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交流拓视野 携手奋进促提升江西省小学数学第十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童芝君

<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余味悠长。江西省第十五届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暨做实课程全过程育人:“多维融通、协同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于11月29、30日在上饶市广信区第九小学如期举行。横峰县各所学校共计25名青年教师,在教研室赵主任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共赴一场触碰数学教育新理念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饶市第九小学缪小华《年月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缪老师从孩子们在学校数学的益智比赛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数学史料,学生深入探究,经历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构建新知。整堂课力求展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强大学习动力,实现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德镇市第一小学胡瑶《分一分》(一)</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以杭州亚运会分物资的情境导入,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亲历实践——感悟——构建的过程。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与平均分建立联系,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通透,使其了解到分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学生亲历概念模型的建构过程,这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城县第二小学杨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姑米粉里的“数”与“量”》</p><p class="ql-block"> 本堂课从播放麻姑米粉的视频以及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米粉记忆这首诗歌导入,激发了同学们对麻姑米粉的探究欲望,将地域文化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借助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渗透“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同学们直观认识麻姑米粉并感知粮食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江区中童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美珍《分数的初步认识》</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熊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时,从分月饼份数到多份数的过程,逐步对分子是1的分数意义教学突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饶市逸夫小学童秀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度量(拓展)》</p><p class="ql-block"> 童老师开门见山,利用错例复习正确量角的方法,巩固已有的量角知识,紧接着通过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从而打破常规测量。首先探究角的一边不在零刻度线量角的方法,感悟10度10度的量角,其次打破常规思维,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可以从任意一条刻度线都可以量角。最后通过“割”或者“补”用破损的量角器和其他工具搭配使用量出较大的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萍乡市安源学校欧阳雯婷《认识分米》</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欧阳老师从用有刻度的米尺和厘米尺去测量绒线的长度,在直尺上找1分米,用手势比1分米,利用手势去撕1分米的纸条等大量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欢乐的游戏中学生就建立了1分米的表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鹰潭市第九小学何玲《倍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以魔术表演为导入,采用魔盒变化情境,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发现魔盒的秘密:两个量之间不仅有相差关系,还有倍数关系,把“倍”的概念植根在一个更大的数学背景当中,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分率)、百分数、比奠定基础。之后的活动中,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要先找到标准量,再找另一个量里有几个这样的量,就是几倍。进一步深化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山县六都中小徐萍老师《小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授课老师知识渊博,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安师范附属小学谢秀兰《秒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谢老师整堂课都设计了一个科技强国的主题活动,创设宇航员科技梦的情境。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等活动,建立了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感受到活动内容的不同,所带来的对“相同长度时间”的不同的主观体验,并且感受到中国的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变化,激发学生探索浩瀚宇宙的科技梦与爱国情,并渗透惜时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江市长虹小学柯朝承《找圆心》</p><p class="ql-block">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柯老师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破学科间隔,结合了数学、科学、物理等学科,融合各科知识于一堂课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的合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黎川县日峰镇栗塘小学余晴《排队问题》</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有条理,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合理、简洁、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教师能够注重课堂上生成的数学知识,及时引导并做出表扬。如当有学生提出列算式15-10-1算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能够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算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佳图《时间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的每个活动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让我们今后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要结合实际,根据新课标的引领来上好每一堂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五届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验小学 徐慧</p><p class="ql-block"> 有幸在11月29日、30日这短短两天时间赴上饶广信区第九小学观摩了12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缪小华老师在教授《年 月 日》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年历表;杨驰老师的《麻姑米粉里的“数”与“量”》一课中,让学生计算晒麻姑稻米的谷笪面积,稻谷重量;谢淑华老师的《认识百分数》大量从生活中找百分数等。