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i>“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i></b></p><p class="ql-block"> 雪,就这样飘飘洒洒的落了下来。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想下场像样的雪还真不容易,尤其那种“燕山飞雪大如席”,基本上都是些细颗粒状的,如粉如沙,而且很少有连续性。</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p><p class="ql-block">“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p><p class="ql-block"> 一说到雪,总是会想起鲁迅先生的那本《野草》。我是属于那种该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的人,现在想想真是惭愧!</p> <p class="ql-block"> 嘉绒寺得名是因为在这附近有一座嘉绒山。这可是康巴宁玛派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寺院,听这里的堪布说嘉绒寺的常驻喇嘛有200多人,主持是嘉绒朗智活佛。活佛常年在外面化缘,为当地的藏民修路,建水电站,而且还有一所寺院的学校,解决了当地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而且所有费用都由寺院提供。</p><p class="ql-block"> 活佛的每一次转世都是带着使命来的,都是为了渡化藏民,为了解决当地藏民的实际困难,所以活佛在藏区都有很高的威望!</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尊二十多米高的莲花生大师的铜体鎏金佛像。这么大的佛像只能在户外修建,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将各个部分做好,再拿到现场安装。</p><p class="ql-block"> 在藏传佛教,不仅仅信释迦牟尼,同时还信奉莲花生大师。其实还是一个人,只不过是释迦牟尼涅槃八年以后以莲花转世,再传佛教密宗。</p> <p class="ql-block"> 平时内地读的大多数都是大藏经的般若部,心经,金刚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等都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经典,以修大乘为主,而藏地则以修密宗为主。我们所知道的六祖慧能修禅宗,弘一法师李叔同修律宗,米拉日吧佛修密宗,再细分就更多了。佛说法,即非法,非非法,是名为法,凡世间法皆为佛法,皆可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达到无欲涅槃。</p> <p class="ql-block"> 嘉绒寺的新经堂正在修建中,资金自然是信众们捐的,还有一些是活佛常年在外化缘得来的。听扎西堪布说大部分的工匠都是当地藏民自愿参加的,还有一部分特殊技术人员是从藏区各个地方而来,比如木匠,铜佛制作,唐卡画师,还有一些木雕壁画之类,寺院提供食宿,还有一些报酬。 </p><p class="ql-block"> 对于藏民的信仰我是深感敬佩的!不同时期一个人的理想会有变化,但信仰应该是终身的。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心有些虚,因为确确实实看到了一些本应该坚守信仰的人,渐渐地丧失了信仰的基本要求,所以现在不能拿佛教的一些教义戒律来要求,尤其内地的一些寺院,已经归当地旅游局管辖,那里的“和尚”“僧人”是上班拿工资的,寺院也一定是要买门票才可以进去的。</p> <p class="ql-block"> 经堂里供奉着莲花生大师以及其他一些菩萨金刚,与汉庙里的佛菩萨雕像还是有些不同,说心里话我还是喜欢藏传佛教里佛菩萨雕像,喜欢藏传佛教寺院的气氛,这里的出家人是真正的出家人,恪守清规戒律,安心修行。唉,其实大昭寺,小昭寺等一些寺院也在收费,记得那前几年大昭寺80元,小昭寺40元,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也涨价了……</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么一段话:当寺院的门需要门票才能进去的时候,我不再相信佛;当那些古刹安装了避雷针的时候,我便知道佛也渡不了人;当寺庙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不再念经而一心弄钱的时候,我便知道佛也无可奈何;后来我才明白人人都是佛,人人也是魔:佛能渡己,却渡不了人,魔连自己都渡不了,却总是想渡人,到自己还得渡自己。</p><p class="ql-block"> 乍看一下觉得好像是这个理,但仔细阅读不以为然:寺院收不收门票和你信不信佛没有关系,信佛不一定要去寺院,还有信佛就是信自己,反之亦然。佛从来没有说要渡人,金刚经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无需解释了,肥头大耳弄钱的已经不是和尚了,而是披着袈裟的强盗,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人觉悟了就是佛,人如果心外求法,便着了外道,外道求法就是魔了。不管是佛是魔还是人,渡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别人只能提供一些方法而已。凡世间法皆为佛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觉悟了就再没有什么法了……</p> <p class="ql-block"> 在经堂外面的广场一群喇嘛身着藏族服饰,头戴面具,随着阵阵藏式号角,鼓声载歌载舞,名字有些拗口,不记得了。但凡这样的舞蹈要么祭祀,要么就是祈福,或者就是欢庆之类的。不知道是在演练还是在正实表演,周围的人很少,或许就是给台子上尊贵的客人在表演。</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修的是密宗,总是感觉藏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很神秘,比如县的尸陀林,不仅仅是天葬,而且将逝者的头皮扯下,将头颅在外面暴晒几年,变成森森白骨,再砌到墙里。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能说是就这样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寺院总体感觉也还是比较神秘的。基本上都是由木头制成的,或做梁、或做柱、或做地面、或做墙体,所建之处也是很有灵性和讲究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一世嘉绒活佛在嘉绒山闭关修行的时候,一日忽见大地之上一尊佛像缓缓升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光普照,四</span>周金刚护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天空一片祥云,似有天人阿修罗散花供养,随即开始化缘,在此处修建寺院,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成为康巴宁玛派一处很壮观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样的传说在西藏还有很多,比如玉龙拉措的赤脚大仙一道金光绝尘而去,仁波切的坐化等等,我自己是深信不疑的。类似的传说基于一种认知,基于一种信仰,基于对修行生活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 近几天又再在诵读《维摩诘所说经》。站在文学角度上,我是特别喜欢这部经的,特别喜欢里面的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可背后的意义却很深刻,特别精彩,对我写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有一日,世尊看到维摩诘病了,就让文殊菩萨去探望。文殊菩萨到了维摩诘家中,看到卧病在床的维摩诘,奇怪的问道:“您已经是觉悟之人,怎么会有病呢?”觉悟之人就是已经达到菩萨境界,佛境界。维摩诘答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痴有爱,则我病生”</b></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读到这八个字的时候,心中隐隐作痛: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理知不应该做的事情,情不自禁,还是会去做。人世间有太多的痴,有太多的爱,有太多的放不下!文殊菩萨又问道:“哪您的病什么时候会好呢?”维摩诘答到:“当天下众生的病都好了,我的病也就好了!”这个时候才发现维摩诘得的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病,而是承担了所有众生众生之病。一个人修行到一定程度,看似对娑婆世界毫不关心,其实这个不关心是有更高的关心。在读《心经》的时候,有一句“……无无名,以无无名尽……”对于无名的堪悟,能够有更大的了悟的可能,这就是维摩诘所要传达的重要思想……</p> <p class="ql-block"> 初读佛经总觉得有问题,佛菩萨有没有爱,如果有爱那么会不会有恨?随着对佛经的理解才慢慢的明白,佛菩萨的爱其实就是慈,什么是慈呢?慈,就是无条件的爱 ,对众生都有一颗母亲爱自己孩子的心,这就是慈,这就是佛,佛不仅仅有慈,还有悲,那么什么又是悲呢?是可怜,是可怜众生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不得解脱……</p> <p class="ql-block"> 维摩诘啊,这位大慈大悲的佛菩萨,为了众生病了,承担了所有众生之病。就如同地藏菩萨一样:“地狱不空,势不成佛!”</p> <p class="ql-block"> 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自性。用一位朋友的留言结束这篇文章: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否定现实,不沉溺虚幻,感受生命每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