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击(1918年10月—2023年11月8日),男,出生于河北省霸县,原名刘树堂,汉族,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炮兵第一师师长,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1964年晋升为炮兵少将军衔,曾任总参炮兵部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8日,文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p> <p class="ql-block">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人物故事:</p><p class="ql-block">高中优异</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就读于塞外最负盛名、全市最早的拥有高中的的察哈尔宣化中学(现宣化一中),他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尤为突出。在现存的1936年《宣中半月》校内刊物中,留有他荣获高三年级英文竞赛第二名的记录。他平时还热爱体育锻炼,足球、篮球都很出色。在校时他就受到张苏、林枫等共产党员的影响,思想积极进取,逐步确立了救国救民的抱负。</p><p class="ql-block">参军改名</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19岁的文击,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八路军。</p><p class="ql-block">当年在部队新兵营房里,见到几位新兵相约改名。他觉得父亲给自己起的名字虽然很好,但笔画太多,而且当时用的都是繁体字,于是就把“刘树棠”改为“文击”。这个名字既有文韬武略之意,又有“闻鸡起舞”杀敌报国的情怀,伴随了他戎马一生。</p><p class="ql-block">抗美首战</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傍晚,文击率炮1师入朝作战。出征前,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代表全连宣读的出征誓词,5连一位文化教员谱了曲(11月经周巍峙谱曲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全师高唱战歌,参加战役。</p><p class="ql-block">11月1日下午3时30分左右,炮兵观察所突然发现,云山外围的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开始向后移动,云山城附近的敌人往来频繁。同时,右翼观察哨也报告,正面的敌人背起背包,乘坐汽车向后移动。难道敌人已察觉到被包围,准备逃跑?文击迅速安排人员向上级报告。战机转瞬即逝。39军军长吴信泉决定提前攻击时间。下午4时40分,信号弹腾空而起。文击指挥炮1师和炮2师29团40门大炮,配合志愿军第39军,第一次与美军交火,朝鲜战场上第一次出现志愿军集团火炮急促射击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这一仗打得很过瘾”2020年文击回忆:“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什么敌人都能打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云山战斗中,炮1师的火炮阵地离美军坦克只有三四百米。美军坦克几乎每辆都被炮击过两三次,对敌步兵再也起不到掩护作用。</p><p class="ql-block">3日夜,志愿军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这是近代史上中美两军首次交战。文击在指挥中将劣势装备发挥到极致,以迅猛、准确、凶狠、灵活的炮火打击,痛击了美军“王牌中的王牌”,把号称160多年从无败绩的美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第一名将”白善烨指挥的第1师,打得溃不成军。</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文击和一个被俘的美军连长有过一次精彩的对话。美军连长说:“你们的士兵十分勇敢,炮火也很猛烈,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我看你们的大炮一定比我们多,白天打晚上也打,打得我们坐卧不安。”文击听到这里笑了,他说:“我们的战士勇敢是真的,但大炮可比你们少多了。不过我们知道怎样让有限的炮火发挥最大的威力。因此,你们会觉得我们的大炮无所不在。”一位美军记者叙述云山战斗时说:“美军被这锐利的攻势所震惊,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p><p class="ql-block">2020年记者问战争中到底是炮兵作用大还是步兵作用大。文击始终坚定地说:“步兵第一,炮兵第二,我们是在步兵首长指挥下战斗的,打仗不能各打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