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超广角镜头历来被风光和建筑摄影师青睐,尤其室内建筑摄影,更是一寸广来一寸强。因为摄影师大部分时候都是退无可退时,想方设法地收进更多的建筑空间和元素,此时就不如作家可以展开想象的空间,用尽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段进行渲染和描绘,摄影家必须仰赖摄影器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摄影技术再高超,摄影技能再娴熟,也无济于事。谁的镜头焦距更广,谁就有着稳操胜券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你拥有了大三元的广角镜头,通常是14—24mm而沾沾自喜时,有一天却突然发现14mm的超广角不够用了。早些年,适马的12—24mm就剑走偏锋,力压佳能尼康的大三元广角变焦头。12mm对比14mm在视角的广度,透视的深度,夸张变形的程度上,几乎是压倒性的,对空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拉伸所营造出的夸张的气势,恢宏的气度,夺人的气场和超出想象的奇妙构成,让人眼前一亮而欲罢不能。虽然适马镜头在诸多指标上比佳能或尼康的原厂镜头有着先天的不足,比如色彩,锐度等等。但超广角镜头只要稍广一点就足以自豪到忘我了。色彩也好,锐度也罢,后期总可以适当弥补,而拍摄现场的无路可退,是任何神人也无济于事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适马的12—24面世后,尼康的大三元广角变焦头14—24就不香了。底大一级压死人,角大一度慕煞人。当佳能有了11—24mmf4的世界最广变焦镜头时,弃适马而拥佳能又几乎顺理成章,目的就为了那个多出来的“1”。不要小看了12和11的“1”字之差,视角上的差异分明再现,不仅视角上,作为佳能的红圈专业镜头,无论色彩,畸变,锐度等等都高出适马一筹。</p> <p class="ql-block"> 当然,视角的追求永无止境,当你感到11毫米力不从心时,韩国森洋的10mmf3.5应运而生,超越佳能站到世界最广角的舞台上。</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森洋的这款镜头,手动对焦,虽然号称无畸变,但色彩锐度之类,和佳能11—24有明显差距。当然,价格也只有佳能的一半不到。作为经常拍摄建筑之类的摄影师,内心里还是渴望佳能尼康之类的厂家尽快推出专业超广角镜头,尽可能地弥补拍摄缺憾。</p><p class="ql-block"> 可喜的是,佳能在今年十月份推出了RF10—20mmf4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可以说,单反时期的11—24就力压尼康一筹,到了微单时期的10—20,不仅继续力压尼康索尼之类,而且比自家单反时期的超广角更进一步。</p> <p class="ql-block"> 正如当年的佳能比适马多出的“1”,让专业玩家弃适马而拥佳能。今天,佳能自家的微单比单反多出的“1”,是否意味着要在超广角领域弃单反而拥微单了。</p> <p class="ql-block"> 如图,佳能的新款微单全画幅超广角变焦镜头,不仅角度更广,最为关键的是体积和重量的革命性变化,重量几乎是前者的一半,更小更轻的同时,还支持五级防抖,结合机身的防抖功能,几乎达到了惊人的八级防抖,并且首次搭载了抑制画面周边失真的周边协调控制功能。手持拍摄尤其室内手持拍摄变得轻松自如。</p><p class="ql-block"> 笔者拿到镜头的第一时间就把两者实拍对比了一下,11—24配合佳能1Dx机身,10—20配合佳能R6机身,原图呈现。</p> <p class="ql-block"> 佳能新款RF10—20镜头使用起来确实轻松快捷,全程手持拍摄,尤其防抖功能印象深刻,过去使用11—24,手持拍摄时,为了保证清晰度,只能调高感光度。现在气定神闲,手到擒来。</p><p class="ql-block"> 两者的原图呈现在电脑里的第一印象,是老款的11—24比新款的10—20在画面的厚重感和色彩的准确度上略胜一筹,这难道是专业单反机身的优势?还是R6的自动白平衡欠精确,不得而知。因为佳能的微单“1”字号千呼万唤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用10—20mmf4拍的一些照片,尤其最后一张,手持6分之一秒拍摄,足见稳定性和清晰度无可挑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