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1898年投身教育以来,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的教育制度基础。他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他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华山路303弄16号是一幢英式花园洋房,是蔡元培在上海亦是大陆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1937年10月29月蔡元培先生携家眷居住在此,仅29天后却被迫离开上海前往香港。</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上海是他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广泛人脉的结缘地,也是他晚年从事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他出国之前所读的西学书籍,大多数都出自上海。</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一生经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时代。不论时移世代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恂恂学子 寒窗苦读。蔡元培11岁亡父,12岁寄居姨妈家读书。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四个,苦苦支撑这个家的母亲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懂事的蔡元培,体谅母亲的劳苦,他在科举仕途中一路攀登,摸爬滚打,最终登临巅峰,为人所赞叹。</p> <p class="ql-block">殿试策论考卷被录为清光绪第二甲第34名进士</p> <p class="ql-block">自写年谱,回忆辛亥革命前上海的反清斗争。</p> <p class="ql-block">从刻苦攻读到教育救国</p> <p class="ql-block">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受孙中山之邀任民国教育总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蔡先生愤而辞职。1916年9月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从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p> <p class="ql-block">1916年12月26日时任大总统黎元洪诚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任命状: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在上海办起新青年刋物,蔡元培“三顾茅庐”邀陈独秀去北京当北京大学文科系长,北大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昌言革命 捍卫共和</p> <p class="ql-block">反对封建 提倡女权。1920年让北大招收女生,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p> <p class="ql-block">提倡美学 发展科学</p> <p class="ql-block">特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36年9月22日致蔡元培信函</p> <p class="ql-block">用过的护照</p> <p class="ql-block">打字机</p> <p class="ql-block">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滕箱</p> <p class="ql-block">与妻子周峻婚礼照</p> <p class="ql-block">不惑之年再次留学德国、法国,蔡元培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等都有涉足,学问相当广博。</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1937年11月离开上海前往香港,40年3月3日早晨起身刚走到浴室,忽然吐鲜血跌倒在地,二天后医治无效。</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一生清贫,薪资大多资助学生朋友,临走1000多元医疗费还是商务印书馆垫付。</p> <p class="ql-block">虽然静安公园有蔡元培雕像,但没去陈列馆前,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觉醒年代”。这次在参观蔡元培故居陈列馆时,不断感叹蔡元培“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以及“襄括大典 网罗众家 ” 别具一格用人才的大家风范。朋友说:蔡元培是永远的北大校长。作为永久保留教育基地今天的走读非常值得,也推荐朋友们去走走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