金融方面,构建“三农+普惠”双轮驱动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9月末,央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超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8%。养老金融方面,打造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9月末,服务60岁以上老年客户超1亿户。数字金融方面,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9月末,“农银e贷”余额超4万亿元,个人掌银月活客户超2亿户。</p><p class="ql-block">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一是抓紧制订行动方案。目前正研究制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抓紧出台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具体工作举措。二是聚焦重点问题精准发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改革转型,持续破解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三是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优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差异化支持政策,确保五篇大文章贯彻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文字记者:李延霞</p><p class="ql-block">长图制作:潘一景</p><p class="ql-block">新媒体编辑:杜宇、周以航</p> <p class="ql-block">十三</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权威访谈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履行好大型银行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p><p class="ql-block">找准清晰定位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银行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八个坚持”,是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系统性阐释,为我们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银行将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切实有效防控化解金融风险,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p><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机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要更清晰地找准定位,发挥更大作用。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向任务和基本原则,找准落实中央部署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支撑点,认真履行大型银行职责。</p><p class="ql-block">下一步,中行将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对市场的响应效率,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在优化结构、发挥特色上下功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更大力度培养一批既熟悉国内情况又熟悉海外情况的全球化金融人才。</p><p class="ql-block">坚持高质量发展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机构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p><p class="ql-block">答: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金融业亟待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以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要求进行谋划和调整,发挥自身特色,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真正实现做优做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下一步,中行将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的服务能力,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对于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经营主体丰富多元的金融需求特点,全面调动总分行、商行自身和综合化经营机构力量,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服务体系。</p><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行将努力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不断拓展与全球金融伙伴的合作。提升跨境金融特别是跨境人民币服务水平,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保障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p><p class="ql-block">加大资源投入 做好五篇大文章</p><p class="ql-block">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p><p class="ql-block">答:截至10月末,中国银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34.08%、50.97%、34.87%。下一步,中国银行拟将五篇大文章作为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资源投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在科技金融领域,努力做到点面结合,点上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客群,支持重大技术攻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面上从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出发,提供覆盖贷款、投资、保险等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在绿色金融领域,既加大对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支持,也不忽视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需求。着力深化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包括贷款、债券、保险、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产品体系。</p><p class="ql-block">在普惠金融领域,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保护更加健全、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发展目标,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加力服务专精特新、外汇外贸、“三农”等重点客群。</p><p class="ql-block">在养老金融领域,重点突出全方位、立体式金融供给,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细化服务措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p><p class="ql-block">在数字金融领域,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工具,促进金融服务与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无缝对接,并大力开展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工作。</p><p class="ql-block">筑牢风险防线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p><p class="ql-block">问:中国银行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p><p class="ql-block">答: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中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在处置风险的同时,帮助提升地方政府自我造血能力,主动服务政府出海招商、项目撮合、重大展会等活动,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科创和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在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方面,严格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平稳有序,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做好保交楼信贷工作,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主动优化房地产信贷结构,做好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p><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将紧扣防控风险这一永恒主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加主动担当,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的预见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统筹管理好各类传统与非传统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p><p class="ql-block">文字记者:姚均芳</p><p class="ql-block">长图制作:刘羽佳</p><p class="ql-block">新媒体编辑:储兴华</p> <p class="ql-block">十四</p> <p class="ql-block">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p><p class="ql-block">权威访谈 | 胸怀“国之大者” 锚定金融强国发力——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p><p class="ql-block">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发力?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p><p class="ql-block">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实现突破</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金融机构要着重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p><p class="ql-block">答: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未来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p><p class="ql-block">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p><p class="ql-block">一是在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实现突破。建设金融强国,既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更要立足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决贯彻落实好“八个坚持”。特别是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第一位,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金融服务就保障到哪里。</p><p class="ql-block">二是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突破。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识和把握金融工作,进一步提升格局和视野,聚焦经营主体的现实需要,加快推动金融业思维变革、模式变革、结构变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p><p class="ql-block">三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实现突破。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不断深化对金融风险暴露滞后性的规律性认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p><p class="ql-block">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建设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p><p class="ql-block">答: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机构。近年来,建设银行保持战略定力,摒弃唯规模论英雄的惯性思维,不搞盲目、低效的规模扩张,更加重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平衡,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实现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一是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中小微企业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p><p class="ql-block">二是助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机遇,持续提升中欧班列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优质企业“走出去”。