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已注销用户

<p class="ql-block">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分别是佛教传说中的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位菩萨的道场,这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2019.8.24~26日)</b>位于山西东北部,是四大道场中跨度最大的名山,是以山西五台县的台怀镇为中心,包括了周围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各一部分。五台山由五个台顶组成,最高峰为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华北屋脊”“清凉世界”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67年汉明帝永平年间,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从西域来到中国,用白马驮经在洛阳建造当时中国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第二年,即公元68年,在白马寺与本土的道教辨经斗法中取得胜利,得以在五台山开山建寺,兴建五台山的第一座寺院大孚灵鹫寺,即是今天五台山显通寺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之后的北魏孝文帝崇尚佛法,扩建大孚灵鹫寺十二院,今天的塔院寺即是其一。再之后隨文帝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寺,便是今天大朝台的五座寺庙:</h3></br><h3>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中台演教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h3></br><h3> <h3>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始于唐朝的不空和尚,大兴于元朝忽必烈时代的“金刚上师”丹巴大喇嘛。至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弟子传法于五台山,黄教开始兴盛。到清康熙年间,把十座青庙(汉传佛教)改成黄庙(藏传佛教)。</h3></br><h3> <h3>2006年6月26日,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br></br></h3></br><h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将对佛的信仰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成为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五台山的最高评价。这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五台山,台内、台外的古建筑有:佛光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普济寺等十处古建筑。</h3></br><h3>五台山第一国宝的佛光寺大殿</h3></br><h3> <h3>五台山寺庙众多,景观丰富、地域辽阔,如果想在这里走完大部寺庙和景点,最少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真正感受这佛国的清凉世界。</h3></br><h3> <h3>如果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选择到黛螺顶,一起朝拜五台文殊菩萨。</h3></br><h3> <h3>可别忘了,五台山香火最灵的五爷庙,一定要好好拜一拜。</h3></br><h3> <h3><strong>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2012.5.5日)</strong><br></br></h3></br><h3>普陀山是浙江东部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有着“海天佛国”的美誉。<br></br></h3></br><h3> <h3>和五台山一样,2000年前,这里也是众多仙人修道的地方。唐大中年间,有天竺僧人传说目睹潮音洞“观世音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遂开始成为了观音显圣之地。</h3></br><h3> <h3>后梁明贞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回国,到这里的莲花洋,为风浪所阻,不得已,将观音宝像留奉这里才得已前行。这便是不肯去观音的故事。从此,普陀成了观音菩萨的应身道场。</h3></br><h3> <h3>从北宋的赵匡胤开始,普陀山首开朝庭降香之例。因历代帝均建都北方,东海在都城的南方,这就是南海普陀山名字的由来。</h3></br><h3> <h3>普陀山四面环海,寺庙参差错落于山海之间,于海天景色浑然一体,帮有“海天佛国”的美誉。<br></br></h3></br><h3> <h3>普陀山的寺院数不胜数,犹以普济寺、法雨寺和山顶的慧济寺三大寺庙为最。</h3></br><h3> <h3>潮音洞、梵音洞、善财洞,是普陀山最为有名的三大神圣之洞。</h3></br><h3> <h3>磐陀石、二龟听法、心石,是普陀山的三大奇石。</h3></br><h3> <h3>那些和西游记相关的地名,南海大士、紫竹林、洛伽山、潮音洞,是不是会让你对这里更加流连忘返呢?</h3></br><h3> <h3><strong>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2014.09.22~24日)</strong></h3></br><h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主峰十王峰,海拔高度1345米。李白曾经有一首写到:“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br></br></h3></br><h3> <h3>东汉末年,《地藏菩萨本愿经》就已传入中国。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最早在晋隆安五年,就有天竺僧人杯渡在此筑室为庵,至唐代僧人檀号入驻时已有化城之名。<br></br></h3></br><h3> <h3>据记载,唐开元年末,有僧地藏,系金罗王子金乔罗……至江南青阳九华山,登门拜访闵让和,乞布施一袈裟之地,赚得九华一山,是为地藏之始。<br></br></h3></br><h3> <h3>唐贞元十年(794年),99岁的金乔罗跏跌圆寂。3年后,“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憾金锁”,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报身,遂建石塔供奉真身。<br></br></h3></br><h3>后人又在石塔外覆以金殿,便是今天肉身宝殿。</h3></br><h3> <h3>九华山有四大丛林,分别是甘露寺、祉园寺、东崖寺、百岁宫。</h3></br><h3> <h3>百岁宫,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有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来此修行,岁至124岁圆寂,3年后,面色如生,到崇祯三年,肉身涂金,欶封为“应身菩萨”天下闻名。</h3></br><h3> <h3>天台寺,位于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是天台山最高的寺庙。<br></br></h3></br><h3> <h3>寺下有大鹏听经、观音峰,地藏脚印。</h3></br><h3> <h3>山下有地藏菩萨铜像,像身高84米,连同底座高155米。地藏王菩萨左手持锡杖,右手持摩尼宝珠,慈祥端庄,呈比丘相面向西北方。</h3></br><h3> <h3><strong>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2012.10.09~11日)</strong></h3></br><h3>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最高峰万佛顶,海沷高度为3099米,为四大佛教名山之最,据说,峨眉山有四座眉状高山组成,通常所说的峨眉山便是指大峨山。在四川有四天绝景,“峨眉天下秀”位列其一。<strong><br></br></strong></h3></br><h3> <h3>公元1世纪中,南传佛教由印度传入峨眉山,东晋末年,东林寺和尚慧持来到峨眉山下,建立第一座寺庙,普贤寺,即今天万年寺和前身。</h3></br><h3> <h3>峨眉山真正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应该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造的这尊普贤菩萨骑白像开始算起。</h3></br><h3> <h3>峨眉山古老的朝香之路一般从报国寺开始,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清音阁、洪春坪、九老洞、仙峰寺、遇仙寺、洗象池、雷坪洞、接引殿、太子坪至山顶金顶,大约有52公里的路程。</h3></br><h3> <h3>索道横行的年代,我还是选择了一根竹杆,沿着古老的香路,一步一步前行至金顶。</h3></br><h3> <h3>16个小时的徒步,阴天下雨换来了山顶瞬间的晴空。</h3></br><h3> <h3>由洗像池一路小跑下山,我相信得到了普贤菩萨大行的加持。</h3></br><h3> <h3>错过高峰的人流,错过观光的索道,结果几乎是一个上山,一个人下山的法喜。</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