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新课标,新课堂”——统计教学研讨会,寻 课标实施路径与策略

平邑县流峪镇中心校杨青

<p class="ql-block">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交流各地实施新课标的经验,探寻新课标实施的路径与策略,定于2023年11月30日举办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一一统计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流峪镇中心校组织各校老师积极聆听此次研讨活动。</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第一堂课是滕州市实验小学的朱丽颖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平均数》。朱老师通过移多补少法,先总后分法引出了平均数,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探寻出了平均数具有虚拟性、敏感性、区间性的特点。并且借助于excel 表格直观观察了一个数字的变动引起平均数的变化。通过猜一猜,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平均数,学会了解释平均数,并利用平均数解决了问题。让孩子体验了统计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p> <p class="ql-block">第二堂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的管群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的《平均数》以及说课。管老师通过对比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的方法,总结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从而揭示了课题。让孩子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会了如何求平均数,发现了平均数有代表性,趋中性,敏感性的特点。整堂课通过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平均数的价值。本堂课更让孩子们懂得分享成功喜悦,感悟学习方式,总结经验方法。</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是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实验小学的于新星老师展示的《百分数》课堂教学以及说课。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观察数据,激发收集数据的欲望,体会数据的价值。通过通分,比较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基于百分数的代数意义,进行比较判断。通过增加队员数量,发现每增加一组数据就要调整公分母,太麻烦,激发产生百分数的欲望,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用百分数作出判断和决策。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了随机事件背后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出了百分数的统计价值,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是威海市高区教研中心于华静老师展示的《百分数》课堂教学。于老师教学设计清晰有层次,让课堂真实的发生让孩子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百分数的价值,对百分数有个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应用。</p> 落实课标    培养数据意识 <p class="ql-block">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滕州市实验小学的肖捷文老师做了《聚焦概念本质 发现数据意识》的专题报告。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深思追根溯源,聚焦本质,确定路径。</p> <p class="ql-block">曹培英教授对比2011年课标和2022年课标中关于数据意识的相关要求,提出新课标中关于数据意识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通过展示多种教材版本的多个案例来解释并界定了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三个知道(知道按需选择、知道统计过程、知道随机性)。通过以上解读,提出课标给学生“一杯水”,同时建议我们教师应储备“一桶水”,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知识层面出发,学生亲历统计过程,实现思想层面的发展,即发展整体观、岁机观、相对观,从而在统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实精神。在数据意识教育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注重“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通过聆听本次研讨会,让我们对统计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课标的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刻苦钻研,真正做到让孩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需要表达世界。</p>

平均数

新课标

百分数

老师

数据

课标

孩子

意识

展示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