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名师视导送经验 交流学习谋发展—记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视导活动

逆流的鱼🐟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响应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号召,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种子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2023年11月29日,陕西省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申一鸣高中数学工作坊在学带导师申一鸣老师带领下赴周至县第一中学开展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视导活动。</p> <p class="ql-block">  &nbsp;在周至一中的名师视导活动中,周至一中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名师视导工作,张俊祥副校长带领教育主任朱鸿琰、副主任张春红及数学组精密部署、细致安排,周至县其他高中同科教师参与此次教学视导工作。视导活动分为上课评课、微型报告、反馈问题等环节。</p> <p class="ql-block">  上午上课的教师是朱淑娟老师。她主讲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朱淑娟老师从情景导入开始,安排设计了自学感知、合作展评、归纳拓展、达标检测、收获与作业等环节内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理解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差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课堂环节完备,节奏紧凑,学生展示活动积极,师生对话有效。</p> <p class="ql-block"> 申一鸣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他提到本节课的优点是学习目标的展示;情境化问题的引入;学生反应非常好;老师专业知识功底深厚,能抓住学生的反应,进入对应的策略;教师教态形态好;导学案设置能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设计思路以问题为主线。他提出需要改进的点就是课堂需要“留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申老师做了微型报告,他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导学案和课件的学习目标必须统一;让学生多去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分析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时间。他尤其强调课程应在40分钟内完成,留5分钟自由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上课的是周至一中的邵婧老师。邵婧老师所讲的课题为《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邵老师从教材和学情等方面出发,制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从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增强基础固本增分、钻研考点精准突破、善于归纳凝练提升、练习技巧检测巩固、布置作业课后拓展、赏析诗歌感悟人生、回往历史知识拓展等环节中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合作探究热烈、展示练习积极大胆。学生不仅从知识和方法上提高了认知水平,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了重要启发。课堂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效果俱佳。</p> <p class="ql-block"> 申老师对邵老师的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他认为邵老师在知识点的细节处理方面能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注重概念的全面透彻理解,尤其是在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讲解时,能利用动态视频及其口诀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插入典型的视频素材,使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概念直观、易懂;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注重课程思政,通过情境导入中国基建中的各类特大“桥”梁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诗歌,让学生感悟直线无限延展勇往直前的精神,引导学生明确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不要轻易放弃,要有明确的目标,朝着认定的方向坚持到底。整堂课思路新颖、设计精巧、条理清晰、环节完善,学生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申老师做了问题情境教学的微型报告。他指出巧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知识系统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和新颖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循着教师的问题而思考,激发出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问题引路,讨论探究,获取新知。</span>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问题提纲,使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一步一步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教与学”中转变,在“思与育”中成长。学科思政,教书育人。以生为本,与生共成长。在这次“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视导”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交流的愉悦、收获的快乐、成长的欣喜。 我们会珍惜每次学习机会,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借鉴优质课的成功经验,开拓深耕我们的课堂,积极实施新教材,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相互学习、广泛交流,共同提高。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我们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学习精神来迎接教育改革新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p>

学生

视导

老师

学习

教师

名师

教学

情境

问题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