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修宝鸡峡水库的日子

紫罗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下乡插队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六九年初吧,我和我们队上几位知青,还有队上的农民,一起奔赴宝鸡,加入了修宝鸡峡水库的大军之中。</p><p class="ql-block">我们产队20多个人坐火车来到常兴车站,那时候的常兴车站,满目萧瑟!一眼望不到顶的黄土高原。带队的告诉我们,我们的目的地是安上塬,十六七岁的我们背起背包,兴致</p><p class="ql-block">勃勃开动了11轮卡车,朝安上塬进军……</p><p class="ql-block">艰苦的生活,从此拉开了序幕,安上塬最困难的是没有水,每天队上要派车到离我们十几里地的塬底下拉水,供我们20几个人的生活用水,一天拉两趟吧,仅供我们的吃饭用水。</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到这里的第一天早上, 队长在外边喊着,女知青快出来洗脸吧!出去一看只有半脸盆水,我有点迷惑,队长看到我诧异的目光,告诉我这里缺水,你们快洗,洗完了男的还要洗呢,等他们二十几个人洗完,我一看半脸盆的黄泥浆水,我无语了!</p><p class="ql-block">吃完饭我们掂着铁锹拿着耙子拉着架子车来到水库工地,抬眼望去哪有土呀,全部是料浆石,我们的工作就是把挖下来的石块拉走倒到山崖边。知青李长顺的歇后语一个接一个,驱走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带给我们的疲惫,一车一车的石头被我们掀下了山坡</p><p class="ql-block">劳动的苦累都不说,最尴尬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工地上没有厕所,对女同学来说太难了,要攀岩回到村里去方便,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方便”历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次我是真正的体验到了,爬上去时没感觉啥,毕竟那时候年轻嘛,回来时傻眼了,那时候我们知青都兴穿蓝网球鞋,时间长了,鞋磨损的太厉害,滑的哧溜哧溜的,没办法下去,心里胆怯,腿是软的。下面是众多的观众,我们俩就像演戏的小丑……这时,一位男知青同学拿了个耙子爬上来,扒一个脚窝我俩挪一步……我们下到了工地上。</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村里边没有水,吃的是窖水,只有天下雨了,才能存一点水,想讨一口水喝,是很难的。我们住在村民的家里,他有一位女儿和我们年龄相仿,相处时间长了,关系还挺不错的。一天她看到我口渴难耐,转过身到他们家去给我倒了杯水,端过来,我喜出望外的接过杯子一看,一杯淡绿色的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你们可能想不到吧,那是一杯焯菜的水,对于当时的我们如饮甘露。</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我们撤离了宝鸡峡工地,回到了队上。不久,消息传来,宝鸡峡通水了!我好高兴!水流过的地方,村民都受益了!我遥祝曾经的小伙伴,你终于能喝上甜丝丝的水了,那里也有我曾经的付出,也有对你小小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