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二、自立探究,有效引导。</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童秀丽老师的《角的度量(拓展)》和欧阳雯婷老师的《认识分米》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量量,从量中明白度量的本质就是基础单位的累加。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真正体现了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全省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训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家小学 周思雨</p><p class="ql-block"> 为期一天半的培训落下帷幕,在这短短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意犹未尽。这两天我观摩了12位优秀教师非常精彩的小学数学优质课以及专家互动聊课。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又令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用数学。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 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设计一节优秀的课?”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吴老师说,设计一堂课首先要紧扣教材,以生活实际为落脚点,以数学为基础跨学科教育。</p><p class="ql-block">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总有一天汇成河流,希望我不断积累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多给孩子一些机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门小学陈天润</p><p class="ql-block">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本次学校派我至上饶广信区九小来观摩省级优质课。说实在真是圆了我的梦。我的拼图里面已经有县级公开课,已有市级公开课,但是唯独还没有省级公开课。这一次抱着赤诚的心以及见见世面的想法又返回到了我校园所在的上饶。</p><p class="ql-block"> 真不愧是大型比赛,江西省各地区、各市、各县的老师相约而至。这场大型的盛宴,必将精彩无比。一想到每一堂课都是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老师精心所准备的作品,哪还敢上课打瞌睡,一个字都不愿意落下。</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便将我在观课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p><p class="ql-block"> 1、用心备教材,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每一位不同的老师所面对同一堂课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有可能注重的是这一方面,也可能注重那一方面,但是今天依然有一棒子敲醒在我们的脑袋上。不管你重视哪一面,都需要深入的研读我们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我们必然不如编制教材的那些大能们更有想法更有理解,但是简简单单的教材却有大大的学问,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去慢慢的思考。“这些为什么他们刻意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呢?”之前我也接受过类似的培训,当时的戈校长说了这句话,“我们要更加仔细的研究教材,慢慢的想一想他们的用意,比如说这道题目它为什么会放在这里呢?练习里面的题目我又该怎么讲呢?又该什么时候讲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千万不能够完全将正课课时与练习分割开来,什么时候在课时中渗入一些后面的练习题目,在课时中的那些图片,文字排列又有什么用意都是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关于《倍的认识》为什么教材里面会有那么多胡萝卜,并且会有三组胡萝卜的数据呢?很明显,教材不想让我们只是基于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因此在学习倍数关系时的重点也就自然显现,一定是两者之间相互比较三组数据你会选择谁和谁比,一定要有一个标准量看另一个量里有几个标准量,一定有标准量的选择变化从而产生的倍数变化。或许是本节课中想要突出的重点。</p><p class="ql-block">同时在《可能性》这节课中,北师大版本为什么在抛硬币活动表格会有学生猜测呢?抛硬币直接抛不就行了吗?或许他是想让我们明白,猜测的结果有两种,但是实际上操作的结果却只能是两种之间的一种。从而我们没有发生的事情有多种结果那它在发生时就会存在着一些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教材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往往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地方,但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地方影响着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2、观摩课的本质,为了发展</p><p class="ql-block">相信不少新老师都和我一样,还在惧怕着公开课。没错,在那么多人面前展示着自己对一节课的理解。我们需要做很多准备,研究教材、进行备课、制作PPT、准备学习单,预测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等等,最后我们要将这些所有的准备“不留遗憾”地展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但今天又把我敲醒了。有一位老师提了这样个问题,“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我到底是要为了精彩着想还是为了安全着想?”后来通过吕英老师的解答,明了。不管我们是作为台下的观众,还是作为台上的“演员”,我们得静想一下,想想我们做这些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聚在一起呢?</p><p class="ql-block"> 是的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得到一定的发展。能够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快乐。是为了一堂课能够真正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如果你准备的够充分,如果我们真正的是为了教育所着想的话,那孩子的问题就一定要在课堂上解决,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机遇在平时中是难得一遇的。</p><p class="ql-block"> 没有老师不喜欢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没有老师会喜欢缺少孩子欢声笑语的课堂。那为了让孩子们更能说,更敢说,平时课中所有孩子们的胡思乱想都要尽量的去接纳。当然我平时也会遇到特别特别离谱的。很明确是那位孩子思考的方向发生了错误,需要我们纠正回来。但真正思考的孩子们,他们的回答一定非常精彩。</p><p class="ql-block"> 今天每个老师都尽可能地处理了孩子们的表达,但我认为还是不够还是太心急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时需要换位思考一下。我认为有些时候慢慢的品味孩子们的回答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好像嚼着牛肉干一样慢慢嚼,越嚼越有味道。当从他们的回答中剖析出他们的用意时,我反而还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就好像“哈!你看我琢磨到了,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而那些可爱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们也能够知道,我理解他,我明白他所想。