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老领导王任之

老屋

<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13日,对我来说是个极为悲痛的日子,我的老领导王任之同志因病去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 王任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全国人大第六、七届代表,山东省第五、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他生前多次受到毛泽东、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 今天,深切怀念我的老领导,含泪回忆我和他在一起的四年工作经历,感慨万千…… </p><p class="ql-block"><b> 一、剿匪建政立新功 </b></p><p class="ql-block"> 王任之同志1918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一个贪苦农民家庭里,1932年12月还在学生时代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王任之同志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留抗大一分校任区队长。1939年底随抗大一分校入鲁,在沂水县农村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担任大店区委书记。他足智多谋,敢打善战,曾立下不少战功。 </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在渤海区所辖的惠民、商河、济阳三县交界方圆百里内,仍有顽匪、特务、还乡团十余股千人之多。他们与一河(黄河)之隔的国民党占领军相勾结,利用当地纵横交错的柳林做隐蔽无恶不作。短短时间内,他们就杀害我地方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30多人,其凶残程度令人发指。如王家圈村的一个叫王同堂的特务和他的两个儿子(乳名虎子、豹子),一夜即杀害我农会积极分子三人。当地百姓愤怒称其 “王家圈三只狼,虎子、豹子、王同堂。”还有秦家堰的特务秦天福杀死干部后抛尸黄河。一个姓蔡的特务将村妇女主任用铡刀将头铡下后挂在树上示众。这帮顽匪的猖獗行为搞得人心惶惶,生活不得安宁,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巩固新生的政权,渤海区党委决定以商河县的潘桥、石桥两区,济阳县的仁凤、临河两区,惠民县的大年陈、王判镇两区,共六区,于1946年冬成立了杨忠县。(借用牺牲的晋察冀军区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杨忠同志之名)县城设在仁风镇。</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领导,上级特派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王任之、王国华分任县政委和县长,同时调来的还有30多名优秀干部任县区领导干部。当时我是县公安局审讯股长,负责处理战俘。因武装力量不足,区党委又命行署秘书长马千里同志任剿匪司令。马司令率轻骑部队于1947年1月加以支援。经过近半年的围剿,战斗,同年冬天将匪特彻底消灭。共毙伤、俘敌1200余人,缴获步、手枪800多支,机枪13挺,战马60多匹。</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没有法院、检察院,,所以临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剿匪司令、公安局长、审讯股长五人为审判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左上:1984年胡耀邦接见王老。左下:与原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一起。右:1992年江泽民接见王老。) </b></p><p class="ql-block"> 因为受条件所限当时没有监狱,所以对待俘虏只有两条路——杀或放。虽然当时康生在渤海推行极左路线,把杀人权下放到县。但以王任之为首的县委领导始终坚持党中央的正确方针,除对罪大恶极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处于死刑外,对绝大多数胁从者给予教育释放。因而,经我们处理的案件基本未发生错杀错放的事例。 </p><p class="ql-block"><b> 二、搞土改、动员参军 </b></p><p class="ql-block"> 1947年冬完成剿匪任务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随即开始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当时,渤海区在康生主持的极左政策下,对大批干部(从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至地、县大批领导干部)被诬陷为右倾路线的执行者,加以无端批斗、撤职下放,对成分不好或有历史问题早己结论处理的又进行审查清理,甚至被开除。对农村里的地、富分子乱批乱斗,甚至有随便处死。但王任之同志没有随波逐流,他严格掌控、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对待干部,正确发动群众进行各项工作。他提出由县委书记、县长、常委分头带领工作组住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政策,在群众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农、青、妇和民兵组织。1949年春,全县顺利地完成了土改工作。经过土改,农民的觉悟大大提高,许多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当时出现了不少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参军的感人事例。