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去秋天里撒野(14)晋祠

二泉漾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走于“晋祠胜景”,全然没有山清水秀的意境,随之就没了赏心悦目的心境,好像看什么尽是灰头土脸,处处都在厚古薄今。一路上,越看心里越纳闷,怎么回事呢?但等我走遍了晋祠,游完了胜景,才恍然大悟,才明白是我的心理预期和对游晋祠的定位发生了偏差。</p><p class="ql-block"> 其实,晋祠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二级博物馆。</span>晋祠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厚,其中三绝、三宝、三名匾最夺人眼球。还有百余座宋、元、明、清时期的亭、台、楼、阁、榭、殿、堂、庭、園、泉、廊、桥……,洋洋洒洒,错落有致。西周所植的长龄柏,距今约有三千多年,那依然挺拔威严的样子,迎合了一首诗:“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晋祠里的雕塑和铜制品都是匠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或繁复的纹样,或厚重的形体,都激发着游客的想象与思考,都在向游客诉说沉甸甸的历史演变。随处呈现的辞赋、诗文、匾联、题咏是我游览晋祠的最爱。它们不仅是文化形式的传承,更是精神文明的发扬。它们用文字记载了历史的足迹,用笔墨积淀了文明的精华。它们对仗工整,平仄相谐,一字一音尽显汉语言文字的独特范儿。</p><p class="ql-block"> 你若问我晋祠美不美?我就借用“水镜台”门口的楹联告诉你:“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楹联中的两个“无”字说明了晋祠笔墨装饰的美景,两个“有”字说明了晋祠生机勃勃的自然。作者仅用二十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晋祠胜景的画卷,引人入胜。我为之感叹,手法之高,实在是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请横屏看图片:</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分享,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