脸上也会透露出甜蜜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3.更加活用多媒体,举世无双。</p><p class="ql-block"> 数学真的不直观,一点都不行。我曾经不知道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老师在讲台上说,说啊,说啊说,但是他好像又什么都没说。那是因为他的背后什么也没有,手上也什么也没有,就像演说家一样。但我们得明白,数学可不是在演说也不是在演讲。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节课你觉得上的很难很困难,很有可能是你还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直观的体验。今天我倒是见识到了每个团队所展示的PPT是如此的精美与直观。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一位老师用他的PPT展示了一个圆片中每一份的1/3。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1/3。当从这个1/3讲到第二个1/3的时候,它的图像会像风扇的叶片转动,转到第二个1/3上。</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骰子探究那位老师也让我看到了科技与狠活,用几何画板与excel共同协作的功能让孩子们能够实时的汇报、反馈他们实验的结果,同时为了能够让统计结果更加的严谨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两个色子投了1000次、5000次,10000次之后的结果。如此直观,孩子们只要稍微一看,略作总结,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同时那位老师的板书也是做的非常好,将两个骰子每个点数和其所有组合情况都排列到黑板上。这样子孩子们在下面思考的时候,也能够时时观察到。</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动动脑筋,给孩子们一个足够直观,充满颜色,充满动态的数学课堂。</p><p class="ql-block"> 4、学生的课,精彩绝伦</p><p class="ql-block"> 在《找圆心》这堂课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全由学生展示发言,学生质疑,学生发现问题的课堂是怎样进行的,老师只是稍作引导,努力激起孩子们的信心,准备好每一个环节,但是孩子并没有被框住,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质疑并整合取精。</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还要仔细的研读课标,明确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随着现实的进步而更改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面对未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学无止境,追光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验小学 张路</p><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有幸在上饶参加了江西省小学数学第十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静心观摩了12位参赛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专家老师们的互动研讨,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后,使我受益无穷,意犹未尽。接下来,我就两天的学习谈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一、重视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让教学结构化,体现知识的整体性,构建“知识地图”,如广信区第九小学的缪小华老师执教的《年月日的秘密》,鹰潭市第九小学何玲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等课中,都把思维导图放进了教学设计中,将数学知识结构可视化,让知识体系更完整。</p><p class="ql-block"> 二、重视课堂中学具的利用</p><p class="ql-block"> 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如萍乡市安源学校的欧阳雯丽老师执教的《认识分米》一课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用无刻度的尺子,测量绒线的长度,比一比等活动了解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利用学具充分体验和培养学生的量感。同样,上饶市逸夫小学童秀丽老师的《角的度量(拓展)》这一课中,孩子们利用破损的量角器,正方形,圆片,直角三角板,直尺量角,进一步帮助孩子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以及度量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三、重视数学生活化。</p><p class="ql-block">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善于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抚州市南城县第二小学的杨驰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课——《麻姑米粉里的“数”与“量”》借助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提问,操作,估测,实测等活动建构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安排教学路线,组织课堂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横峰县实验小学 徐玉华</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听了江西省小学数学第十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1.追问</p><p class="ql-block">问题的问法不同,学生的思维会不同。比如繆小华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她提问的方法就有选择性。你们是想选择借助已经准备好的的年历表还是愿意挑战自己,自己编年历。学生选择了自己动手。这样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p><p class="ql-block">2.以学生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不论什么样的课,以学生为中心,都会更出彩!比如胡瑶老师执教的《分一分》,就充分让学生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二分之一。把二分之一都赋予了色彩。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3.多让学生说</p><p class="ql-block"> 每堂课上,都会有些同学的回答不是老师想要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无限可能,不要着急说出答案,多等等孩子,孩子们错着错着也就对了,比如杨驰老师执教的《麻姑米粉里的“数”与“量”》,一开始学生算出一张谷笪可以晾晒稻谷的单位错了。我在台下都着急了,杨老师不着急的让学生说,结果指出了错误。这就是生生互动。</p><p class="ql-block"> 4.追寻本真</p><p class="ql-block"> 数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童秀丽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拓展》上,看到童老师追寻度量的本真。度量的基本单位说的很透。</p><p class="ql-block"> 只有真正研究数学的算理,以学为中心才能走的更远!</p> <p class="ql-block">  本次观摩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合作的平台,实现了共同成长。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仍余味悠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横峰县全体小数教师们一定能够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共筑和谐理想课堂,助推孩子核心素养的发展!</p>

学生

数学

老师

教学

小学

课堂

孩子

学习

课堂教学

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