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二年17班第13周家校沟通

匆匆

<h3>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br><br> 我们一直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而成人,首先就要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父母的心里,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你的附属品。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br><br> 比如我们要给孩子选择权,同时也得让他明白,所有选择都意味着必须有取舍,自己权衡,而且选好后不能反悔。我们现在的家长是不允许小朋友有选择,也就不存在放弃,“拖拉机”家长遍地是。家长认为自己很辛苦,小朋友也没有快乐,因为他不存在自我选择,你从来没有给过他选择的机会,何谈自我,儿童本位也不存在。因为自小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独立的习惯,到了十几岁,还是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br>  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他的自我意识慢慢萌芽的过程,也是家长慢慢放手的过程。</h3> <h3> 当然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你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br><br>  第一,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尽量不干涉。一个人如果从来不自己做决定,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指挥的话,就很容易优柔寡断,从而丧失判断力与自信心,而这些是很难再找回的。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就遇事独自做决定,甚至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决定,慢慢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进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h3> <h3>  第二,在孩子迷茫时,给予方向性指点。孩子的知识与阅历毕竟有限,不及大人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力。而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迷茫与无助。这个时候当孩子寻求你的帮助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方向性的分析与处理事情的思考方式,帮孩子指点迷津,但不要帮孩子做决定或者干脆帮孩子把事情解决好。相信孩子,当孩子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之后,他自然就会明白,然后自己去解决问题了。</h3> <h3> 第三,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尝试、不断成长。如果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当孩子表现出不理智或是笨拙的行为时,不要马上去制止,而是让他自己先去体验整个过程,当然这要在条件允许、安全且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习进步,才是真正的独立能力的培养。<br>孩子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一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不能任由孩子一时的懒惰与调皮而放任他。坚持下来,就能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直情的好习惯,而不是遇事首先寻求大人的帮助。<br><br><br><br>  孩子没有能力做的事情,尽量教其方法与技巧,但是坚决不能代为处理。这样可能会比较麻烦,而且不是一两次就能学会,往往比直接帮孩子做了更加困难。但是一旦孩子学会了方法与技巧,就能一辈子受用。所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h3> <h3> 第四,做错了事情,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从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毕竟人无完人嘛。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不要简单粗暴对待,对孩子发火或是责骂孩子,而是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去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主动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才能担当起重任。<br>  通过一点一滴的长久积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有一个完美的蜕变,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人。</h3>

孩子

培养

独立

事情

家长

能力

自己

责任心

慢慢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