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893弄3—7号,占地面积为198平方米,建筑面积242.5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br>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诞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8月,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前夕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系原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所在地,1992年在此建立了陈列馆。<br> 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所在的建筑建成于宣统三年(1911年),占地面积为198平方米,建筑面积242.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房子,总体布置采用横向式组合,共5个单体(成都北路893弄3—11号),旧址陈列馆据其中3个单体(3—7号)。每个单体由二开间的两层楼房组成,门头反映了海派建筑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门为实木对开双门,用木摇梗启闭,门面均为黑色,门上有铁环一对。门楣采用三角形山花图案装饰。 陈列馆前竖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陈列馆左侧屹立着雕塑《追随与奋斗》。这座雕塑高2.8米,用黄铜和紫铜进行锻造。雕塑的前方,身着长衫的领路人面容坚毅,拳头紧握;而身后的工人群像则是用抽象的手法表达,设计为层层叠叠的群像。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凝聚起中国工人阶级的澎湃力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8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天后,也就是8月11日就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和党当时的任务是分不开的。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 “凡拥有一种以上产业部门的地方,均应组织工会;在没有大工业而仅有一二家工厂的地方,可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工厂工会。”<br>走进陈列馆,首先就看到墙上装嵌着“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这1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br>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的基本陈列包括“光荣起点”“峥嵘岁月”“风起云涌”“奋斗圆梦”四个部分。 <b>光荣起点</b><br>“光荣起点”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诞生发展、初期斗争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应运而生的情况。<br> 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会议场景</b> <b>党领导下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b>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启汉的办公室兼宿舍</b> <b>李启汉</b> <b>《劳动周刊》</b><br>《劳动周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于1921年创刊,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负责编辑出版。参加编辑工作的包括张特立、包晦生、李震赢、李启汉、李新旦等。《劳动周刊》公开宣称其为工人阶级服务,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同时号召工人阶级维护这一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工人阶级的声音,促进解放全人类事业的实现。1922年《劳动周刊》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查禁。<br><div><b>《劳动周刊》编辑部场景</b><br></div> <b>峥嵘岁月</b><br>“峥嵘岁月”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举办工人学校、领导和支援工人运动、组织产业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等情况。<br> <b>举办工人学校</b> <b>领导和支援工人运动</b> <b>组织产业工会</b> <b>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b> <b>五卅运动</b> <b>风起云涌</b><br>“风起云涌”部分介绍了全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及各地分部的组织领导下蓬蓬勃勃地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br>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及各地分部负责人</b>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邓中夏</b> <b>北方分部的活动</b> <b>山东分部的活动</b> <b>武汉分部的活动</b> <b>湖南分部的活动</b> <b>湖南工人运动领导人<br>毛泽东</b><br> <b>刘少奇</b> <b>李立三</b> <b>广东分部的活动</b> <b>奋斗圆梦</b><br>“奋斗圆梦”部分介绍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和劳动组合书记部撤销后,全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中的历程中,百折不挠,历久弥新,做出了重大贡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