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四大古关”系列(3)----大散关 “关中四关”(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约20公里处的清姜河左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有学者认为因散谷水而得名)。 关中四关分布图 大散关3D地图 大散关地理位置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是嘉陵江上游的低谷地带,是秦岭西部南北往来的天然通道,地势非常险要。大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依险而立。 大散关关口海拔约1200多米,关下百丈深谷,两侧崖壁对峙,号称“一线天”,易守难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大散关 大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大散关 大散关 大散关 大散关 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大散关欢迎词 大散关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同时又是川陕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故许多文人均在此留下过印迹。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中都提及。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示儿》<br>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br>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毛泽东 《书愤》:<br>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iv>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br>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r>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div> <div>《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br>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div>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br>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div> ----陆游</div>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br>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br>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 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大散关全景 大散关 大散关 大散关 大散关为陈仓故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散关战壕遗址 大散关古战场 大散关古战场 大散关 大散关烽火台简介 大散关烽火台 大散关遗址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40元/人。 大散关文保碑 大散关遗址简介 大散关为国家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