</p><p class="ql-block">三是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优化完善集团一体化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方案,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做好新形势下金融风险逆周期管理。</p><p class="ql-block">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p><p class="ql-block">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此,建设银行有哪些规划安排?</p><p class="ql-block">答:五篇大文章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型的重点方向,也明确了未来金融业精准发力方向。近年来,建设银行在科技、普惠、数字化等金融服务模式上做了很多前瞻性探索,为纾解市场难点民生痛点提供了建行方案。</p><p class="ql-block">在科技金融方面,建行率先打造“技术流”评价方法,帮助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在绿色金融方面,目前建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6万亿元,有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和传统企业低碳转型。在普惠金融方面,目前建行普惠贷款余额已突破3万亿元,近五年年复合增速超40%。在养老金融方面,建行拥有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目前正围绕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等三大支柱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建行打造“双子星”“裕农通”“惠懂你”等数字化平台,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发展。</p><p class="ql-block">下一步,建行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用好“技术流”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服务。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与基建、普惠、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深化数字普惠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和金融可得性。深入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快数业融合、技业融合,提高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p><p class="ql-block">主动作为防控金融风险</p><p class="ql-block">问: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建设银行将如何主动作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p><p class="ql-block">答:建设银行一直把重点领域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安排,我们有序推进地方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一揽子化债工作。</p><p class="ql-block">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建设银行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对新业务合规管理,合理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我们将继续履行大行担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和投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房地产行业方面,建设银行扎实做好保交楼金融配套服务,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发挥房地产领域优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启动住房租赁战略以来,建行逐步建成“投融管退”住房金融服务闭环,有效增加了住房租赁供给。目前,住房租赁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支持筹集租赁房源超100万间,住房租赁基金投资项目资产规模近100亿元。</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支持力度,为老百姓提供有温度的住房租赁服务,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p><p class="ql-block">文字记者:吴雨</p><p class="ql-block">长图制作:潘一景</p><p class="ql-block">新媒体编辑:杨步月</p> <p class="ql-block">十五</p> <p class="ql-block">近期密集出台金融政策,一文速览!</p><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网 2023-12-01 11:18 发表于北京</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近期,系列金融政策密集出台,一文速览——</p><p class="ql-block">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审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p><p class="ql-block">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的基础上,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扎实推动金融业开放行稳致远,促进金融业更好发展壮大。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在持续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的同时,强化源头管控,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共同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分工方案要求严格履职尽责,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p><p class="ql-block">李强主持召开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p><p class="ql-block">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p><p class="ql-block">八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和重点,并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通知》明确,在总量上,要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在结构上,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p><p class="ql-block">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p><p class="ql-block">四部门: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抓紧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支撑,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和评估体系。</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p><p class="ql-block">三部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p><p class="ql-block">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会议,表示将继续加大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三部门要求,各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积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三部门要求,金融机构要完善工作机制,与融资平台开展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p><p class="ql-block">加强金融监管</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会议指出,非银行支付行业发展对于活跃交易、繁荣市场有着重要作用,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要引导支付机构牢固树立“支付为民”理念,坚守小额、便民宗旨,专注主业、提升服务,更好满足用户支付结算需求。要以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防范业务异化、资金挪用、数据泄露等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p><p class="ql-block">为加强信托公司差异化监管,在监管评级中体现新的监管标准和导向,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并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共六章三十五条,从总体上对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规范。一是明确监管评级要素与方法。二是明确监管评级组织实施流程。三是明确系统性影响评估要素与方法。四是明确分类监管原则与措施。《办法》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提升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加快推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推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参考国际监管改革最新成果,全面完善了资本监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二是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包括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以及操作风险标准法,提升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三是要求银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及时、充分地掌握客户风险变化,确保风险权重的适用性和审慎性。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压力测试,深化第二支柱应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五是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强化相关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增强市场约束。</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证监会拟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p><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证监会拟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进行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功能发挥,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对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予以优化,进一步引导证券公司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发力,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活跃资本市场等作用。二是强化分类监管,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推动试点内部模型法等风险计量高级方法,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三是突出风险管理,切实提升风控指标的有效性。根据业务风险特征和期限匹配性,合理完善计算标准,细化不同期限资产的所需稳定资金,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有效性,维护市场稳健运行。证监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p class="ql-block">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p><p class="ql-block">优化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两部门:推动银行持续提升办理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水平</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提升银行办理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水平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推动银行通过“网上办”“远程办”方式为机构、个人等主体便捷高效办理资本项目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一是支持银行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的方式办理资本项目业务。二是拓展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办理类型,将银行在线下有权限直接办理的资本项目下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全面纳入数字化服务范围。