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客家第一围 始兴满堂大围屋

肖烽

<p class="ql-block">说起客家特有的围屋建筑,人们或许知道,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很有名气,殊不知在韶关始兴,也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围楼。</p><p class="ql-block">在韶关始兴县,素有“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之说法。据称,始兴历史上至少建有500座各式各样的围楼围屋。现今保存良好的围楼 有250 座,其中清代建筑92座。而最完整的一座则是满堂客家大围屋。她是中国民居方围形态的杰出代表,素有“岭南第一围”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满堂客家围位于粤北始兴隘子镇小盆地上,左右的石井水、坪丰水两条子小河悠悠流过,汇合成满堂水,往北流去。人们走进满堂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满堂客家大围。</p><p class="ql-block">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竣工于咸丰十年(1860年),由清朝富绅官乾荣花了28年时间方以建成。</p><p class="ql-block">据说满堂围占地面积1.38万余平方米,由上新围. 中心围和下新围三部分组成,围内有6个祠堂、4个大院,9个大厅、12座院子、28个天井、777房间,简言之就是 :三围九厅十二院,七百七十七间屋。寝室、厨房、杂物间、储粮间、杂物间、厕所、畜牧栏舍样样俱全。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墙身最厚达8.24米,构筑得格外恢宏坚固,全部用青砖和花岗岩石,然后用石灰糯米浆粘合,易守难攻,遇上盗匪侵扰,大门一关,围楼便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墙体上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射击孔,不管哪个位置都在射程范围之内,外敌不敢随意进入。因此,大围屋既象一座安然居住的四合院,又似一座御敌守家的古城堡。</p><p class="ql-block">整个大围呈长方“回”字形里外三层,是封闭式结构,外围低,内围高,围屋整体结构是以中轴对称、四周向心的合院聚居为布局,祠堂设置、住房格局融入了方位观念、次序观念、等级观念和宗族伦理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家族结构形态的特征。是始兴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客家围楼,也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以岭南第一美誉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满堂客家大围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即体现出儒家讲求的稳重和含蓄,更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和谐。</p> <p class="ql-block">大围屋门楣上悬挂“满堂客家大围”额匾,该匾额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1991年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中心围的最里面正中一楼为祖厅,现供奉着官乾荣的像,一楼以上称“太子楼”,太子楼五层居中鑫立,为宗族议事和子弟谈书之所,也是为有功名成就的子孙所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