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婺源的山水间

阿曼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去婺源看看中国最美乡村,看看篁岭那摄人心魄的嗮秋场景,千挑万选的出行日期却一再被雨水打压:此去江西婺源行,三日雨来一日晴,余下一日仍是阴,难见秋景心不宁啊!</p> <p class="ql-block">  从2021年到2023年,我们连续三年在11月的7日离开城市,出发寻找最美的秋天景色。2021年自驾去了皖南塔川、呈坎等古村落,那时节秋凉已深。2022年在疫情严控后刚刚开放时节,就迫不及待的去了浙江长兴,顶着随时随地核酸加身的麻烦,也要自由的去山村乡野呼吸新鲜空气。</p> <p class="ql-block">2021年安徽黟县齐云山山脚下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2022年浙江长兴顾渚村</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天气还真是有点不寻常啊,进入11月竟然还有二十七八度的反常温度,且气候变化不定阴雨天也较常年偏多。看来,今年是看不到绚烂秋色了。</p> <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高铁抵达婺源站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个大大的晴天。在酒店放下行李我们立即打车出发,前往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景区—李坑。</p> <p class="ql-block">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时期,传说这里有南唐后主李煜之子李从链的后裔。“坑”在当地意指“溪”,入村沿路田间,黄菊逞妍,一条小河贯穿,流过成排的香樟树,流进村落。村中粉墙黛瓦,青石古道,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大批游客向村中慢慢走去,这段路不过也就一公里多一点,不想走的游客可以乘坐电瓶车,单程收费5元一人。拐过几个弯,千年古村落李坑就到啦!</p> <p class="ql-block">  只见村落中民宅居院沿山修建,村内巷道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溪水之上用木板或石材连接两岸,方便村民出行,沿街客栈挂满了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随意搭建的小桥轻轻枕在河道上,水清浅,淙淙水声在村里回响,宛若悠扬的小提琴。沿河道散步,只见各家门前火红灯笼一串串,映红了河水,也映红了小路。</p> <p class="ql-block">沿街客栈挂满了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  天气也真是够帮忙的,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色碎云,白墙青瓦勾勒出水墨底蕴,小桥流水晕染出蜿蜒线条。</p> <p class="ql-block">静静感受李坑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李坑原本是一个藏在深闺中的古村落,幽雅恬静。但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和商业运营,这种古韵与纯净早已消失殆尽,从早到晚这里游客不断,来此写生临摹的学生们也是一批接着一批,村里竟然还出现了一批专为写生服务的机构和民宿。</p> <p class="ql-block">  出村回眸李坑,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驿道、路亭、拱桥夕阳温暖乡野,如果没有过多喧嚣游客的打搅,李坑的确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古村落啊。</p> <p class="ql-block">  江西婺源是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边城,属于古徽州的一部分,随处可见粉墙黛瓦马头墙,四季皆美景,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乡村”。</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县如诗如画,恍如仙境般的一颗江南明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浸在岁月的河流中,如同一幅绚烂的水墨画,勾勒出千年岁月的沧桑。(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踏入婺源,仿佛走进一幅泼墨山水画,山峦叠嶂,山水之间古老的村落如明珠散落。沿着小径漫步,溪水潺潺,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让人感叹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山水之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古韵,古老的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石板小路,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画卷之中。村中的古桥古井,岁月的印记更加清晰,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的述说着过去的故事。(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在婺源县境内,散落着很多绝美小众古村落,我们先后走过了篁岭村、察关村、虹关村、樟村、汪口村以及思溪和延村,除了名声在外的篁岭游客爆棚,其他几个村庄都是人少景美,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察关村,一座隐藏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始建于唐朝的察关村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在2007年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经典景观村落”,察关有着千百年的恬静与和谐,一如幽幽的清流中伴着悠远的欢唱,绵长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  察关村名字的来历也十分有趣,据说是因为“一根鱼杆插在溪边,次日便长出了枝叶”,从最初的“插竿”的传奇到”察关”的诗意,是村里人经年的对话与村庄成长的丰富。一如村边的小溪,幽幽的清流中伴着悠远的欢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冒着濛濛细雨,慢慢走进了察关村。村口高大挺拔的古樟树遮蔽了天空,一座斑驳古旧的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洞里透出影影绰绰的村庄倩影,勾勒出一幅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图。</p> <p class="ql-block">  桥边,有位老农披蓑衣牵牛正在休息,我们付了费请老农牵牛从桥上慢慢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  同行中有属牛之人,自告奋勇上前牵牛一走,那牛倒也温顺,任由红衣人摆弄,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  老翁黄牛蓑衣,石桥古树溪流,远<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近水村庄,共</span>同绘就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作,这儿仿佛世外桃源,只活在画家们的笔墨之中。