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扬州游之宋夹城与何园

君子兰

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癸卯年十月初一,气温2--10℃,天气晴。今天的活动安排,上午游玩宋夹城、何园,午餐后返回南京。<br>宋夹城,位于扬州邗江区友谊路,扬州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是一座集生态、休闲、运动、文化于一体的景区。 宋夹城--南门桥随景 宋夹城--南门桥随影(眺望南城门) 扬州宋代有“一地三城”之说,分别为宋大城、宋夹城、宝佑城。而宋夹城在宝佑城和宋大城之间,呈南部略偏东、北部略偏西的狭长方形,已有近800多年历史,虽然后来经历战乱等历史因素影响,但城池地貌特征依稀可见。如今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在原址上复建的。 宋夹城--遗址公园标志 宋夹城--南城门前随影 宋夹城现已开发为体育休闲公园,步入南门即有感觉:正对南门的主路,左右为健身步道;银杏树叶初始见黄,待到满树金黄时,是否会满园尽披黄金甲? 宋夹城--漫步随景 道路西侧稍远的地方为开放共享空间,游人可在这里铺地毯、搭帐篷,休闲度假。 宋夹城--漫步随景 靠近道路西侧,休闲园区与长廊,游人可在此休闲、游览、购物。 宋夹城--漫步随景 宋夹城--漫步随景 走到十字路口,东西向道路分别通往东、西门,道路两侧行道树为梧桐,树冠大相互衔接,树上挂满树叶可遮阳避日。 宋夹城--漫步随景(赴东门) 宋夹城--漫步随景(观东门) 从城门洞可以看出,宋代时我国已开始使用砖砌券顶式圆形城门洞,替代了木构过梁式方形城门洞,这是因为宋代火药的发明,对作为战争防御功能的城门也是提出了更为坚固的要求。 宋夹城--东城门随影 宋夹城--东城门随影(瓮城) 宋夹城--东城门随影(登城马道) 细细观来,瓮城门道、进出城门的道路、由东门通往西门的道路均为用砖铺成。 宋夹城--漫步随影 远眺西城门,似乎此处城门洞比东城门要多,这是为什么? 宋夹城--漫步随景 宋夹城--西门随景 步出西门瓮城方知,瓮城外还有一座小城,这是五代后周时期修筑的,世称周小城。 宋夹城--眺望周小城随影 宋夹城--周小城随影 宋夹城--周小城随影 何园,坐落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东门前随景 何园--东门前随景 由何园东门进入,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假山后面的建筑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尤此而得名。 何园--入园随影 何园--入园随影(牡丹厅) 乃东园,其主要建筑为船厅,又称桴海轩,是东园中最为精致的建筑,整座厅形似船形,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旁抱柱上有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厅四周用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 何园--船厅随景 何园--船厅随景 贴壁假山,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何园--贴壁假山随景 何园--贴壁假山随景 何园--贴壁假山随影 何园--贴壁假山随影 复道回廊,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复道的交叉口一边通向蝴蝶廊,一边通向读书楼,读书楼位于船厅后身西北角。 何园--读书楼随景 读书楼,是当年园主人何芷舠的大公子何声灏读书之地。在何家,读书写字是讲规矩的,规矩写明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读书人。 何园--读书楼随景 何园--读书楼随景 何园--读书楼随景(读书写字之规) 何园--读书楼随影 何园--复道回廊随影 走入西园首先看到的就是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廊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 何园--复道回廊随景 何园--复道回廊随影 何园--复道回廊随景 何园--复道回廊随景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 何园--水中亭随景 何园--复道回廊眺观水中亭 何园--漫步随景 何园--漫步随影 何园--漫步随景 游到此处,感觉晚清时的园林、建筑,中国元素依旧为主。但看过园主何芷舠的书房、卧室后,感到在日常生活中,“洋气息”已日渐浓郁。 何园--园主卧室 何园--园主书房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因时间关系,在这只拍下两张照片,以示光顾过。 何园--片石山房随景 何园--片石山房随景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本篇中部分文字来自网络资料,个别图片由团友提供,在此谨表感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