三是明确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的形式和条件要求、业务审核及档案管理、相关数据与信息报送规则</p> <p class="ql-block">十六</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p><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p><p class="ql-block">《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同时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优化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科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通过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优化跨境金融外汇特色服务,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p><p class="ql-block">《通知》提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等措施,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便利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确权、税收等配套政策和机制,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解读,主动将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推送至民营企业。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信、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督促指导,提升政策实效。</p><p class="ql-block">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将指导金融机构抓紧落实《通知》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加强统计监测和政策效果评估,确保政策惠及民营企业。</p><p class="ql-block">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通知》</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十七</p> <p class="ql-block">【新闻联播】重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具体举措来</p><p class="ql-block">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梳理如下↓↓↓</p><p class="ql-block">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p><p class="ql-block">■ 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p><p class="ql-block">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p><p class="ql-block">健全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满足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合理金融需求,优化信贷结构。</p><p class="ql-block">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充分保护基层展业人员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首贷客户培育拓展行动,加强与发展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联、商会协会对接合作,挖掘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制定针对性综合培育方案。</p><p class="ql-block">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信用类融资产品,推广“信易贷”模式,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持续扩大信用贷款规模。</p><p class="ql-block">■ 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p><p class="ql-block">进一步完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加强服务平台应用。</p><p class="ql-block">促进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p><p class="ql-block">深入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p><p class="ql-block">■ 主动做好资金接续服务</p><p class="ql-block">鼓励主办银行和银团贷款牵头银行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提前对接接续融资需求,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p><p class="ql-block">抓好《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银发〔2022〕254号文)等政策落实落地,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p><p class="ql-block">■ 切实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p><p class="ql-block">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p><p class="ql-block">健全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加强享受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使用管理,严格监控资金流向。</p><p class="ql-block">加强关联交易管理,提高对关联交易的穿透识别、监测预警能力。</p><p class="ql-block">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p><p class="ql-block">■ 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p><p class="ql-block">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p><p class="ql-block">支持民营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推动盘活存量资产。</p><p class="ql-block">优化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注册全流程采用“快速通道”,支持储架式注册发行,提高融资服务便利度。</p><p class="ql-block">■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p><p class="ql-block">鼓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场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稳定存量。</p><p class="ql-block">■ 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p><p class="ql-block">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养老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科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p><p class="ql-block">支持民营企业在符合信息披露、公允定价、公平交易等规范基础上,以市场化方式购回本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p><p class="ql-block">■ 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p><p class="ql-block">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业投资者培育,提高市场流动性。</p><p class="ql-block">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p><p class="ql-block">■ 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p><p class="ql-block">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p><p class="ql-block">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p><p class="ql-block">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研究优化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做大做强。</p><p class="ql-block">■ 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p><p class="ql-block">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突出私募股权市场定位,稳步拓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认股权综合服务等创新业务试点,提升私募基金、证券服务机构等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性。</p><p class="ql-block">支持保险、信托等机构以及资管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的前提下,投资民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未上市企业股权。</p><p class="ql-block">■ 发挥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民营企业。</p><p class="ql-block">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p><p class="ql-block">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优化创投基金所投企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制度安排。</p><p class="ql-block">切实落实国有创投机构尽职免责机制。</p><p class="ql-block">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p><p class="ql-block">■ 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p><p class="ql-block">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p><p class="ql-block">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p><p class="ql-block">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统筹运用好本外币结算政策,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提供优质的贸易便利化服务。</p><p class="ql-block">■ 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p><p class="ql-block">优化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完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结汇便利化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p><p class="ql-block">扩大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p><p class="ql-block">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民营企业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和使用。</p><p class="ql-block">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提升外资企业境内开展股权投资便利化水平和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效率。</p><p class="ql-block">支持跨境股权投资基金投向优质民营企业。</p><p class="ql-block">■ 优化跨境金融外汇特色服务</p><p class="ql-block">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政银企担保多方联动合作,减轻民营中小微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成本。</p><p class="ql-block">持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拓展覆盖范围,为民营企业提供线上化、便利化的融资结算服务。</p><p class="ql-block">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继续实施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p><p class="ql-block">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再贷款优惠利率传导到民营小微企业,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p><p class="ql-block">■ 强化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p><p class="ql-block">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办理流程,推广线上化业务模式。</p><p class="ql-block">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作用。</p><p class="ql-block">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p><p class="ql-block">■ 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p><p class="ql-block">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发放民营企业贷款。