</p> <p class="ql-block">  察关村本就是个小众古村落,平时游客也不多,而今又是下雨天,几乎让我们包了场。收了费的老农非常认真地从桥上一遍遍走过,憨厚纯朴的老农让我们拍了个够。</p> <p class="ql-block">  走下石桥来到溪边,掩映在两岸绿树丛中的古桥,越发的古朴,河水在石块间潺潺流淌,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踏着石墩穿过溪流</p> <p class="ql-block">  察关村还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外景拍摄地,近年来也拍摄过其他电影和电视剧,名声在外啊。</p> <p class="ql-block">  在雨中沿着田间小路走上十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与察关村相邻不远的虹关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典型的当地小村落,没有太多外人的打扰,村民们过着安静,祥和的乡村生活。 小桥流水人家,古风古韵荡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虹关村最出名的还是这棵被誉为江西省十大古樟树之一的千年古樟,它的胸径有3.4米,高26.1米,冠幅达到3亩,气势非凡。虹关村里还有另外一棵横卧在溪流之上的古樟树。请教村里人古樟树究竟多少岁,老人指指樟树旁的古驿亭,亭子里有一幅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这幅楹联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吧。</p> <p class="ql-block">  村口走过一位老人,腰板挺直,步履稳健,有人让我们猜一猜他的年龄,大多猜个七八十岁,村里人却告知我们,这位老人已经九十六岁高龄。这真是好山好水能养人哪。</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县的古村落几乎村村都是画,步步皆成景,山水间飘渺着朦胧雾纱,古意盎然的民居、石径、廊桥,青山绿水环绕其间,一派水墨丹青的韵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樟村的板凳桥在汛期已经倒塌,我们赶到那里时,板凳桥的骨架正横七竖八地躺在河岸边,至今还未来得及修建好。婺源乡村多山,修建板凳桥是为方便村民进山耕作。一般每年的4、5月汛期河水上涨会冲垮板凳桥,9、10月枯水期再重新修建。就这样周而复始,板凳桥也有了生命轮回的意义。很遗憾,没能在这座长约120米的板凳桥上走一走,就和它的骨架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思溪延村是婺源北线上的又一群古村落,这两个村庄中间隔着一大片的油菜花田,春天的景色应该更加的漂亮啊。</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过不少明清徽商,至今较为完整的保留着56幢清代婺源籍商人修建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虽然雨下得有点大了,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情绪,抚摸着高大的砖墙,那斑驳的痕迹无声的述说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通济桥上望去,近处是清澈的小溪、细长的板凳桥,远处是黝绿色的山脉,眼前是粉墙黛瓦的村落,山水相依,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桥上,美术爱好者用手中的画笔,将出古村落的美好留存在画面之中,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错过了樟村的长板凳桥,咱就在思溪延村的小板凳桥上过个瘾吧。</p> <p class="ql-block">  婺源的精华之地是篁岭,这是一座挂在半山腰上的世外桃源,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外界赞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名声在外的篁岭,游客几近爆棚,上下村庄的缆车每天都得花个把小时排队。我们选择提前上山住在篁岭隔壁村庄。</p> <p class="ql-block">  篁岭村建村于明代中,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婺源县志·山川》曰:“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p> <p class="ql-block">  从入住的民宿到篁岭村西门入口直线距离不过二百多米,但上山的路哪有轻松可言,爬上爬下的百多级台阶就把我们累得气喘吁吁。</p> <p class="ql-block">  进得大门,一座气势恢宏的通天长桥出现在眼前,这座近300米长的悬空大桥,距地面垂直高度为97米,其中有约50米的长度铺设了玻璃地面。站在桥上俯瞰大地,左边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右边粉墙黛瓦的村落,四周的群山云雾缭绕,好一幅天然水墨画作啊。</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半山腰的篁岭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错落有序的排列着,人们给它一个雅号为“江南的布达拉宫”。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作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晒一年四季的富饶,晒一年四季的喜悦。春晒野菜、竹芛,夏晒玉米、菜籽,秋晒辣椒、黄菊,冬晒果脯、腊肉。五彩斑斓的“晒秋”景象,勾勒出最有诗意的婺源乡村风情。(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原始、淳朴、绚丽、浪漫,浑然天成。漫步在这古老幽深的老街古巷里,深秋的微风爽爽的吹在脸上,空气中弥漫着田园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不过篁岭村里游人也实在是多啊,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的。好在篁岭的商业非常发达,我们躲进一家咖啡店以避开汹涌的团队游客,喝一杯香醇的卡布基诺,顺便也歇歇脚。窗外,是流动的人群;远处,是“梯云人家”的美景,倒也和谐相处不觉突兀。</p> <p class="ql-block">篁岭商业天街</p> <p class="ql-block">篁岭村里竟然还有一家肯德基。</p> <p class="ql-block">  婺源是美丽的,这里的的美丽景色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无论是壮丽的瀑布、秀美的山峦,还是清澈的溪流、古老的村落,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幅画,每一个村落都是一首诗,让人不得不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走出城市,脱离喧嚣;徜徉山乡,觅处宁静,览一抹秋色,典藏乡野之美!就是我们追寻的晚年幸福!只要腿脚尚可,追逐美景的脚步就不会停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