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永远的铁人>:再现铁人精神》

伏鸿阁主

<br> 2023年是我国工业战线杰出代表“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br> 为纪念“铁人”百年诞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自编自演,由油田43名一线员工参加演出的话剧《永远的铁人》,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具体指导和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倾力协作下,成功地搬上了舞台。话剧在北京、黑龙江大庆和我省兰州、酒泉等地演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专家高度好评。<br> 话剧《永远的铁人》以舞台剧形式,表现了王进喜从进入玉门油田到辗转大庆会战,以新中国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历尽艰辛,屡创佳绩,成长为我国石油战线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br> 话剧将主要人物置于事件冲突与人性对撞的场域,在不断地对峙与化解中凸显戏核,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省思、有自律,有很强原则性和明晰奋斗目标的“铁人”形象,让“时代楷模”王进喜不仅非常可敬,而且亲切可学,让“铁人”的形象立体而丰满,深深地嵌入观众的心灵。<div>  “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家喻户晓,话剧里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为了增加话剧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编剧进档案馆、走访老工人,挖掘了不少新颖而感人的细节,使话剧散发出一种让人激灵而立的新鲜感。更加难得的是,这些新细节充满浓郁的人性温馨。对王进喜那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剧作着力地展现事件推进中的矛盾冲突,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由于戏剧元素突出,故事组构巧妙,剧情自始至终都波澜起伏、扣人心弦。<br> 话剧在布排戏剧冲突时,以王进喜和工人们千方百计多打油井为主线,所有主要事件都置于激烈的对峙中——想当矿工的愿望与没有文化的先天不足相冲突,急于打井的心情与等不到吊车的现实相冲突,堵塞井喷的急迫与没有搅拌机的难题相冲突,这些冲突都不可回避,无法绕开,必须在有限时空中解决。作者用戏剧创作中的悬疑性原则,通过制造矛盾冲突,紧紧抓住观众的探求心理,让观众期待揭开悬念的谜底。这部话剧的可贵之处,是揭晓的谜底情理上来自生活、逻辑上完全自洽。比如之所以破例招收王进喜当矿工,不完全是因为他软磨硬泡的韧劲儿,而是因为当时招收的工人纯粹没有油矿工作的经历,王进喜则在油矿间接地参与过打井工作,录用他对于全是“生瓜蛋子”的队伍结构是一种合理补充。同样的,在要么堵塞井喷、要么井毁人伤的选择中,王进喜纵身一跃,既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璀璨闪光,也是关键时刻的果断取舍,虽是无奈中的悲壮,但这种悲壮有厚实的逻辑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下,出现这样有血有肉的英雄,完全符合生活常理。<br>  《永远的铁人》最为感人的场景中都潜藏着一条情感副线,这条线既充满人性中不同取舍的煎熬与撞击,也充满彼此理解与相惜的温馨。当妻子把离开玉门的抵触态度表达得不留余地时,一心想去大庆参加大会战的王进喜徘徊痛苦、异常纠结。在对峙最严峻的时刻,王进喜的母亲出于对儿子的理解,毅然忍痛放行,解开了戏剧冲突的死结。话剧最有突破的是王进喜儿时玩伴、一起到大庆的同事,因为在王进喜钻井队太苦太累,最终与他决裂。由于这种冲突或者说对撞具有真实性,它不但没有拉低主人公形象的高度,反而衬托出了王进喜的艰难与坚毅,冲突最后在王进喜的真诚感化下得到圆满解决,突出了英模人物与众不同的一面。工友们累趴后,王进喜心疼地边拉衣盖被、边喃喃自责的场景,在反思与倾诉的交织中,传导出直抵灵魂的锥心之痛,生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业的艰辛,立体地塑造了我国第一代工人的伟岸形象。<br> 在矛盾冲突中推进剧情,在人性对撞中拷问灵魂,从整体上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功地破解了让主旋律作品嵌入心脑、潜移默化的难题。<br> 同时,这部作品充分运用现代舞台声光电科技,适度插入暗台表演,凸显话剧艺术的朗诵、独白特色,巧妙地活化王进喜的经典哲理语言,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br><br></div> <p class="ql-block">庆贺解放</p> 纪念奋战 铿锵誓言 移动设备 跳池拌浆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伏鸿,本名王福宏,甘肃省临洮县人。主任编辑职称。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北方作家》杂志执行主编。</p> 作品有散文《木筏飞歌》《脚步》《“铁人”村的毛杏儿》《雄关骋怀》等,散文诗《苍凉与辉煌》,小说《有人敲门》《土豆升级》等,报告文学《向往冬天的女人》,书法评论《表现、表达及其他》《豪情在笔墨间涌动》,戏剧评论《话剧<永远的铁人>:再现铁人精神》,音乐评论《崇美取向的深情回眸》,舞台剧小品《目标是零》,歌曲《快到多彩酒泉来》《洮河上的月光》《酒的泉》等,新闻论文《突破散文式新闻写作难点之管见》《新闻摄影中的美学问题初探》等,大型声乐套曲《霍去病征战河西》,大型四幕舞剧《彩陶密语》。<br> 消息《七贩子执掌村印,七村子流通活跃》、通讯《山沟里有个农民文学团体》获“甘肃省好新闻”评选一等奖、二等奖。<br> 新闻论文《新闻摄影中的美学问题初探》在《新闻采编》杂志发表,获中国地市盟新闻摄影论文评选二等奖,并收入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优秀新闻论文精编》。新闻论文《突破散文式新闻写作难点之管见》获中国地市盟新闻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现代新闻论文集》。<br> 散文获“甘肃新闻奖副刊作品奖”“飞天文艺奖”等,被收入文学作品集。<br> 歌曲《洮河上的月光》获“把甘肃唱给你听”十佳歌曲评选入围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