</p><p class="ql-block">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力度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符合发债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发行各类资本工具补充资本。</p><p class="ql-block">优化融资配套政策</p><p class="ql-block">■ 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p><p class="ql-block">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推动水电、工商、税务、政府补贴等涉企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放查询。</p><p class="ql-block">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机制。</p><p class="ql-block">■ 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p><p class="ql-block">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稳定再担保业务规模,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理厘定担保费率,积极培育民营企业“首保户”,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分险作用。</p><p class="ql-block">■ 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p><p class="ql-block">支持民营企业更便利地使用票据进行融资,强化对民营企业使用票据的保护,对票据持续逾期的失信企业,限制其开展票据业务,更好防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p><p class="ql-block">引导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优化系统功能,便利企业查询票据信息披露结果,更有效地识别评估相关信用风险。</p><p class="ql-block">■ 强化应收账款确权</p><p class="ql-block">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应收账款付款方在中小企业提出确权请求后,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p><p class="ql-block">鼓励地方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辖区内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确权力度。</p><p class="ql-block">推动核心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加强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通过服务平台及时确认账款,缓解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确权难和金融机构风控难问题。</p><p class="ql-block">■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p><p class="ql-block">落实以物抵债资产税收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以物抵债资产时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允许按现行规定适用差额征收增值税政策,按现行规定减免接收、处置环节的契税、印花税等。</p><p class="ql-block">推动落实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制度,进一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p><p class="ql-block">强化组织实施保障</p><p class="ql-block">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宣传解读,主动将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推送至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联通过培训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p><p class="ql-block">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信、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政策督导。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工商联要建立优质民营企业名录,及时向金融机构精准推送,加强银企沟通。各金融机构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快政策落实落细。</p><p class="ql-block">来源:新闻联播</p><p class="ql-block">记者:赵曙光、孙艳</p><p class="ql-block">转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十八</p> <p class="ql-block">新刊!金融强国:做好五篇大文章</p><p class="ql-block">点击关注☞ 人民论坛网 2023-12-05</p><p class="ql-block">来源 | 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杂志</p><p class="ql-block">转载请注明来源</p><p class="ql-block">10月30日至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影响,如何充分认识、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此,《人民论坛》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推出最新策划“金融强国:做好五篇大文章”,推荐阅读!</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是时代的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具体安排来看,很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都涉及金融支撑和保障。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是时代的呼唤。</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以及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等,显示出党和人民构筑现代化强国大厦的雄心壮志和奋斗方向。从世界历史和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化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同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样,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作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不可能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和动力。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金融强国必不可少、不能缺位。</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作为血脉,对经济社会的畅通循环极为关键。血脉通,则循环畅;金融强,则经济强。金融血脉通畅,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力度、广度、深度和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动能转换、效率提升需要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要主体、重点领域需要更强大的金融支持,基础设施、规则融合、制度开放需要更深度的金融保障。</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金融工作来讲,这个本质要求要落到实处,就要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有所作为。金融工作具有政治性、人民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要真正得到发展,也必须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各种金融创新和各项金融服务,也必须有深厚的市场和群众基础。因此,金融工作要服从国家战略安排,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为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提供支撑,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要在这个动荡变化的世界中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发挥好金融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国际合作竞争来看,都需要金融做优做大做强。从自身发展看,金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要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方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从对外开放看,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要在金融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从全球竞争看,金融竞争是重要领域,要在金融竞争中不断健全金融体系,增强金融监管能力,提升金融综合实力。</p><p class="ql-block">建设金融强国面临哪些挑战?</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工作攻坚克难,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金融工作的经验和原则,强调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好、运用好。</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破解难题。要看到我国金融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与经济、科技实力不匹配,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以及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规模地位不匹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一方面,金融本身的质效不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一些堵点,在发挥宏观调控中的提高效率方面还有欠缺。金融体系国际化程度水平有待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为缓慢等,这些都是金融本身质效不高的表现。另一方面,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一些金融资源被低效占用,沉淀在“僵尸企业”、低效环节、传统领域,挤占了高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空间。而亟待金融支持的最前沿的一些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智慧产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一些行业和产业,却存在着“贫血”甚至“缺血”等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健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跟过去的从无到有相比,确实有了长足进步。但资本市场发行、交易、重组、退市、转板等基础制度尚不健全,导致资本市场乱象丛生。各层次资本市场间流动不顺畅,存在着堵点、痛点和难点,亟待打通。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提高,A股市场估值水平长期低位徘徊,与宏观经济形势背离的问题亟待解决。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重融资轻投资的问题积弊甚深,导致财富“蓄水池”和经济“助推器”等功能未得到有效施展,甚至挫伤了一些中小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对资本市场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三是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借贷和“套路贷”“套路保”,银行、证券、保险的一些产品创新过度,邮币卡骗局,场外市场借现货名义做期货,资金空转套利,“逃废债”,等等,扰乱了正常金融市场秩序。同时,金融领域成了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多发区。</p><p class="ql-block">四是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我国金融业正处于混业发展阶段,各金融机构之间经营边界交叉重叠、模糊不清,金融业务呈现隐蔽化、交叉化、复杂化特点。在金融监管实践中,权责界定不清导致监管空白、监管盲区,监管利益多元化导致地区不协调、部际不协调,监管和发展双重职能导致监管成本较高、监管效率较低,治理能力薄弱导致前瞻性监管、主动性监管不足等。这些问题暴露出我们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水平比较有限,技术领域也存在着短板,整体能力还有待提高。</p><p class="ql-block">如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p><p class="ql-block">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p><p class="ql-block">其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p><p class="ql-block">其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党的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通过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金融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一是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央金融委员会发挥统筹协调把关作用值得期待。