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在重读已被关闭的网易“松树沟插友的博客”(博主还能看到)时,看到了曾有过的一篇博文,讲的是有关松树沟大桥建设的事情。读来蛮有意思,这事真有点应了古人常说的一句老话,即:朝中有人好办事。不过,在此处完全可以改为“省厅有知青好办事”。下面,就说说那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湍急的逊毕拉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曾经插队的黑龙江逊克,有一条逊毕拉河从我们所在的屯子边流过。该河发源于爱辉县的山地,自河源流向东北,经爱辉、孙吴两县境,在逊河镇西兴村附近进入逊克,自松树沟乡兴亚村附近,改变了西东流向,折而东北流,至车陆乡西双河村附近,注入黑龙江。自河源至河口全长251公里,其中逊克河段长150公里左右,为全河之中下游。流经逊河、松树沟、车陆3个乡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前靠这种渡船往返两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逊毕拉河河水湍急,河上没有桥梁,除了冬季其他季节过河非常不便。正常情况下,往返两岸全靠河上的渡船。记得,在靠近北镇的渡口,河口竖立着类似吊桥样的装置,河上横着一根钢索,钢索上系着滑轮,滑轮下端连着一艘双体的木头渡船,船上铺着的厚厚木板形成了船的甲板,宽大的甲板上可同时运载两辆卡车、拖拉机或好几挂马车。宽阔的河床中央河水飞速流向远方,渡船就利用滑轮与水流的作用往返两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涨大水,逊毕拉河经常停止摆渡,每年河水封冻或解冻的前后一段时间,逊河也会停止摆渡,因此,我们的邮路也经常因此而中断好长时间。但是,邮路断了真还不算是什么大事,倘若那段时间人们遇上什么急事,那可真有点要命,尤其是河南边的那些生产队。然而,这状况长久以往一直没有得到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离开上海赴黑龙江的史雪娣,她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刚到农村不久的史雪娣(前)和同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我们结伴回松树沟时,见到平整的公路和飞跨逊毕拉河的大桥时,觉得非常兴奋和感叹。但是,起先我们并不知道这事有着知青的功劳。过后,松树沟的乡亲告诉我们,如今宽阔平整的松树沟公路和大桥的建设,得益于在省交通厅工作的原复兴大队知青的帮助。乡亲们在言语之间,很质朴地表达了对复兴知青感恩精神的赞赏。闻知此事的我们,同样也在心底里表达了一样的心情,但我们始终不知道那在省建设厅工作的知青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那阵,我们松树沟公社的各大队,开了好多个知青网站和博客。一次,在复兴大队知青博客中,读到了史雪娣的文章《松树沟大桥》,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此事与她“脱不了干系”!继而,也解开了长久在我心中存疑的那个迷。读后,非常感慨,随即便在“松树沟插友的博客”中,告诉了大家松树沟大桥建设的事情,并借此感谢复兴知青的感恩举动,同时表达了对史雪娣的深深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9年时的松树沟水泥公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宽阔的松树沟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青在松树沟大桥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史雪娣(左二)与同队知青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雪娣在博文中写到,看到知青在松树沟桥上的合影,想起了当初松树沟桥建设的立项过程。一天,我接到邵厅长的电话:“请你们处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说处里的人全出去了,就我看家。他说:“那你来吧,你来听听”。他主管公路,我心里有些忐忑,听完了,我该怎么表态,因为对于公路的情况我不清楚,我的工作是负责运输,不管公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他办公室,一听竟然是要让我曾插队的逊克县毛县长介绍申请建设松树沟桥的事。县长介绍完,邵厅长就对我说:"说说你的意见”。我说:“厅长,这事我再清楚不过了,我是从那里出来的,我下乡时因为没有桥,过河非常不便,夏天我们那里都不通客车。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样,非常有必要建一座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话还没说完,厅长似乎有些不明白地说:“你不要说了,这事怎么就落到你手里了?!”。然后,他仔细问了问有关情况,便告诉我该怎么走程序,交代完谈话就结束了。当时,县长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了我,没想到事情竟然这样轻易解决了。几年后,我出差去逊克,毛县长已经是县人大主任了,还特意来看我。其实,在建桥那事中,我什么也没有做,以后的事全是由他们自己办的,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个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完这段故事,既感慨又有趣,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得来全不费工夫。所谓机缘巧合,实际就是运气。这建设项目,对省里来说可是放哪都行的事情,若不是遇上史雪娣,这事的结果还真不好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于2023年11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