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那些事儿

小酒窝

<p class="ql-block">随礼,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习俗,它既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尊重的方式,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交规范。</p> <p class="ql-block">然而,如今随礼却变成了一种攀比,一种负担,一种扭曲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朋友之间随礼,基本是在一个层次的人,遇到办事随礼还好说。对于关系只是处于认识层面,平时没有太多交集的,当收到请柬时,就会犯难。虽然随礼是礼尚往来,是维系关系的一种方式,可总觉得与人家不熟,去了也会表现的很尴尬。往往只能无奈地说一句:就当吃了一顿高价饭。或者是为了不失礼数,做到礼到人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价饭一年下来可不是一顿半顿,往往会有好多次,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负担、经济上的负担。随礼不是说按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决定随多少,而是依着水涨船高的趋势来定位的。</p> <p class="ql-block">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还好说,但说到家族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在老家家中凡遇到婚丧嫁娶、祝寿乔迁,“随礼”还得费脑筋,如若考虑不周全,还会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们闹出不愉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妈家姊妹们多,亲戚们更多,一年中隔三差五就会接到通知:谁家嫁姑娘,谁家娶媳妇,谁家孩子做满月,谁家老人过世了,谁家生病住院了,谁家搬家暖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家里遇到随份子的事,老妈就开始犯难:怎么随?随多少?用不用给姊妹们商量商量?随多了吧,怕姊妹们埋怨说:出了几服了,连个远近也不分;随少了吧,又被姊妹们说:新时代新办,少了怎么拿得出手。</p> <p class="ql-block">老妈家是个大家族,同辈份的人在年龄上差距太大。就拿办喜事随礼来说,结婚在前的,随礼才几块钱,现在一百都拿不出手。可是,让办事在前的姊妹多随钱,人家不乐意呀,人家要按照老规矩办,以前多少现在就多少。家里儿女没办喜事的姊妹们,人家要跟着时代走。我妈每次遇到这事儿,就像块儿夹心饼干中间的奶油,粘在左,右不甜,粘在右,左不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更难的,就是每家每户的子女人数不一样,有的是俩娃,有的四五个,你说这该怎么办?要说随礼不能算计这么清,哪有吃亏沾光一说呢?可就有些姊妹们要算计,锱铢必较的那种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妈是个老实人,一辈子都是被别人摆布。刚开始老妈不管怎么做都有人埋怨,最后老妈不想拿这种事烦恼自己了,索性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是按照老规矩来的,也不是按时代的大趋势来的,就是谁家和我家亲,和我家走得近,互相帮衬的多,老妈随再多也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随礼这事,除了个人对礼金多少的一种衡量外,更是一些人对收礼人的一次大评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说呢?好比遇到一家办事的,一伙人就会对主家品头论足一番:如若谁家办事随礼人多又礼金重的,会有人说人家权高位重,得势有人巴结;如若谁家办事收到的礼金寒碜的,就会有人说人家是人微权轻没本事,或是说人缘不好之类的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辈人还在为随礼这件事困扰,可如今对年轻人来说,老祖宗留下的随礼文化到了他们这一代建立起了自己的规矩:相互不随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礼这件事,随也好,不随也罢,希望都以真诚和善意的心态去对待,都以真心的祝福为首,做到不丢文化也不失礼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礼这件事您怎么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