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岩》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身陷囹圖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迫害,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华子良、小萝卜头等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形象,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光辉形象。小说自1961年首次出版以来,共出版3个版次,发行量逾1000万册,雄踞我国红色经典高峰数十载,并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艺术作品,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热情。</h3> <h3>•【《红岩》简介】:<br>作者:罗广斌、杨益言<br>作品类型:革命体小说(红色经典小说),<br>1961年12月首版。<br>《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br>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br> 全书共三十章。小说《红岩》问世以来,由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如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部分情节被改编为歌剧《江姐》以及多个版本的同名连环画等为世人熟知。<br>【小说名称的由来】: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br>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br>—一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h3> <h3>•【作者简介】:<br>《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br>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br>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br>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br>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1946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后又调回重庆。<br>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br>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br>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年)。<br>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br>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特务”“反革命”,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专业作家。</h3> <h3><br> 在这本书里,我最敬佩江姐―江雪琴,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江姐钢铁般的形象在我心中树立起来,但她丈夫被杀,不像其他的妇女,面对现实就变得不堪一击。他遇到困难就擦干泪水重新站起来,重新背负重任。但敌人用酷刑:”十指连心”后,她还是坚强不屈,她想: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骨头是钢筋做的,但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惧怕,临死前还是面带微笑,誓死如归。<br>还有一个令我难忘的是老徐―徐云峰,当时,他将被特务匪徒压走,他说过:“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她撑着无力的身躯,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看那些特务,直接跨向石阶,推开了沉重的门,厉声说:“前面带路。”面对特务饿狼似的眼睛,他的目光也没有逃避,心中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的信念更加强烈。<br>回想一下,在那潮湿酷热的渣宰洞里,几乎令人窒息的牢笼,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下馊味的臭饭,拖着沉重的铁镣,背着一身遍体鳞伤的身体……然而,他们以无法想象的毅力与反动派特务抗争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br>想想,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付出让我们永世不忘,也让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