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波斯古国伊朗(二)

工艺阿董

<p class="ql-block">  续“走进神秘的波斯古国伊朗(一)”</p><p class="ql-block"> 游览好“哈鸠大桥”,入住“科萨尔酒店”(Kowsar Hotel ),这是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我们要在这里住二天。</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景点“三十三孔桥”离酒店很近,只有5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晚上,导游安排我们到离酒店不远的“ARAKHAN”餐厅就餐。</p> <p class="ql-block">  餐后,导游带我们去看伊斯法罕最著名的“三十三孔桥(Si o Seh Pol Bridge)”夜景。</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孔桥”,奠基于1599年,竣工于1602年,由萨非波斯王朝阿拔斯一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人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孔桥”是扎因达鲁德河上十一座大桥之一。它采用上下两层的结构,上层是人、车过河的通道,下层是拦水泻洪桥洞,这样它既起到桥梁的功能,又起到水坝的作用,是座双重功能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孔桥”全长297.76米,宽13.75米。桥下共有三十三个拦水泻洪桥洞,洞呈尖券形,依次排列,横跨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大桥有三十三个桥洞,当地百姓就叫它“三十三孔桥”。</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三十三孔桥果然名不虚传,桔红色的灯光映照在桥的尖券形洞中,犹如一场魔法,将大桥变成了一个神奇的仙境,让人有种沉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上大桥,这里的桥面构造也十分讲究,中间马路的桥面,被左右两侧高三米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尖券形门洞。</p><p class="ql-block"> 夜晚的桥面上十分的热闹,很多当地人在此休闲消遣,有人卖咖啡,有人唱歌,也有人围观。</p><p class="ql-block"> 像我们这样的外国游客,拿着手机,在人群中穿梭着,寻找自己喜欢景色,拍出自己的喜爱和心情。</p> <p class="ql-block">  伊朗的大桥外景设计工匠对大桥的灯光布置也是独具一格。</p><p class="ql-block"> 瞧这个路边墙的尖券形门,他们在地上中央装了一盏发出桔红颜色的景色灯,桔红色的灯光照在尖券形门洞顶上,使大桥的尖券形门洞在夜晚显得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走到墙的外侧,这里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临河一边是用五根均匀排列的粗钢丝做成的护栏。墙侧面中间是可供行人走动的长方形通道,贯通两岸。</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通道,大桥的两侧都有。</p> <p class="ql-block">  大桥还采用暗蓝与桔红交叉的灯光,将这座桥装点得更加神密、秀丽,这里成了伊斯法罕最美的夜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桥二边的路边墙上,还建造深度为40厘米左右的尖券形框洞,框洞底部中央安装一盏的桔红景色灯,柔和的桔红灯光照射在框洞墙面上,使得长长的路边墙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同时又有波斯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走边寻找美景拍照,很快走到大桥的另一端,返回时,看到好多人在桥下的河床上走动,原来现在正好是扎因达鲁德河枯水期,桥下没有水。</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决定不从原路返回,拉着妻子从桥下的河床上走回去。</p> <p class="ql-block">  走到大桥下,河床底部的泥土很硬,不会陷脚,向前走的信心更大了。</p><p class="ql-block"> 走了一段路,抬头看大桥,这里看到的灯光美景,宛如一场华美的盛宴,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钻到泻洪桥洞里,洞外的桔红色灯光,反射在幽暗的桥洞中,使得洞内更加幽雅。我朝着隆洞向前望去,连成一串尖拱形状的隆洞,深邃幽静,显的那么神奇、美丽。</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桥的尖券形洞往前看,洞内桔红色灯光伴随着前方闪闪发亮的城市灯光,犹如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黑夜中,大桥上下二层的尖券形桥洞,在一簇簇桔红灯光的照射下,熠熠闪烁着,像花的蓓蕾在做着盛开的梦。</p> <p class="ql-block">  灯火璀璨,夜色妖娆,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站在干枯的河床上,看大桥上下层不同大小的孔洞,在桔红色灯光的照耀下,弥漫着浓浓的波斯文化韵味,也记录着历史痕迹,或许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才能洞察到它的深邃。</p>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3年11月10日)是我们踏上伊朗土地的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出发,去游览伊斯法罕城内的主要文化遗产古迹。</p><p class="ql-block"> 8点半左右,旅游中巴到达伊斯法罕市中心的老广场(伊斯法罕阿里广场)地下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往上走是阿里广场,由于这里的景点都要9点开门,所以我们在广场上等候。