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手拉手,共研共成长—2023年江垭完小携各村片小开展“手拉手、共教研”教学活动

moon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携一抹冬日暖阳,赴一场教研盛会。为促进江垭镇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江垭完小的教育辐射作用,为老师们提供交流平台,构建新课标背景下充满生长力和持续力的课堂样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span>2023年11月28日,慈利县江垭镇中心完小、九溪、熊家庄的老师们齐聚南洋书院,联合开展“手拉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课程一览表:</p><p class="ql-block">数学:</p><p class="ql-block">九溪完小刘倩老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p><p class="ql-block">南洋书院何其鸿老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p class="ql-block">英语:</p><p class="ql-block">江垭完小谭辉老师五年级上册《Unit8.Lingling helps her parent’s D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共享十一月的教研芳菲吧!</p> 刘倩老师课堂瞬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首先,刘老师从数学的研究范围入手,揭示课题《数与形》,接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数引入,让学生对“这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更快?”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提出探究问题“从一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怎样计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让学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利用课件中不同颜色小正方形的拼组,</span>经历观察、计算、归纳、质疑、验证、总结等活动,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本课数形结合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刘老师充分利用希沃投屏功能展示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激发探究欲望。学生举出实例验证,得出了:“从1开始,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这一结论。体现了对学生“善问” “善练”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了“善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各位老师们积极听课学习</span></p> 谭辉老师课堂瞬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老师以朗朗上口的chant进行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复习了相关的动词短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掌握句型框架。孩子们组成小组,合作讨论,以情境表演的形式操练了句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堂阅读课上,谭老师针对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生活化、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的读、说、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中有练,练中带学,巧妙地将新授与巩固融为一体,</span>促进学生们英语思维的养成,并适时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达到读写相促的教学目标。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关注、参与家庭事务及劳动。</p> 何其鸿老师课堂瞬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主、宽松、和谐”是何老师课堂的法宝,他的课堂中,常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好不热闹。课前,何老师准备充分,精心制作了教学用具及学习单,采用“提出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剪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沿高剪?”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在充分表达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会”、“会学”,更要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组探究环节,学生们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通过割补法,拼成长方形,得出“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剪拼后长方形面积”的结论,这也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还有其他的转化方法吗?”一个简单的问题,何老师鼓励孩子们打开思维,积极思考。就这样,在碰撞的思维火花之下,孩子们还找出了两种不同的转化方法,也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也因思维的火花而增添了精彩的一笔。</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探讨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结束后,授课老师与听课老师们齐坐一堂进行研讨交流,各抒己见,结合新课标和学科素养要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课、议课,既肯定了各自的优点,也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指出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互促共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来自南洋书院的易红农校长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垭完小徐丽华主任分别</span>对本次参加授课的两位教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提出了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让新课标真正落实于课堂之中,并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建立高效课堂提出具体的要求:多学多思多交流,落实常规,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把控课堂,从而提升个人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江垭中学的教务副校长卓德琳对本次联合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活动务实、高效,达到了资源共享、传播新理念、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肯定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之间的互学互促性,对今后的学校教研活动提出了新的展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际间的手拉手,帮助老师们打开一扇共研共学之窗,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新课堂”。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更是加强了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在教育教学上架起了互通有无的桥梁,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相信各校在自己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一定可以在未来新课标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一起携手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

老师

学生

教研

新课标

江垭

完小

教学

活动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