二是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激发金融系统活力,规范金融系统秩序。三是落实属地责任,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在属地金融中发挥主体作用,促发展、防风险、强监管。四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金融干部人才既要专业能力过硬,又要行事作风过硬,更要政治思想过硬。五是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六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以法治促进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提升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其三,充分发挥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宗旨,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要加强三方面举措落实:一是货币政策方面,始终保持稳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方面,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各专其业,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健全法人治理体系。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三是金融开放方面,既要将金融“引进来”,又要让金融“走出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发挥上海和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作用。</p><p class="ql-block">其四,努力活跃资本市场,更好发挥其枢纽功能,稳步增强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并改善预期和信心。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股票发行注册制已经落地实施,但需要走深走实,走深在于完善相关制度规则,走实在于将制度规则落到实处。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根据经济主体的不同需求,采取股权质押融资、股权交易增值融资、股权增资扩股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使金融之水更好浇灌实体经济。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事前上市关,把好事中监管关,把好事后退市关。持续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工具,保护好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民的积极性,稳步增强资本市场投资的财富效应,改善资本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大力培育面向国际的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p><p class="ql-block">其五,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领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各级监管机构要承担起重大责任,促进金融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金融是“持牌经营”的特殊行业,必须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二是加强金融各领域监管,构建有针对性、差异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加强外汇市场管理等。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p><p class="ql-block">选自 |《人民论坛》杂志11月(下)</p><p class="ql-block">原标题 | 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p><p class="ql-block">作者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 张占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学凯</p> <p class="ql-block">十九</p> <p class="ql-block">二十</p> <p class="ql-block">金融,取信于民,造福于民。</p><p class="ql-block">金融开放</p><p class="ql-block">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45年来,</p><p class="ql-block">外资机构参与、见证了中国金融业</p><p class="ql-block">开放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也为中国市场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p><p class="ql-block">中国金融业开放,</p><p class="ql-block">是积极主动地开放,</p><p class="ql-block">是稳健有序地开放,</p><p class="ql-block">是互利共赢地开放。</p><p class="ql-block">新华网联合外资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一员</p><p class="ql-block">——友邦人寿,</p><p class="ql-block">推出改革开放45周年金融发展专题片</p><p class="ql-block">《金融为民,博古通今》</p> <p class="ql-block">通过回溯金融货币演变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循迹溯源,由点及面,</p><p class="ql-block">照见历史、金融与文化之间的渊源与影响,</p><p class="ql-block">展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专题片走进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深圳博物馆、河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结合史料展陈与亲历者讲述,</p><p class="ql-block">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讲述金融开放与创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上海,</p><p class="ql-block">承载着中央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期许,</p><p class="ql-block">不仅是改革开放后</p><p class="ql-block">国内首批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也是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的试点城市。</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博物馆历代货币馆,</p><p class="ql-block">通过回顾钱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钱币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p><p class="ql-block">必然会出现的新事物。</p> <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货币馆</p><p class="ql-block">深圳,</p><p class="ql-block">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p><p class="ql-block">先行先试,锐意创新,</p><p class="ql-block">不少金融政策、金融业务</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率先破冰。</p><p class="ql-block">在深圳博物馆展示出的</p><p class="ql-block">深圳标志性建筑“拓荒牛”,</p><p class="ql-block">所彰显的开拓精神</p><p class="ql-block">——“开拓、创新、团结、奉献”</p><p class="ql-block">早已深深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p> <p class="ql-block">深圳博物馆“拓荒牛(仿制件)</p><p class="ql-block">河南,</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融汇古今的省份,</p><p class="ql-block">在文化和金融两方面齐头并进。</p><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展出的诸多文物,</p><p class="ql-block">均可窥见古代中国的商贸基因。</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与区域发展推进,</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形成全方位的</p><p class="ql-block">对外开放格局,</p><p class="ql-block">担负起金融与历史文化创新</p><p class="ql-block">融合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 展陈《清明上河图》局部 景观模型</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p><p class="ql-block">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p class="ql-block">45年来,</p><p class="ql-block">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中</p><p class="ql-block">持续扮演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p><p class="ql-block">放眼未来,</p><p class="ql-block">以友邦人寿为代表的优秀外资企业</p><p class="ql-block">将持续贯彻“金融为民”的理念,</p><p class="ql-block">以创新之力,聚发展之势,</p><p class="ql-block">把握机会,融入金融高水平开放,</p><p class="ql-block">助力推进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持续奋斗。</p><p class="ql-block">(品宣)</p> <p class="ql-block">二一</p> <p class="ql-block">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向万事网联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11月19日发布消息称,已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开业申请,并向其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至此,我国已经批准美国运通、万事达两家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进入国内市场。</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万事网联公司是万事达公司与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共同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获得行政许可后,万事网联公司可在我国境内授权成员机构发行和受理“万事达”品牌的人民币银行卡。</p><p class="ql-block">业内人士表示,万事达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银行卡清算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其合资公司取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国稳步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可通过在我国境内设立商业主体提供人民币银行卡相关服务。金融管理部门对外资和内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设立条件和程序、业务管理等方面设置同等标准,并明确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许可的具体流程,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工作稳妥推进。</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美国运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合资公司——连通公司获准开业。记者了解到,开业以来,连通公司业务运行平稳有序,为促进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多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专家表示,批准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有利于构建有效竞争、合理稳健的银行卡清算市场结构,深化支付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有序推进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完善银行卡清算机构监管机制,促进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今年上半年,消费贡献率达到77.2%,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围绕“扩内需 促消费”,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良好成效。</p><p class="ql-block">一是积极承接“政府消费券”,践行中国银联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和担当。支付作为消费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服务实体经济、提振消费活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银联积极承接了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工作,助力加快经济复苏步伐。