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文化标识

田宝记

<p class="ql-block">  尊老爱幼和勤俭节约是一个人类共有的道德现象,也是全人类的一个文化现象,但由于血缘、历史与环境的不同,就出现了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比如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就有文化的区别。就中国而言,由于以上的原因就出现了草原文化、黑土地文化、沙漠文化、黄土地文化、湖海文化等等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是某一地域独特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忽视了这种差异就忽视了文化的多元性。我们的美术包括摄影艺术,不正是在创作着这些文化的作品吗?</p> <p class="ql-block">  一、吕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吕梁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区,行政区划为吕梁市,一部《吕梁英雄传》让吕梁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从目前的资料我们知道,吕梁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尧帝时代的大禹治水,传说大禹疏通黄河的主要工程是“劈孟门”,孟门山在吕梁市柳林县的孟门镇。所以,大禹会有相当长的时间驻扎吕梁。我曾有一篇文章对大禹治水做过探讨,认为大禹治水的大本营是在骨脊山,汉代刘耽路径吕梁曾在骨脊山立“吕梁碑”。吕梁的历史由此而来,它是吕梁文化的起始地。</p> <p class="ql-block">  大禹治理黄河结束以后,由于吕梁地处地球的亚温带地区,同时又处在地球的西风带上,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大风把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沙尘吹送过来,颗粒比较大的沙尘掉落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微尘则飘过黄河掉落在了洪水过后的吕梁,由于受到薛公岭的阻挡,大部分微尘都掉落在了黄河的东岸,即我们现在的吕梁山上九县。而吕梁山下四个县市的平川则是冲击形成的。这样,吕梁的土壤表现为两种形态,山上九县的土壤就是和面粉一样的黄土,而山下四县市的土壤则是泥沙混合。</p><p class="ql-block"> 我所讲的黄土地主要指的是吕梁山上九县的黄土。</p> <p class="ql-block">  随着西风带的作用,微尘在吕梁日积月累,积压在底层的黄土逐渐变成了红土,中层的黄土则变成了硬土,表层的黄土则由于时间短暂成为松土。底层和中层的黄土阻挡了雨水的渗漏,为表层的黄土保留了水分,这就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在这块广袤的黄土地上逐渐衍生了人类的文明,这些文明与黄土地密切相关,就产生了具有黄土地特征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早期,吕梁有两大姓氏胡、呼、狐和雒。胡、呼两姓源于狐性,它是大禹治水时期九尾白狐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吕梁和陕北地区。雒姓是九天玄女的后代,主要分布于吕梁和陕北及陕北以西的宁夏、甘肃。这两大姓氏继承了大禹精神,是吕梁精神的奠基性文化: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p> <p class="ql-block">  到汉代,盘踞吕梁的匈奴族受汉高祖刘邦和亲政策影响,统一改姓为刘,出现了吕梁最早的民族大融合,真正的汉族文化从此进入吕梁。到目前为止,吕梁的第一大姓仍然是刘姓。所以吕梁的文化表现为汉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我们在吕梁可以看到这种结合的许多特点,比如人畜杂居、人的头大多毛、温文尔雅又暴躁如雷等等。</p> <p class="ql-block">  二、吕梁的文化标识</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们吕梁学院艺术系的领导和我讲,全省大学应届毕业生画展的作品究竟怎么出作品,想听听我的意见。我给出的意见是画吕梁,然后我提供了我在吕梁拍摄的一些能反映吕梁本土文化的照片,让学生画这些东西。我的观点是,在美术界有一个黑土地画派,为什么我们吕梁的画家不创造黄土地画派呢?结果画展结束后,吕梁学院夺得了第一名,评委们都觉得很震撼。由此也带动了许多画家走进吕梁,感受这种特有的黄土文化。从2016年起,吕梁出现了许多常驻画家,山上九县石楼、柳林、临县、离石、方山都已经有了著名画家的画室、研究会等等,每年都有画家的吕梁采风活动,包括摄影界的活动也有很多。</p><p class="ql-block"> 那么,吕梁的文化标识究竟有哪些呢?</p> <p class="ql-block">  1、吕梁的黄土</p><p class="ql-block"> 吕梁的黄土十分广袤,前面我已经讲过,黄土地呈现出来的不是一种色彩,层次很鲜明。在我们吕梁七沟八梁沟壑纵横,吕梁的沟不通而梁通,从这座山可以绕到那座山,河沟却不能。由于受到雨水的侵蚀,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梁、坡、沟、壑、峁、堎、垣、圪垯、圪梁、圪脑等等特有的自然景观。吕梁的黄土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最典型的地貌当属离石的结绳焉。我认为,无论作画还是摄影,你的作品里没有黄土地,它就不是吕梁。</p> <p class="ql-block">  2、吕梁的房屋</p><p class="ql-block">在吕梁的硬土层上有许多土窑洞,是世世代代吕梁人居住的地方,它是吕梁最主要的民居。