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案例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平面图形的面积在小学几何模块内容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教科书中主要运用了拼接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利用公式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不是难事,在一定的变式训练量下,学生解题能力普遍得以提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会用公式解题,就达到教学目的了吗?为什么要学习面积计算呀?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的呈现,将在本次课例研究中进行重点研究。</h3> <h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从单元分析,单元规划,课时规划三个方面设计。<br> 一、单元分析<br> (一)课标分析:<br> 课程标准(2022)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课标摘抄。</h3> <h3> (二)教材分析<br> 纵向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br> 横向分析:从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将“多边形的面积”分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公顷、平方千米五个部分进行教学。其中例1、例2、例3属于面积公式推导计算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例4、例5属于解决问题应用课,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概念的本质,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到“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h3> <h3> (三)学情分析<br> 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对于“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知识,会什么? 还疑惑什么? 需要提升什么? 怎样根据学生的单元学习实际取舍与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发生在学生真正需要的地方。</h3> <h3> 二、单元规划<br> (一)单元主题<br> 多边形面积。<br> (二)单元目标<br> 依据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提出进阶单元目标。目标的设计要做到可操作、可测评。</h3> <h3> (三)单元评价<br> 单元评价即单元学业质量标准,是目标的细化分解,要求要聚焦核心目标。<br> 撰述方式:<br> 1.先确定本单元属于哪个学段,如1-2,3-4,5-6,7-9年级。<br> 2.根据单元目标(教参)摘选相关学业质量标准。<br> 3.与目标一一对应细化分解,越高阶越细化。<br> 4.模仿学业质量标准陈述方式,每句话前加“能”。<br> 5.能+做哪些事(分解)+达到什么程度=单元(课时)学业质量标准,即达成评价。</h3> <h3> (四)单元结构化活动<br> 设计方式:<br> 1.吃透教材,理清上位下位概念关系,形成知识结构。<br> 2.知识转化为学习任务(问题)。<br> 3.分解大任务,建构任务(问题)串。<br> 4.把子任务一一对应转化为学习活动组合。</h3> <h3> (五)单元整合<br> 基于单元目标,进行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或单元整合)。</h3> <h3> 三、课时规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