2022年,中国银联共计承接超过300个省、市、县(市、区)的政府消费券项目。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中国银联持续助力各地政府做好消费券发放和使用工作。2023年,截至目前已为超236个省、市、县(市、区)城市发放政府消费券,带动交易金额254.83亿元。同时,中国银联还通过加强消费券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产业促消费联盟”、拓展消费券到各类资金补贴发放等方式继续为经济发展和服务实体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二是秉承“支付为民”的理念,大力建设移动支付受理侧生态。</p> <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银联受理网络累计覆盖超过6000多万商户,基本涵盖了衣、食、住、行,以及政务民生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行业和各个方面;截至2023年1月底,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已覆盖全国41个城市地铁,超1760个地市和县区公交,2万家停车场,6万座加油站,超40万个汽车充电桩,超13万个超市便利店,4.2万个酒店门店,超60万家餐饮商户,超700家三甲医院,7万家连锁药房门店,超2800所学校,超4700家企业园区以及逾2900个5A和4A景区,30个省市交通罚款缴纳,31个省市社保缴纳,32个省市非税缴纳,24个省市一网通办服务,为“促消费 扩内需”奠定广泛和坚实基础。同时,中国银联通过“一码付”“数字零售”“数字餐饮”“低碳计划”“银联生活”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的增长注入持久动力。</p><p class="ql-block">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商惠民活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消费热点。</p> <p class="ql-block">自2021年6月起,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启动“助商惠民 红火计划”,面向零售、餐饮、加油、旅游等居民日常消费场景商户,实行交易手续费补贴,持续帮助商户降低经营成本,截至目前,已累计惠及商户1554万,参与活动商户交易笔数平均提升近5成。2021年到2023年,中国银联还组织开展了“银联优惠日”“城市焕新”等主题营销活动。以“银联优惠日”为例,中国银联致力于将“银联优惠日”打造成为行业平台性的营销品牌,活动商户全面覆盖线下零售购物、餐饮美食、旅游出行等日常高频消费场景,以及线上电商、生鲜、餐饮、娱乐等超百家商户APP与微信小程序,以丰富、优惠的活动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截至9月底,“银联优惠日”已联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14家银行累计上线204个品牌商户、19.78万家门店活动,活动用户在活动商户内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提升30.91%和100.31%。</p><p class="ql-block">未来,中国银联将持续发挥支付在“促消费 扩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作为,努力实践,为经济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积极力量。</p> <p class="ql-block">二十三</p> <p class="ql-block">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2月1日发布,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处罚。其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及5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没合计22475.18万元。</p><p class="ql-block">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公示显示,中国银行被罚款3664.2万元,涉12项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中信银行</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p> <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2023-06-02 17:32 发表于上海</p><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做好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职责的划转衔接工作,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就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公告如下:</p><p class="ql-block">一、金融消费者反映信访、举报、投诉事项的渠道、办理方式、告知等暂保持不变。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电话、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12386投资者服务平台服务范围不变。</p><p class="ql-block">二、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各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投诉处理要求,积极妥善处理与金融消费者的矛盾纠纷;严格依法合规经营,杜绝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p><p class="ql-block">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调整,将及时另行公告。</p><p class="ql-block">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30日</p> <p class="ql-block">二十五</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征信业管理条例》对保障征信业规范有序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征信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16个全国“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来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开设“十年征信路,奋进新征程”专栏,介绍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征信体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征信市场规范发展的工作成效,同时聚焦公众关切,普及征信知识,提升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营造良好信用氛围。</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征信业管理条例》对保障征信业规范有序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征信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16个全国“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来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开设“十年征信路,奋进新征程”专栏,介绍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征信体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征信市场规范发展的工作成效,同时聚焦公众关切,普及征信知识,提升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营造良好信用氛围。</p> <p class="ql-block">二十六</p> <p class="ql-block">第768号国务院令公布!关系支付宝、微信支付等</p><p class="ql-block">中国新闻网 2023-12-17 17:31 发表于</p><p class="ql-block">《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日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60条,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一是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定义为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根据用户提交的电子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公司。规定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明确设立条件并严把准入关。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民支付服务为宗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依法需经批准的其他业务,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清算业务。</p><p class="ql-block">二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适应支付业务发展需要,将支付业务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支付业务管理要求,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健全业务管理等制度,具备符合要求的业务系统、设施和技术,确保支付业务连续、安全、可溯源。明确支付账户、备付金、支付指令等管理规定,要求支付账户以用户实名开立,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备付金,不得伪造、变造支付指令,防范非银行支付行业风险。</p><p class="ql-block">三是保护用户合法权益。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与用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其条款应当按照公平原则拟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不得将相关核心业务和技术服务委托第三方处理;妥善保存用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建立有效的尽职调查制度,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支付账户安全,防范支付账户被用于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p><p class="ql-block">四是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应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监管措施及风险处置措施等,地方人民政府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做好风险处置工作。《条例》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答记者问</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68号国务院令,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p><p class="ql-block">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背景和总体思路。</p><p class="ql-block">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银行支付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部门、机构、专家等各方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了《条例》草案。《条例》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思路: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非银行支付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将非银行支付行业的全链条全周期监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防范支付风险。三是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更好保护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其繁荣市场经济和便利人民生活等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问:非银行支付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出台《条例》对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答:非银行支付业务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8成和1成,日均备付金余额超2万亿元,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移动支付居世界领先水平,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推动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断开其与商业银行直接连接,督促大型支付平台企业支付业务整改,防范风险隐患,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一些支付机构违规经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违规挪用用户资金,泄露或者不当采集、使用用户信息;个别支付机构铤而走险,为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资金转移通道等。