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思想,强化新课改教学理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李家河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举办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专题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大家一起观摩了黄滨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p> <p class="ql-block"> 课上,黄老师她以“红头的求助信”巧妙导入课堂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红头与青头的语气、心情,再到体会红头与青头之间真挚的友情,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任务群中提高朗读及表演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深化了学生对于友谊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从关注科学知识本身到品味语言,真正走进了文本,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处处突出科普童话的教学要点,巧妙将2022版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得以实践。</p> <p class="ql-block"> 随后,满晓庆老师为大家解读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设计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的说课。这一单元编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四篇故事和习作《我来编童话》,四个典型故事充满童趣,让人在欣赏故事的奇妙之时又能引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童话。与一般的童话不同的,科普童话既具有通话的幻想性,又具有科学的知识性,是融幻想与知识于一体的。从幻想的角度来说,这篇童话中红头和青头这两个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是虚构的,但是整件事情的逻辑和细节又是科学合理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科普童话的阅读教学也就有两个使命:一是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二是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主要是通过朗读和想象,品味描写生动的词句,体会青头和红头这两个角色的特点,感受它们之间是很好的朋友。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主要是通过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理解青头救红头的方法来实现。</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语文组全体老师针对课例进行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课堂中的两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杨梅老师对黄滨老师的课进行了高度的肯定。杨老师认为黄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而设计,比如黄老师在完成学习任务一聚焦红头的话并体会他的心情时,通过指导点拔多个学生进行朗读,并提出学生结合提示语、找标点符号、抓关键词,对该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而不是胡乱评价。活动三,情景再现,讲演故事的视频发给红头,这就是思辨性学习的生成和运用,把握思辨性学习的第四个核心要义,那就是反思与评价,这堂课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的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修正,最后给自己奖励一整片四叶草。</p> <p class="ql-block"> 向闺英老师也就黄滨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向老师说,本课教学采用朗读指导,情景模拟,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头的紧张、悲伤和青头的热心,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本课教学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牛的消化系统,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教学方法和效果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更加注意对科学知识的解释与阐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杨秀菊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肯定了黄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任务清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使人如沐春风,并向在座的老师们抛出思考的橄榄枝:既然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结尾是否可以再向学生拓展一些课外书目的介绍,以此激发学生对此类书目的阅读兴趣?老师们受此引导,纷纷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学习。</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的关系,各组老师们带着问题继续思考,研修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此次观摩活动,给教师们带来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相信今后语文教师们定能努力追求自身职业生涯的卓越,在新课程理念意识浸润中蜕变,在今后的教和研两方面走出一路风采。</p> <p class="ql-block">图文:满晓庆 杨梅 向闺英 杨秀菊 朱杨 </p><p class="ql-block">编辑:李伶俐</p><p class="ql-block">初审:侯晓艳</p><p class="ql-block">终审:田洪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