不到三个月,征兵任务超額完成。就我负责的桑家波和张辛两乡就有60多人参军,超过预计的一倍还多。 </p><p class="ql-block"><b> 三、指挥黄河抢险 </b></p><p class="ql-block"> 1949年夏秋之际,黄河流域连降暴雨至黄河水位猛涨。9月22日,济南的洛口水位30.7米,超过1937年最高水位0.27米。(1937年大水蒲台县麻湾决口),济南以下渤海区境内临黄河10余县的黄河大堤普遍泡水,有的地段水离堤顶仅二、三公分。河水险漫坝顶,千里堤防出现全线艰苦的抢险局面。 杨忠县所辖堤防七十余里,洪水离堤顶不足三公分。郭家纸坊至谷家三华里有几十处连续坍塌,是山东黄河险情最严重的地方。若在此处决口,洪水北至天津东至渤海湾十余县,二百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将毁于一旦。为确保大提安全,上级领导提出了:“黄河防汛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渤海二地委和商河、杨忠两县主要领导成立了“杨忠黄河防汛抢险指挥部”。有李向平专员任指挥,王任之同志任政委。他们两人配合默契,敢打硬仗,充分调动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集干部200多人,农民青壮年千余人。这远远不够,他们又将商河、杨忠两县的部队官兵500多人召集到大堤参加防守抢险。大雨连绵,道路泥泞,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省、区党委多位领导亲临指导,指挥部把参加抢险的干部、工人、民工分成两个抢险突击队,由主要领导带领昼夜奋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59年2月25日,时任历城县委书记王任之在专列上被毛主席接见。)  </b></p><p class="ql-block"> 由于抢险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不少干部、工人、民工累得病倒了。王任之同志非常关心抢险员工的生活,经常到他们的驻地工棚、食堂了解吃住情况,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对生病人员尽快让他们就医。他身先士卒,吃苦耐劳。艰苦紧张的工作使他胃病复发,他经常是手捂着胸口,站在大堤上继续指挥。在一次夜间抢险中,因大雨泥泞脚上的鞋子掉了,他也全然不顾,仍然赤着脚上下奔波在一线。领导身体力行,在他影响下,当时的治黄大堤上出现了很多感人事例:不少农民自发的把树枝捐到大堤上不计报酬,(后統计有40多万斤)有的农民把自家的院墙拆了,把砖头、石头也送到大堤上。还有不少群众把自己家的石碾子、石碑(共计一百多方)也捐出来送到大堤上。不少小脚妇女跟男劳力一样,在泥济的路上,冒着雨,车拉肩扛地往大堤上送砖送石。经过全体防汛人员的艰苦奋战,历经40多个昼夜,终于战胜了特大洪水,保住了堤防和大坝的安全。防汛任务完成后,在评选功臣模范中,王任之同志被评为特等功,他却让给了为抢险提供有效技术的老河工张善成同志。 其高风亮节,为干部群众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和他在一起审讯俘虏,因任务繁重连续工作,我病倒了。王任之同志和县长王国华派人请来全县最好的医生给我治疗,细心照顾,这令我感激不尽。 </p><p class="ql-block"> 我印象中,王任之同志是一个工作严肃认真、表情不苟言笑的人。不熟悉他的人,以为他难以接近。实际上他是一个内心善良待人极为诚恳的领导。他关心下属生活,体贴群众疾苦。在他担任惠民地委副书记时赴博兴县抗洪救灾三个月中,把自己140多元的月工资(仅留下生活费)全部捐给了灾民。其实这是他一贯作风,建国后的1953年和1963年他就曾两次把自己晋升工资的指标让给别人,而他自己除普调外,一直没有提级,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王任之同志不论在建国前历次革命战争中,还是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贯对党忠心耿耿,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多次受到党组织表彰和奖励。其业绩曾编入《开国将士风云录》《中共临沂党史人物》等典籍。</p><p class="ql-block"> 王任之同志不仅是好领导,还是一位孝敬的儿子。他老母亲因眼疾造成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就经常给母亲洗头梳理,还给老母洗脚,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孝敬母亲的事例广为流传,令广大干部群众所敬佩。 </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中,王任之同志也遭到了无端的批斗,但他刚正不阿,实事求是,坚持不说假话,不冤枉好人。“文革”结束后,在平反冤假错案中他积极对了解的错案平反。 </p><p class="ql-block"> 王任之同志去世了,我党失去了一位好干部,群众失去了一位好干部,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今以本文悼念我敬爱的领导、亲密的战友王任之同志!</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王任之同志,您永远活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 <b>作者:王龙恩。编辑:老屋。</b></p><p class="ql-block"> 王龙恩,曾任济南黄河河务局处长,离休后享受副地级待遇。</p><p class="ql-block"><b>编后记:王任之同志在惠民地区工作过二十余年。先后任县委书记、地委常委、秘书长、地委副书记等重要职务。期间,对惠民地区水利建设及盐碱地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他!谨以此纪念王老,缅怀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