这些土窑洞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人类居住,尘土并不多,它没有楼房那么干燥,也没有平房那么寒冷。我们称它为穴居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吕梁民居里还有砖石窑洞,也独居特色。吸收晋中富商院落精华,吕梁的富人也修建了类似的砖瓦结构的四合院和楼房,以临县碛口和离石彩家庄为代表。有意思的是吕梁的砖瓦和晋中的砖瓦有所不同,吕梁的砖瓦是黄泥烧制的,非常细腻光滑,从这些院落的残垣断壁上可以看出,掉下来的都是粉末。而晋中地区烧制砖瓦的材料是沙土,我们很容易看出砖瓦上的气孔和表面的粗糙。吕梁的石窑洞是在土窑洞上的一次革命,也保持了土窑洞的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却避免了尘土,更加卫生。但吕梁的石头以砂岩居多,表现出来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走到任何一处石头建筑前,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建筑上石块的斑斓色彩。</p> <p class="ql-block">  说到民居,我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碛口古镇。</p><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因碛得名,碛的意思是暗礁。黄河有两碛,第一碛在壶口(壶口瀑布),第二碛在临县碛口。在黄河水位下降之前,黄河东岸有两个渡口,一个是山西永济县的浦口渡,另一个是我们吕梁柳林县的孟门镇。孟门镇就在碛口镇的下游30公里处。黄河水位下降后,孟门镇以北出现了落差巨大的暗礁,形成了黄河的第二碛,货船不能南下,碛口水旱码头代替了孟门。最早在碛口建立货栈的还不是本地人,而是曾经在孟门做生意的河南人,姓李的。碛口在黄河岸边,地面狭窄,只能修建货栈、店铺,碛口南端的“网红”写生基地李家山村,就是李姓两兄弟修建的住宅。</p><p class="ql-block"> 碛口最繁荣的时期是三个时期:明清和民国。因浦口渡和孟门渡废止,黄河上游就只有碛口渡,它承载着甘肃、宁夏、内蒙、陕西东运的货物,可以想象货运量的庞大。所以碛口古镇不仅有货栈、店铺,还有票号、酒楼,甚至还有妓院,街道上哄涌着来自各地的抄着不同语言的商人。碛口的衰落源于陇海铁路和山西的同蒲铁路的开通。</p><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的欣赏点:古镇街道、古货栈、黑龙庙俯瞰古镇与黄河、黄河水蚀浮雕、古渡船表演以及李家山民居。</p> <p class="ql-block">  3、吕梁的枣树</p><p class="ql-block">吕梁的黄土地表有许多植物,因吕梁界于寒带和温带之间,受亚温带和西风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为枣树,所以吕梁盛产红枣。吕梁的红枣多少年来没有改良过,仍然是本地的土枣,颗粒小,形状圆,颜色艳,有很多古枣树。</p><p class="ql-block"> 黄土地上的庄稼以小品种为主,不能种小麦和大米,主要是玉米、大豆、莜麦、荞麦、土豆这些小杂粮。</p><p class="ql-block"> 既画黄土地,土地上必有老枣树。</p> <p class="ql-block">  4、吕梁的碗托</p><p class="ql-block"> 吕梁的饮食就以吕梁的杂粮变化而来。比如吕梁人喝米汤,几乎每日早晚必喝;比如吕梁的和子饭,是杂粮的混合物;比如吕梁的碗托,用荞面做的,数九寒天也挡不住人们的食欲,你总能在吕梁的大街小巷看到人们围在小贩的推车旁津津有味地品尝碗托。比如吕梁的莜面栲栳、大豆豆腐、土豆宴等等都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是街上吃碗托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5、吕梁的秧歌</p><p class="ql-block"> 吕梁的文化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民间文艺上,民间文艺又主要体现在秧歌上。最能表达吕梁文化的秧歌是临县的秧歌对唱和离石的弹唱。一个小小的舞台,或者都不需要舞台。临县秧歌的特点是现编现场,歌者手持花伞、伴随着民间乐器的节奏,用临县特有的方言,用最通俗的唱词,现场随意挥洒。特别是每年一度的秧歌比赛,那些著名的秧歌手登台,一定是妙趣横生观众沸腾。离石的弹唱与临县的秧歌又有所不同,以2人或3人演唱,类似于晋北的二人台,演唱内容是本地农村的故事,语言特别诙谐,曲调也非常优美。</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在路途上有幸遇到吕梁人结婚,那才叫一个特别。公公婆婆化妆着浓彩,穿着秧歌服装,站在路口等着新娘和送亲队伍一到,就扭起了秧歌,新浪新娘和所有人一起扭着秧歌回家,鼓乐和鞭炮齐鸣。简直是吕梁文艺的一次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6、吕梁的小庙</p><p class="ql-block"> 吕梁人的信仰也很特别。一个现象是吕梁的庙宇很多也很大,但无论是寺、观、庙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佛道神混杂在一起的,你不能以为寺院里只供奉着释迦牟尼,里面还有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或者别的。反映出吕梁人在信仰上的追求:只要对我们有保佑作用的我都信,不在乎是那尊神。</p><p class="ql-block"> 吕梁有村必有庙。这些庙都建在村边,至于庙里供奉什么非常复杂,也不在乎。这些小庙的功能是为受压迫的妇女提供哭诉的地方。吕梁和全国各地一样,妇女得到了解放,但吕梁的妇女解放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许多农村妇女在婆家受了委屈,娘家也不做主,只好在小庙里哭诉。嚎啕之后就排泄了郁闷,再如常人一样过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