</p><p class="ql-block">出台《条例》,将监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进一步夯实支付机构规范健康发展法治基础,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稳定各方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利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非银行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问:《条例》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强化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等作了哪些安排?</p><p class="ql-block">答:《条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将防范化解风险、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摆在突出位置,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p><p class="ql-block">一是坚持持牌经营,严格准入门槛。按照“先证后照”原则实施准入管理,明确支付机构注册资本、主要股东、实控人、高管人员等准入条件,对其重大事项变更也实施许可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违规机构的常态化退出机制。二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强化风险管理。规定支付机构应当健全业务管理等制度,具备符合要求的业务系统、设施和技术。强化支付账户、备付金和支付指令等管理制度,明确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伪造、变造支付指令。压实支付机构用户尽职调查、风险监测等责任。三是加强用户权益保障。规定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原则拟定协议条款,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强用户信息保护,明确信息处理、信息保密和信息共享等有关要求。要求支付机构对所提供的服务明码标价,合理收费。明确支付机构应当履行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四是依法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于《条例》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可依法对有关支付机构实施罚款,限制部分支付业务或者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等处罚措施。同时,明确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采取市场禁入措施。</p><p class="ql-block">问:《条例》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与支付交易处理两类,有何考虑?</p><p class="ql-block">答:2010年以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按照交易渠道和受理终端,将支付业务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等三类。随着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出现了条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新兴方式,现有分类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发展和监管需要。《条例》结合多年监管实践,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支付业务分类经验,坚持功能监管理念,从业务实质出发,根据其能否接收付款人预付资金,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p><p class="ql-block">新的分类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有利于防范监管空白。新的分类方式下,无论支付业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均可按照业务实质进行归类和管理,能较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将各种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归入两大基本业务类型。二是避免监管套利,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新的分类方式基于业务实质和风险特征,穿透支付业务表面形态,有利于统一资本等准入条件和业务规则要求,消除监管洼地,形成公平的制度环境。同时,《条例》附则明确,已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过渡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将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做好新业务类型与原有分类方式的衔接,推动平稳过渡。</p><p class="ql-block">问:《条例》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p><p class="ql-block">答:《条例》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多种方式,向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等解读《条例》,使有关各方充分知晓和掌握《条例》内容,督促各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二是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做好贯彻落实。细化明确支付业务具体分类方式、新旧业务类型衔接过渡规定等,进一步规范许可、处罚等程序,落实好“清单式”审批,严格依法行政。三是抓紧完善《条例》其他配套文件。对照《条例》规定,抓紧做好非银行支付领域现有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工作。</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条例》出台为契机,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等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支付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非银行支付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编辑:朴丽娜</p><p class="ql-block">责编:李金磊</p> <p class="ql-block">二七</p> <p class="ql-block">四大银行,同日下调!</p><p class="ql-block">中国新闻网 2023-12-22 22:32 发表于北</p><p class="ql-block">22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正式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不同类型及期限的存款品种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0.1至0.25个百分点不等。今年6月、9月前后,国有大行曾两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p><p class="ql-block">整体来看,以上述四大行的存款挂牌利率为例,3个月、6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下调后分别为1.15%、1.35%、1.45%;两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至1.65%;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下调后分别为1.95%、2%。</p><p class="ql-block">此外,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p><p class="ql-block">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存款利率继续调整存在多方面驱动因素。例如,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通过调降存款利率以减轻压力;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化进程下存款利率也会随着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产品利率下行的趋势,一并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明明还表示,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后续降低银行存款成本仍属重点工作方向。由于居民短期内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即便下调存款利率,预计存款规模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从中长期视角而言,“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p><p class="ql-block">多家国有大行为何下调存款挂牌利率?</p><p class="ql-block">此次多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是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根据自身经营需要所作的市场化调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为历史新低。为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和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压降负债成本,也可以为贷款端利率下行腾挪更多空间。</p><p class="ql-block">本次是继今年9月初全国性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时隔三个多月的再度下调;这是2022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形势,第四轮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p><p class="ql-block">下调后,存款利息有多大变化?</p><p class="ql-block">以工商银行为例,本次工商银行将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p><p class="ql-block">调整后,以此计算,100万元存款每年利息就会减少2500元,存三年定期利息一共会减少7500元,存五年定期则利息共会减少12500元。</p><p class="ql-block">中小银行会跟进吗?</p><p class="ql-block">根据以往下调存款利率“大行先行,中小银行跟进”的规律看,下一步,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有可能会跟进调整存款挂牌利率。</p><p class="ql-block">为何近期有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 “逆势”上调?</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阶段性、临时性措施。临近年底,部分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主要原因是揽储能力有限,上调存款利率吸引储户,争取实现“开门红”。同时也是中小银行主动负债,增强资金实力,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增长”。</p><p class="ql-block">业内专家认为,存款利率有升有降,反映国内存款定价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属于正常现象。但前提是国内存款市场保持正常竞争秩序,各家银行存款利率调整要满足自律组织要求及存款利率调整要与银行负债、净息差等实际经营状况相一致。</p><p class="ql-block">为何中小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更高?在中小银行存款安全吗?</p><p class="ql-block">中小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与其竞争策略、客群定位等方面高度相关。</p><p class="ql-block">居民在境内设立银行中的存款,都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按照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存款保险覆盖所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p><p class="ql-block">根据条例规定,存款的最高偿付限额为包含本息在内的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p><p class="ql-block">50万元以上的部分也并非没有保障,若出现极端情况,银行破产或其他风险情况时,超出50万元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实践中,存款保险通常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促成“好银行”接盘“坏银行”,使存款人权益得到充分保护。</p><p class="ql-block">时间上,《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p><p class="ql-block">来源:中国新闻社(记者:夏宾 王恩博)、金融时报(记者:余嘉欣)</p><p class="ql-block">编辑:臧赫</p><p class="ql-block">责编:程春雨</p> <p class="ql-block">二八</p> <p class="ql-block">事关你的“钱包”,央行、司法部最新发声!</p><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网 2023-12-29 08:01 发表于北京</p><p class="ql-block">发布会速览 </p><p class="ql-block">●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p><p class="ql-block">●明确支付机构开展业务,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民支付服务为宗旨。</p><p class="ql-block">●适当提高非银行支付机构注册资本准入门槛,明确最低限额为1亿元,且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p><p class="ql-block">●坚持持牌经营原则,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p><p class="ql-block">●加强备付金管理,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明确用户信息处理规则,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p><p class="ql-block">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1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情况。