</p><p class="ql-block"> 在阿里广场,我们和伊朗的中文导游、英文导游合影,我们身后远处是“阿里清真寺”的砖塔。</p> <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个去的文化遗产地是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Masjed-e Jāmé of Isfahan”,它也称“礼拜五清真寺”或“贾玛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这是“聚礼清真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聚礼清真寺”是伊朗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它可以看作是从公元841年以来,清真寺在1200多年间发展史中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聚礼清真寺”是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来组成伊朗最大、最富有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p><p class="ql-block"> 这是“聚礼清真寺”的模型,模型中黑色长方形的地方,是最近年代建造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进入清真寺,一直向前的通道,是进入近代的清真寺建筑,右侧门打开的地方,是进入最古年代的清真寺建筑。 </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公元841年建成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内,这座用泥砖建造的清真寺有点破旧,为方便游客了解这里的历史,里面玻璃隔栏上以及地面上放有许多介绍牌,通过观看这些牌子上的内容,包括亲眼目睹现场,对那个年代的清真寺文化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也让我们看到古波斯浓厚的宗教文化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片老建筑,从公元841年以来,虽然它在重建、改建和维护方面从来没有中断过,但由于受到外来入侵者的破坏和时代年久,有些建筑已经有点破乱不堪了。</p><p class="ql-block"> 看这根柱子,外面的装饰浮雕都已掉落。有些柱子还用木棍支撑着。</p> <p class="ql-block">  再走进中世纪清真寺,这是典型的八世纪阿拉伯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在大庭院里,周围都是由柱子支撑的长房间。这种风格的建筑被称为柱厅式布局(The hypostyle mosque)。</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的年代,大多数建造在古波斯土地上的清真寺,连续好几个世纪都采用这种建筑结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穹顶部分(Muqarnas),顶部有一扇依附于圆形穹顶结构的采光窗,阳光从穹顶的采光窗中照射下来,四周虽然没有近代的清真寺那么豪华,但也不失构型繁复优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多柱厅寺院,从照片中还可以看出,无论是立柱,还是穹顶都采用土砖砌筑。</p><p class="ql-block"> 还有正前方的尖拱形棂花格窗,它既给幽暗的寺院带来一丝丝阳光,也給游览者传播着一种浓厚的古波斯窗棂文化。</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里,吸引人注意的不是那些色彩耀目的马赛克装饰,而是朴实的土砖建筑和装饰。</p>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的主通道上,我发现这个天窗,它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深深地吸引我,这种天窗的构造,最让我佩服是它的建造(见照片)。</p><p class="ql-block"> 这个天窗建造在圆形穹顶上,它的四周分别各有三扇高高的尖拱形棂花格窗,它采光面积大,通气量也足,确实是个很好的建筑设计。</p><p class="ql-block"> 我抬头看了好长时间,真不知道当年建造寺院时,建筑工匠们如何解决从圆形穹顶到方形建筑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  朴实的土砖建筑,让站在尖拱形柱厅下的我,有种令人恍如穿梭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祈祷大厅是这里最大的房间,室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土砖建成,非常朴素。</p><p class="ql-block"> 唯一有点色彩的是正前方的拜向龛,外框采用“波斯蓝”色调马赛克装饰,墙正中是个尖拱形拜向壁龛(Mihrab),当地人称它“米哈拉布”。</p><p class="ql-block"> 穆斯林礼拜祈祷时,要面向拜向龛,因为这个方向朝着伊斯兰圣地“麦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古老“聚礼清真寺”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最古老清真寺,我们进入近代历史的“聚礼清真寺”庭院。</p><p class="ql-block"> 走近门廊,就被墙上各种镶嵌蓝色调的釉砖马赛克图案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辉光下的门廊,墙上这些体现古波斯人神话、宗教和花卉的马赛克图案,闪亮出异常的光彩,让人看了,心里有种难以平静感觉。</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多菱形角衬托下的尖拱形的门框向外凝视,中间那个被玻璃封住的石鼎,仿佛在开启着一片蓝天。</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门廊的拐角顶,这种蜂窝状结构的突角拱特别有艺术感。