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川北部的大巴山与陕西秦岭相接,统称秦巴山脉。木门,就位于这条山脉的交接点上。它距四川旺苍县约38公里,是一个一脚踏三县(旺苍县、南江县、苍溪县)的川北重镇。曾经的米仓古道和剑门蜀道在木门呈十字交叉,自古以来就是“上通秦陇,下达蜀川”的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事件,让这个千年古镇载入历史史册。而这些通达古今的历史事件都与古镇的木门寺丝丝相扣。</p><p class="ql-block"> 木门寺又名老颧寺。据史料记载,木门寺始建于南梁,毁于隋,重修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由于木门寺地处米仓古道的险要处,所以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里“魏延伏兵,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木门镇山脚下,有一条蜿蜒的山道直通木门寺。路边有一个“米仓古道”的指示牌,我从这里沿着陡峭的石阶艰难地拾级而上,在一座天然形成的石门前,我止住了脚步。这洞门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莫非魏延就是在这里设下伏兵,尽收张郃百余个部将。这里地势极佳,居高临下,从参差的树林中远望,山下皆景尽收眼底。试想,如果当年魏延在这山腰处的密林中布满弓箭手,仅这米仓山的天势地利,就有了七分的胜算。听当地的老乡讲,周围确有“射郃坪”“火箭河”等三国时的古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上完这条有着数百级石磴的米仓古道,就到了位于青龙山半山腰的木门寺。木门寺右侧有一尊巨大的磐石,它记载着木门寺的千年历史,印证着1300年前的一段凄婉的轶事。</p><p class="ql-block"> 公元680年,唐太子李贤被其母武则天贬为庶人。682年,李贤被流放巴州(今巴中)。途中在木门寺留居数日,与木门寺方丈一起探讨佛经并在寺则一巨石上翻晒经书。事后,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沐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惋惜自己仕途暗淡。公元684年,唐代才女、太子妃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突闻太子被害,悲痛欲绝的上官婉儿,在木门寺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凿佛像二百尊,并修建了一座亭子,亭上题刻了一首语意凄恻、低徊哀怨的诗句:“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以此寄托对李贤的怀念。古亭早已无存,唯有磐石至今屹立于木门寺前,上官婉儿这首怀念诗也奇迹般留传下来,共同见证着苍茫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这块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千年磐石,如今在它周围重修了一座亭子,为磐石遮风挡雨。我仔细地观看磐石上开凿出的一道道古老的坎痕,恰好可以摆放连卷的经书。石上镌刻的佛尊,经千年的风化,已变得模糊不清,但依稀还可识别,唯有这摆放经书的凿痕却格外清晰,仿佛是有意在向每一个来观看的人诉说着那段凄婉的历史。忽然间,一道斜阳照射在磐石上,似有一缕青烟腾空,隐隐间飘来似经书的幽香。弹指间,千年转瞬而逝,是非恩怨,终成云烟。</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木门寺已辟为“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这里记载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旺苍的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粉碎了敌人“三路围攻”后,为了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在木门寺召开了著名的“木门会议”。会议决定停止军队内部“肃反”运动,对红军大部队进行扩编和整训,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木门会议是红军生死存亡关键时刻的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可以说是红四方面军在危难时刻正本清源的一次大转折。它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木门会议后,红四方面军于7月扩编,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部队迅速扩大,并建立了23个县市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完成扩编后,红四方面军立即开展了三次进攻性战役,根据地迅速扩大,发展成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至营山、达县,北至陕南的镇巴、宁强,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囗500余万的根据地,被誉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个大区域”。</p><p class="ql-block"> 寺庙的陈列馆里陈设着当年红军初创时使用过的过器具、武器等文物,简陋朴拙中透出红军战士的勤俭自强、英武顽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在寺院的一侧建有一长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块块红军标语石刻,这些都是后来从田间地头搜集起来,集中建立了这个红军标语长廊。这些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震撼人心,呼唤民众,深入人心而切中要害。如“平分土地”、“工农专政”、“赤化全川”、“猛烈扩大红军”、“建设苏区”等。每一条读罢,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喷张,群情激昂。</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木门寺承载太多的军事纷争与正义博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红军将士处深山而济苍生,居陋庙而忧天下,求真务实,反剥削反压迫,为民解难排忧,让天下的受苦人都得解放的信仰和精神也将日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木门寺已建设成为以木门寺为中心的综合性的“木门会议纪念园”,成为了国家4A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那一段段苍桑的岁月,在苍翠的青龙山掩映中的木门寺里,在蜿蜒曲折的米仓古道上,寻觅到日渐清晰的历史脉胳后,感慨和叹息,缅怀与敬仰,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内,红军石刻标语长廊。</p>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千年前就有的晒经石。</p> <p class="ql-block"> 晒经石。</p> <p class="ql-block"> 米仓古道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米仓古道上的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 米仓古道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佛爷石摩崖造像,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佛爷石摩崖造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