一起来看——</p><p class="ql-block">如何引导支付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支付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方面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中心,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目前,4000多家商业银行、180多家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1.6亿经营主体和亿万消费者的支付需求。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p><p class="ql-block">为了引导支付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条例》从多个方面作了引导:</p><p class="ql-block">一是强调支付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定位。明确支付机构开展业务,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民支付服务为宗旨;对其监督管理,应当围绕是否实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来进行。</p><p class="ql-block">二是要求支付机构“打铁还需自身硬”。适当提高支付机构注册资本要求,要求其具有符合规定的业务系统、设施和技术,以及治理结构、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制度等。</p><p class="ql-block">三是坚持“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引导支付机构专注、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批准的业务类型和地域范围展业,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依法需批准的其他业务。</p><p class="ql-block">四是鼓励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既要发挥支付机构在用户触及面广和服务便利等方面的优势,也鼓励银行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五是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调支付机构不得实施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妨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有利于依法保护支付用户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六是明确了若干监管红线。引导支付机构树牢“合规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经营理念,防止违规经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p><p class="ql-block">《条例》的立法总体思路,以及在哪些内容上有所体现?</p><p class="ql-block">司法部:</p><p class="ql-block">《条例》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思路: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非银行支付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将非银行支付行业的监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防范支付风险。三是引导支付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更好保护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其繁荣市场经济和便利人民生活等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条例》共六章六十条,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是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定义和设立许可。非银行支付机构是指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根据用户提交的电子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公司。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取得支付业务许可。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民支付服务为宗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依法需经批准的其他业务。</p><p class="ql-block">二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适应非银行支付业务发展需要,明确新的业务分类方式,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具体规则。围绕保障支付安全的总体要求,明确业务管理规定,强化支付账户和备付金管理,防范风险。</p><p class="ql-block">三是保护用户合法权益。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公平、诚信等原则与用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强用户风险管理,防范支付账户被用于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p><p class="ql-block">四是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监管措施及风险处置措施等。规定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应当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同时,《条例》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相应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条例》的出台对当前支付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条例》以国家立法形式,为支付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着力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支付服务市场长期规范健康发展。有以下几个具体影响:</p><p class="ql-block">一是以公平监管保障行业公平竞争。《条例》坚持持牌经营原则,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有利于强化监管落实,维护行业良性发展秩序,切实防范业务异化、资金挪用、数据泄露等风险。</p><p class="ql-block">二是提升支付服务供给质效。《条例》明确了支付机构小额、便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增强支付普惠、民生、适老化等服务能力。强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有利于指导头部支付机构发挥好“头雁”作用,更加注重行业利益、社会利益与公众利益,带头维护公平竞争,推进互联互通,扩大生态开放。</p><p class="ql-block">三是推进高水平开放。《条例》给予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国民待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境内、跨境资金循环效率,提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支付服务水平。</p><p class="ql-block">如何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一是明确支付服务协议公平原则,保障用户公平交易权;</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强备付金管理,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条例》明确了备付金划转要求,对支付机构管理备付金作出禁止性规定,规定了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p><p class="ql-block">三是明确用户信息处理规则,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条例》规定,支付机构处理用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公开用户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用户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用户同意;</p><p class="ql-block">四是推动建立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障用户权利救济渠道。《条例》要求支付机构应当及时妥善处理与用户的争议,履行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鼓励用户和支付机构之间运用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推动纠纷高效解决。</p><p class="ql-block">在准入许可和退出机制上有哪些突出举措?</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一是坚持持牌经营,严格准入门槛。《条例》将现行的业务持牌变为机构持牌,按照“先证后照”原则实施准入管理。适当提高非银行支付机构注册资本准入门槛,明确最低限额为1亿元,且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p><p class="ql-block">二是重大事项变更纳入行政许可。《条例》明确支付机构变更名称、注册资本、业务类型或者经营地域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住所,变更主要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变更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合并或者分立等,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p><p class="ql-block">三是完善支付机构退出机制。《条例》明确支付机构退出情形和程序,同时提出退出要按照规定制定切实保障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方案,实现有序退出。</p><p class="ql-block">四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按照“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条例》明确未经依法批准,擅自设立支付机构、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应当予以取缔。同时,对有关违反行政许可管理的行为,根据情形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限制部分支付业务、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成本。</p><p class="ql-block">在便利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方面有哪些举措?</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p><p class="ql-block">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p><p class="ql-block">一是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我们组织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摸排辖内商户外卡受理情况,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外场所,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这就是“大额刷卡”。</p><p class="ql-block">二是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我们已经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这是“小额扫码”。</p><p class="ql-block">三是改善现钞使用环境。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这是最后的“现金兜底”。</p><p class="ql-block">阅读更多</p><p class="ql-block">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p> <p class="ql-block">二九</p> <p class="ql-block">今天(29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发布声明表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发现有诈骗分子以“消除网贷查询记录”为名,诱导社会公众通过征信中心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互联网平台)提交个人征信异议申请,并以消除网贷查询记录为诱饵骗取公众钱财,实施诈骗活动,侵犯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征信中心郑重声明:征信中心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个人异议申请服务,该项服务不向信息主体和其他主体收取任何费用。任何提供所谓“征信修复”并借此敛财的均为诈骗行为。社会公众不仅无法借此删除不良信用记录,还存在信息泄露、上当受骗、钱财损失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征信中心提醒: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登录互联网平台提出异议申请。异议申请受理后,将交由业务发生机构进行核查,并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答复异议申请人。</p> <p class="ql-block">三十</p>

金融

发展

高质量

实体

改革

金融风险

经济

防范

我国

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