</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讲,这种蜂窝状突角拱,是古波斯人先用钟乳石灰泥覆盖原砖块突角,并搭出基本造型后,再用复杂的图案和斑斓的瓷砖进行外表装饰,形成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精美细密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是波斯民族聪明才智,让这种独特的建筑装潢设计,经过了几百年,到今天还在散发它独特的异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敞厅走进庭院,现在看到的清真寺采用“四敞厅”式布局。</p><p class="ql-block"> 这种布局就是在东、南、西、北各建一个敞厅建筑,然后在这些建筑之间,分别用两层拱券的叠置屏墙进行相连,围合出一个长方形空间。</p><p class="ql-block"> 这个长方形空间被称之为“中央院落”。</p><p class="ql-block"> 敞厅(Iwan)是一个顶部通常为尖拱形的空间,其一侧通向庭院。 </p><p class="ql-block"> “四敞厅”式布局的清真寺(The Four-iwan Mosque),起源于伊朗,12世纪开始流行,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已风靡全球的伊斯兰国家。</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建筑是东敞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敞厅出来,朝院落中央走去。</p><p class="ql-block"> 院落中间有个正方形的建筑,这就是清真寺的“净洗台”。</p><p class="ql-block"> 台下四周是“净洗池”,池中间有个喷水嘴(见照片中蓝色的区域里)。</p><p class="ql-block"> 教徒来清真寺朝圣,都要用池里的水进行洗手洗脸,这是伊斯兰教徒最虔诚的净身礼,以示尊重和虔诚。</p><p class="ql-block"> 净洗台后面是西敞厅,该建筑的门厅采用萨法维风格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中央庭院中,朝北的地方还有座多叶形水池,它在北敞厅正前方。</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的敞厅分别建造在不同年代,所以采用的风格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北敞厅的门厅采用的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大最雄伟的敞厅要数南敞厅。</p><p class="ql-block"> 南敞厅的屋顶二侧各建有一个宣礼塔。厅后面的圆顶建筑是“拜向龛处的南穹顶”。</p><p class="ql-block"> 因为南敞厅与伊斯兰圣地“麦加”同一方向,所以它的建筑要比其他三个敞厅都要大。</p><p class="ql-block"> 南敞厅建筑的门墙面,采用深浅不一的“波斯蓝”与七彩颜色的彩陶马赛克瓷砖相结合,并把波斯铭文书法作为装饰图案,使得南敞厅至今都散发着古老的魅力和独特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2012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依据标准,伊朗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聚礼清真寺”近代建筑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我们看到“聚礼清真寺”与前面看到的古老清真寺,无论在布局上、建造上,或者是材料上、装潢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房顶上有宣礼塔的是南敞厅。敞厅前有“多叶形水池”是北敞厅。房顶上有小方亭的是西敞厅。正面墙上方,左右二边有壁龛是东敞厅。</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聚礼清真寺”,导游带我们来到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p><p class="ql-block"> 去游览“伊玛目清真寺”(原名“沙阿清真寺”或“国王清真寺”)。 </p><p class="ql-block"> “伊玛目清真寺”位于伊玛目广场南面,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寺正门面向北侧的伊玛目广场,门两侧的宣礼塔高42米。正面墙上及繁复尖拱形构成的顶部,贴满深蓝色调的彩釉花砖。</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美丽的波斯文纳斯塔利克体书写。</p> <p class="ql-block">  该清真寺在1612年,由阿拔斯一世下令兴建,1638年竣工。是波斯古国留给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走进正门,通过正门的门廊向前看,前面那个建筑是“伊玛目清真寺”的圣殿。</p><p class="ql-block"> 在清真寺建造时,当时国王要求,为了不影响伊玛目广场的整体效果,清真寺正门必须面向广场。</p><p class="ql-block"> 而根据伊斯兰教宗教法规要求,清真寺圣殿必须朝向圣地麦加。</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时“伊玛目清真寺”建筑的总建筑设计师,把圣殿与正门之间,设计成了45°夹角,这样既能满足正门市容规划要求,也能让圣殿符合伊犁斯兰宗教法规。</p> <p class="ql-block">  走近清真寺圣殿,殿后面的那个圆顶是祈祷大厅的穹顶,采用双层结构。</p><p class="ql-block"> 圣殿二边的宣礼塔高48米,比正门的宣礼塔高6米。</p><p class="ql-block"> 圣殿左右二侧是祈祷大厅副厅的进出门,大厅与副厅是相通的,方便信徒祈祷后人员的疏散。</p> <p class="ql-block">  走进祈祷大厅,这里均由精美的蓝色、黄色和绿色瓷砖镶嵌而成,点缀着错综复杂的花纹图案,真是辉煌夺目,光彩照人,其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艺术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祈祷大厅的圆顶,高38米,圆顶外部总高52米。