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来参加一读书会,与众书友一起阅读分享珍妮·西格尔博士的《感受爱》,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初读略感晦涩难懂,也不习惯翻译文字的表达,硬着头皮读下来,好在有推荐人的精炼概括与梳理,每次领讲,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使条理层次清晰起来,加之其较深的心理学素养的引导,自己慢慢的也有了些心得。</p>  愿爱常相伴  <p class="ql-block">  爱是人类情感中的永恒话题,珍妮·希格尔教授在《感受爱》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感觉被他人所爱的感觉是什么: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平静、专注和放松 。</p><p class="ql-block">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爱是责任、是担当、是付出、是包容、是陪伴、是心疼、是两个人的同频共振、是相看两不厌的钟情。刀郎悠扬的歌声告诉我们:爱是你我用心交织的生活,爱是你和我在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爱是你的手把我的伤痛抚摸,爱是用我的心倾听你的忧伤欢乐。佛说: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p><p class="ql-block">     爱是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对人或对某个事物的高度认同和喜欢,能给人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它可能是甜的、苦的,也可能是平平淡淡、相知相伴,它是寒风中的一件衣、口渴时的一杯茶、孤单时的陪伴、无助时的依靠、难过时的拥抱、迷茫时的港湾,它更是“不管你飞得高不高,只管你过得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爱”,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感觉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其全部的内涵,只要看到这个字、想到这个词,就会感觉一股暖流缓湲涌向心田,多少人为了追求爱,不惜代价,无怨无悔,多少人为了爱殚精竭力,不求回报。哭过、笑过、吵过、闹过,总以为自己不曾拥有,转身才发现是自己不懂珍惜……</p>  避免为情所困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总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悲情角色,感觉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不由自主就会产生挑剔、不满情绪,而很少真正关心对方的情感需求,有时候甚至不了解或回避自己的情感需要,把自己打造成(女)强人,不愿或不好意思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脆弱、孤独、渴望被爱的一面,势必造成在情感方面缺乏深入沟通和交流,结果就是自己缺乏感受爱的能力,对方也没有接收到被爱的信号,挫败、迷茫、焦虑、压抑也随之而生,总感爱而不得,为情所困。</p>  知行合一享受爱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其内容、逻辑、方法、文字,甚至更多时候如果没有领读老师的归纳总结概括,自己感觉难以读完。看过后感觉它带给自己更多的是提醒,关注自己的和周边人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在遇到情绪问题时,要沉静下来,直面自己的压力,不回避,不逃避,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如通过向他人倾诉、沟通或自己可控的、喜欢的方式迅速缓解压力带来的冲击,避免对周边人带来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不为过去已无法改变的事情所扰,不为明天尚不知是何的事情忧愁,平心静气,与心灵对话,感悟、享受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特别是多关注、感受爱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知道”一件事很简单,难的是“做到”,而且还要长期践行,好在认识到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做到知行合一才更具意义。</p>  永沐爱河  <p class="ql-block">  我们渴望得到爱,我们周边也不缺乏爱,需要的是我们及时打开自己的天线,接收到被爱的信号;同时也要及时把自己爱他人的信号明确发射出去,与家人朋友真正建立起的情感链接,让自己成为爱的发光体,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愿大家都能永沐爱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11.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