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选《浪淘沙•北戴河》心得体会

安。

<h3>1.学习背景:202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怀着对毛主席的无比敬仰,我选修了西京学院《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为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扩大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渗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彰显“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我们在老师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学习和了解,对于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党的领导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下面,我结合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具体谈一下学习感悟。<br>2.诗词原文: <br> 浪淘沙·北戴河 <br>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br>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h3> <h3>  3.诗词解读:朗基努斯在《论崇高》中说过“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这首诗开篇两次,大雨,白浪两词将雨之大,浪之汹完美表现出来,同时秦皇岛外的打渔船,渔民在这种时候依旧打鱼,也突出了中国人民的不畏艰险和强健。同时,在此处写人写船,也起到以小衬大的作用,一片汪洋都不见,在这里突出了辽阔深邃宇宙感。到下阕,有写魏武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这一动词,将曹操的英姿飒爽描写出来,将武将的风采生动描写出来,还概括了曹操驰骋沙场,南征北伐的一生。总的来说,上阙写景,下阕抒情。又是秋天,换了人间,点明了主旨。今时非同往日,千年前的战乱纷飞已成过去,如今的景只有一片安康。此处也包含了毛泽东对十数年战乱的战胜的喜悦,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前完成的喜悦。</h3> <h3>4.个人感悟: 相信我们这一代,每一个人对毛泽东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毛主席对我们的贡献可以用一首歌来说明“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东风万里,鲜花开放,红旗像大海洋。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敬爱的毛主席!”可以说,没有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我们不会抗战胜利,也就没有了新中国,更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毛泽东的态度只有敬畏,因为他是伟大的领袖,和许多人一样,我喜欢将伟大的领袖神化。但在《七律•答友人》中,我看到了他对友人的答谢,对乡情的思念,对乡人的祝福。我明白,他和普通大众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有情的。课上说当毛岸英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他哆嗦着几次想从烟盒里抽出烟来,都没有成功,卫士李银桥帮他抽出一支烟,点燃。又静穆了很久,他把烟头狠狠地压熄在烟缸里,沙哑地发出一声长叹:“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又低吟起庾信的《枯树赋》,使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我想,在这一刻,他是不是希望自己只是一个父亲,又或者是身为父亲连孩子都无法保护的自责。或许在此之前,他也曾想象过毛岸英凯旋归来,他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儿子”,但在这一刻,他也只能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常言道“字如其人”,但诗又何尝不如其人呢?从毛诗里,我可以看到他是豪情壮志的,却也是重情重义的,他是优秀的将领,对待生死乐观豁达,从不哀叹人生苦短,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认为他是真正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br>5.参考文献:〈1〉万岁毛主席——中央广播事业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朗基努斯在《论崇高》</h3>

毛泽东

诗词

学生

毛主席

浪淘沙

选修

北戴河

伟大

下阕

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