</p><p class="ql-block"> 穹顶是双层结构,架设在八角形的穹顶之上,内外两层之间的距离为14米。</p><p class="ql-block"> 在它建成完工时,已是伊斯法罕市最高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抬头看穹顶,中间以金色的玫瑰图案作为圆心,周围是密密麻麻的马赛克形成的同心圆,然后是深蓝色的基座,甚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穿过祈祷大厅深奥的尖拱形的门廊,前面是清真寺东部的经学堂。</p> <p class="ql-block">  祈祷大厅边上的副厅,这里的建筑采用柱厅式布局。</p><p class="ql-block">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是祈祷大厅,穹顶外部高52米,而且又是双层结构,所以它承载力大,所以它的基础柱也粗大,而右边是副厅,穹顶低小,承载力小,所以使用基础柱也小。</p> <p class="ql-block">  祈祷大厅副厅门廊,采用双层尖拱形结构,站在门口,人显得如此渺小。</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从里到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每个立面即使是那些高耸的大圆柱,都镶嵌着图案精美的琉璃釉砖。</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离开“伊玛目清真寺”前,特地在正门的地方,找了位置,拍下了这张“尖拱门廊中的伊玛目清真寺圣殿”。</p> <p class="ql-block">  在“伊玛目清真寺”游览,犹如走进伊斯兰古老瓷砖壁画博物馆,又犹如徜徉在伊斯兰历史时空隧道之中,梦幻迷离。</p><p class="ql-block"> 走出“伊玛目清真寺”,正门二边的两层拱券屏墙,也是宏伟庄严的建筑和精美绚烂的装饰。</p><p class="ql-block"> 伊玛目清真寺不愧是伊朗最华丽的清真寺建筑,也是萨法维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从“伊玛目清真寺”出来,我们来到“伊玛目广场”。</p><p class="ql-block"> 伊玛目广场是以绿茵茵的草地、喷水池和众多的花圃所组成,整个广场显得格外美丽,并具有清新的自然气息。</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的喷水池,现在池中插满了伊朗和巴勒斯坦的国旗,这是伊朗为声援最近发生在巴勒斯坦国土上,抗击以色列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伊玛目广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建于1602年,宽阔的广场由阿拔斯一世设计,它长560米,宽160米。</p><p class="ql-block"> 它原名国王广场,也称世界之半广场(میدان نقش جهان)。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官方更名为伊玛目广场(میدان امام )。</p><p class="ql-block"> 站在王宫检阅台前,向前看,喷水池后面那个圆顶建筑,是“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祈祷大厅的圆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广场西面建有阿里·卡普宫检阅台,用来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东面是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过去是王室的礼拜场所。南面是无与伦比的伊玛目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整个广场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阿里·卡普宫</span>检阅台,建于 17 世纪初。</p><p class="ql-block"> 检阅台后面是阿拔斯大帝及其后妃们居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里·卡普宫。</span></p> <p class="ql-block">  阿里卡普宫共有六层,高48米,三楼的大平台是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是国王和客人们在观景台上观赏重要的仪式和运动竞赛场地。</p> <p class="ql-block">  走进阿里·卡普宫,视线从宫内穿过尖拱形的门廊向前凝视,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的圆顶建筑被定格在眼前门廊中。</p> <p class="ql-block">  壮美的土黄色穹顶和马赛克拱窗掩映在检阅台的建筑中。也许伊朗每幢建筑的穹顶,都成了游客喜欢观望的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阿里·卡普宫的旋转楼梯,走三楼景观阳台。</p><p class="ql-block"> 阳台上,头上是18根柱子支撑的天棚,棚板顶上整齐排列的波斯漂亮彩绘。</p><p class="ql-block"> 景观阳台外围用镂空木栏围着,阳台中间是个长方形水池,也用镂空木栏围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平台上,整个伊玛目广场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依据标准,伊朗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含伊玛目清真寺、阿里·卡普宫和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览伊玛目广场和在观景台看下面广场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导游带我们去游览伊斯法罕另一个著名景点“四十柱宫”。