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师大学落叶黄,岁月沉香悦时光”。虽然这两天的武汉天气骤然变冷,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却越来越高涨。</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我们有幸邀请到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熊卉老师带来一堂精彩的讲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熊老师围绕《新课程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转学转型》这一主题,先是指出了世界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AI变革、科技革命、产业革命。面对如此多变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转型的核心目标。</p> <p class="ql-block"> 熊老师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强调了思政课应该是对学生思想的澄清和引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p> <p class="ql-block"> 尤其吸引大家的是,武汉市硚口区学校在上出“有魂、有根、有味、有情”的思政课的一系列探索。老师们整合重组教材内容,以学生本位设计教学,通过“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活动发展——评价多元化”展开了丰富的课程,学科间融合,课堂拓展到生活,真正落实了思政课对学生培根铸魂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接着,熊老师在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下进行课时任务群的设计,从而做到连贯性、拓展性、育人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有价值性,案例设计要注意从资料堆砌到探索穿越,聚焦学生的生成体验。</p> <p class="ql-block">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 。短短3个小时,大家却意犹未尽。熊老师的精彩讲座和释疑解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如村上春树所写道:“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是的,我们在专家名师的引领下,有所学、有所悟,让改变发生在课堂上,大步走在思政教学提升之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感受本地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馆内陈列着大量的陶器、玉器和金器,高度体现了当时我国铸造工艺的炉火纯青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曾侯乙编钟,雄伟壮阔,精美绝伦。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寒光熠熠,彰显王者之风。</p> <p class="ql-block">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之美,在于仰高笃行与知新致远。思政之路上,总有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因为心有爱,肩有责而踔厉前行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