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追寻父亲烧焦地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章 艰难困苦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节 追寻父亲烧焦地</b></p><p class="ql-block"> 据守然哥说: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情景,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不时地浮现出来。那年夏天,浏阳各地都建有小高炉,十分壮观,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炼铁炉冒着熊熊的火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全县都弥漫着硫磺味的烟气。那时,大瑶埠还没有高楼,从南竹山的坡上向东望去,差不多可以看到整个大瑶。夜幕降临时,原来并不灯火通明的大瑶,此刻渐渐燃起忽忽闪闪的火光。有的明亮、有的微弱;开始还稀疏,随着时间推移,亮点越来越多。天全黑下来以后,布满了星星点点的火光,犹如银河洒撒落人间。</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上半年,父亲为响应党中央大炼钢铁的号召,被分配到萍乡县高坑焦化厂工作,直到大炼钢铁结来才离开焦炉。早年听父亲说:“他所在的车间负责三四号焦炉生产,焦炉生产24小时不停息,作业人员实行三班倒,源源不断地将煤经过1100度的高温燃烧后成为焦炭,供应炼铁。”父亲非常熟悉焦炉生产各个环节,在长年如同军事化的生产调度下,他的性格和作风愈发坚韧果敢,言令行止。过去焦炉生产出现不正常时,往往需要人工配合机械把残余焦炭清除干净,穿戴严实,在上千度的火红炉膛面前争分夺秒地操作不亚于受酷刑,岗位工人戏称“吃红烧肉”。多年以后,他的老同事跟我说,父亲带头吃过很多次“红烧肉”,可我从来没听他自己讲过。</p><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了解父亲在安源煤矿高坑矿区烧焦煤的情况,我与萍乡战友易定启联系,去了一趟高坑煤矿,听老易介绍曾经的高坑煤矿,因为产煤量大,享有“江南第一大矿”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老易说到高坑煤矿,就有讲不完故事。他说:“昔日辉煌的时候,整个矿区职工家属数万人,如今破产多年,员工撤离,只剩下老建筑徒留深山,颇为萧条。”高坑煤矿曾经是江南第一大矿,拥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36年,在近87年的岁月长河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最高年产达到155万吨,但遗憾的是,或许是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到上世纪末,产量急速下降,最后年产不足2万吨,到2001年不得不宣布</p><p class="ql-block">破产,矿区成为了遗址。</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高坑煤矿曾经辉煌过,高坑煤矿设计年产煤量只有50万吨,但产量从未低过100万吨,到1989年达到峰值155万吨,每年百万吨煤炭输出,使得高坑矿区富甲一方,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人这么形容矿区:“矿区发工资,全镇闻肉香”。</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高坑煤矿繁荣程度并不亚于普通小县城,整个矿区配套设施齐全,全是红砖楼房,整齐划一,什么都有,宿舍区办公楼、学校医院大礼堂一样不缺,人也挺多,仅是职工就有近万人,加上家属和镇上居民,整个矿区总人数达到五,六万,被萍乡人称为“小香港”。</p> <p class="ql-block">  然而,风水总有轮流转,进入新世纪,矿区的辉煌并没有延续,最终不得不破产,多数职工家属为了生活,被迫离开,使得繁荣超过县城的矿区逐渐走向萧条,大量的宿舍楼闲置,门面关闭,没有年轻人,没有朝气,整个矿区冷清凋零,就像木讷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其实,进入新世纪后,因为资源枯竭,许多曾经辉煌的煤矿都走向没落,高坑煤矿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些遗留的大片建筑,孤独地矗立在大山里面,除了当作记忆,毫无用处,多少有些浪费,要是能整理一下,利用起来该多好,你说是不?</p><p class="ql-block"> 来到高坑煤矿焦炉展厅里,我默默伫立良久,凝视着油画作品,脑海中的记忆阵阵翻涌,仿佛又感受到了焦炉的热度,看到画面上那台推焦车正平稳地来回运行,仿佛看到焦炉周围那片冬日里也不凋零的绿色。</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焦炉早已经拆除,后在原址上修建新焦炉。本打算选一块焦炉耐火砖拿回来做个纪念,但后来我想了想,父亲去世已经十六年了,还要那玩意儿干什么。</p> <p class="ql-block">  “炉火炼青春”,焦炉生产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父亲的记忆中凝结,焦炉生产的画面在艺术家的笔下定格,凝固成历史。</p><p class="ql-block"> “奉献无止尽,燃烧到永远”,凝结着无数老一辈炼钢人、焦化人曾经的激情与豪迈。这句企业文化精神宣传口号,希望后辈们不要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