</p><p class="ql-block"> “四十柱宫”是伊斯法罕有名的建筑,这座宫殿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p><p class="ql-block"> 其中花园是前国王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园中央的宫殿,则是后来的国王阿巴斯二世在1647年建造。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十柱宫”景区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四十柱宫”景区,远看,宫殿正在维修,殿中都是手脚架。近看,殿前的水池也没有水。 </p><p class="ql-block"> 原来想在这里拍个“四十柱宫”的倒影照片,现在看来已成泡影,仿佛浇了一头冷水,心都凉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心情如同走在沙漠里,心中最渴望的水成了我们精神支柱,你看,我们的伊朗英语翻译在叫我们过去,大家也是慢吞吞的,好像连看景的劲头也没了。</p> <p class="ql-block">  回望刚才进来的入口,由于池中缺水和宫殿维修,来游览的人也很少。</p> <p class="ql-block">  慢慢向宫殿走去,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总算又开始进入观摩美景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四十柱宫”的宫殿前,听导游解说“四十柱宫”名字的来历,她说,宫殿前这个巨大的门廊,是由20根柏木做成巨柱支撑着。</p><p class="ql-block"> 殿前这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不像现在那样,以前,池中的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石狮口中喷出。</p><p class="ql-block"> 塘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门廊的木柱倒映在水中,仿佛又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人们根据这独特的景观,将宫殿称为“四十柱宫”。</p> <p class="ql-block">  水池的四角,各有一座雕塑“美女与野兽”。雕塑中的三个美少女张着小嘴,双手托着三头张小嘴的狮子脑袋。</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这个雕塑在以前,少女和狮子的嘴里都会喷水。</p> <p class="ql-block">  走进门廊,门廊中央靠近宫殿的地方有个长方形小水池(因维修也没有水),水池四个角上分别有根柱子,柱子底部是有四头龇牙咧嘴的石狮守护着。</p> <p class="ql-block">  走近宫殿,抬头看屋顶,正方形的顶面嵌满小块镜面,折射在门亭的地面上,金光闪闪。</p><p class="ql-block"> 宫殿入口是典型波斯尖拱形门框,蜂巣般的几何形状,精密的瓷砖铺排,每个角落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和文明。</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宫殿口与室内之间的廊下,看上面,如鳄鱼皮似的墙顶又是另一种景色。</p> <p class="ql-block">  宫殿大厅,厅内墙壁上都绘有壁画。壁画艺术我不懂,也说不出什么专业术语,但壁画中栩栩如生的内容和来源于天然颜料的色彩,每一幅画都在讲述千年波斯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张壁画是描述“一五四三年达黑马斯普沙阿接待印度国王胡马雍”。</p> <p class="ql-block">  穹顶上二侧各有一幅描写当年战争的壁画。</p><p class="ql-block"> 这二张壁画是描述当时的沙阿·埃斯米尔·萨法菲一世和塔赫拉巴德王朝的统治者乌兹别克之间的战争。1511年,乌兹别克人最终被打败,乌兹别克本人战死。</p> <p class="ql-block">  这是穹顶另一面的那幅战争壁画。</p> <p class="ql-block">  从宫殿出来,走到宫殿右侧下方,看“四十柱宫”的侧面门廊。</p> <p class="ql-block">  走到宫殿后面,这里有个水池,在夕阳的照耀下,宫殿的倒影还是蛮美丽的。</p> <p class="ql-block">  宫殿后面的尖拱形门廊。</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宫殿后面的水池前,阳光照耀下的“四十柱宫”的围墙,显得如此美丽漂亮。</p><p class="ql-block"> 2011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依据标准,“四十柱王宫”作为伊朗“波斯园林”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3年11月11日),我们来伊朗旅游的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出发前往亚兹德,<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兹德与伊斯法罕之间有280公里路程。</span></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伊朗中部,是亚兹德省的省会,也是拜火教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中巴开了三个多小时,途经伊朗小镇梅博德古城(Meybod),导游安排我们吃午餐。</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的是古驿站改而成的餐厅,这是“驿站餐厅”大门。</p> <p class="ql-block">  今天午餐的亮点是每人一个烤鹌鹑。</p><p class="ql-block"> 服务员端上装有鹌鹑的盆子,里面还有一根插在黄瓜中的蜡烛,晃动的火苗,看了让人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家饭店很有当地人生活的特色,四人一间的包座,吃饭时有种在我国窑洞中进餐一样。</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饭店附近的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地人称之为“冰屋”的古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个冰屋,是现在亚兹德省仅存的少数冰屋之一,已成为一个有趣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这是“冰屋”外景全貌。</p> <p class="ql-block">  “冰屋”是古波斯人发明的一种不用电,就能储存冰块的沙漠冰库。</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古波斯制作和储存冰块的方法,在公元前400年就已兴起。</p><p class="ql-block"> 建造庞大储存冰块的冷库,其厚厚泥砖墙建筑材料,是被当地人称之为“萨鲁吉混合物”砂浆材料,它由沙子、黏土、蛋清、石灰、山羊毛和灰混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用这种砂浆建造的“冰屋”,既有牢固的建筑强度,又有很好的隔热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是冰屋的入口,门口二位当地人是买票和检票员。</p> <p class="ql-block">  冰屋由一座大型的泥砖圆顶构成,通常高达18多米。</p><p class="ql-block"> 地下是个边上有台阶的大型圆坑,这是储存冰块的地方,储存空间可达到500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储存冰块的时候,就是顺着圆坑边的台阶,扛着冰块从上面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冰屋上方是穹顶,中间一个圆孔,阳光透过圆孔,给这个黑暗的冰屋带来了一丝光明。</p> <p class="ql-block">  古代波斯,冰屋里储存的冰,是利用严寒冬天的气温,入夜前把水灌入门外二个大池里,第二天池中水结成冰后,用人工凿成一块块长方形的冰块,然后搬入冰屋储存起来。</p><p class="ql-block"> 每晚重复这个过程,来生产和储存大量冰块,等夏天炎热的时候,出售给需要的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冰屋门前的大水池。</p> <p class="ql-block">  冰屋室内的走道上,挂着许多当年制冰、运冰和储存冰的介绍牌,细看介绍牌上的内容,就能了解古波斯人在生产、运输和储存冰块的整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冰屋”,我们乘车去梅博德古城的另一个景点“纳林(Narin)城堡(也称石榴城堡)”。</p><p class="ql-block"> 这是“纳林城堡”景点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纳林城堡属于梅博德古城的要塞。</p><p class="ql-block"> 纳林城堡始建于公元 737 年,穆扎法尔王朝时期进行大规模修复、扩建。</p><p class="ql-block"> 这座巨大的土砖结构垒成的城堡,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土砖结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筑占地5000平方米,位于沙雷斯坦(Sharestan)的南端。</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都为土坯砌成,类似解放前中国北方那种干打垒结构的房屋。</p><p class="ql-block"> 往右侧的小山坡上走过去,这个圆形堡垒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是城堡的要塞之一,这座宏伟的堡垒坐落在最高的粘土山上,高25米。</p> <p class="ql-block">  从圆形堡垒边上的小土路走过去,这里是城堡外围墙。</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返回出来,到另一个城堡建筑去游览。</p><p class="ql-block"> 城堡右侧有扇木门,我们从这扇门进入城堡。</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风景比刚才去的地方好,保持着古城堡的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堡共有五层,每层都散发出不同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走过尖拱形的门廊,前面是条去上层城堡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由土坯和粘土建造而成的城堡,到处都能看到许多岌岌可危或已坍塌的建筑,有的还在不断的向下坍塌。</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堡之上,环顾四周,看着那些被风蚀的建筑,感受时间的沧桑,感叹古波斯文明的没落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  异样的没落与苍凉感,在苍穹下犹如一张巨大的金黄色基调油画,呈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城堡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古老文明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堡岌岌可危的尖拱穹窗,俯瞰梅博德古城,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坐在这座土砖泥土垒成的古城堡墙边,日落的红日,散发出万道霞光,霞光洒落在城堡上,给这座平静的古城披上一层金色的光环。</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信仰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我,沉浸在这片美丽的景色之中。</p> 第二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