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拾遗的收获

聚焦北京

<h3>摄影:吴庸<br>文字:吴庸<br>编辑:吴庸</h3> <h3>看病,是日常生活中最不让人高兴的事情。从去医院开始,不管你用什么交通工具,都避免不了拥堵中的着急。进院看病却因专业知识的缺乏、程序操作的陌生,让你发懵,像无头苍蝇般在拥堵的人群中上下蹿达。而亲历各种检查时,心灵的忐忑,身体的不适,让你身心疲惫。真所谓有什么别有病。</h3> <h3>24号是我到协和东院做大检查的日子,不敢晚到。老伴几天前就规划好了一条新路线,据说可以避开寸步难行的堵车。一大早7点出发,走东二环,从建国门上东长安街,可以由东单反向进协和,半个多小时就到了。</h3> <h3>一上长安街,车流滚滚,不时有点小堵。清晨 的薄雾笼罩着北京,天上飘着淡淡的蓝天白云,空气少有的清新。急匆匆赶时间的焦虑安静了些许。我漫不经心的看着车窗外掠过的一排排建筑和剩不多黄叶的树木,心沉静了许多。随即东长安街街边的风景也漂亮起来,逐一进入我的镜头。</h3> <h3>长安大街始建于1420年 ,是在元大都城墙南移原址上建设的,命名长安街,含长治久安之意。</h3> <h3>长安大街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 ,有代表历史记忆的遗产传奇建筑,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构成一幅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呈现出帝都多元文化的内涵,闪耀着皇城的烨烨光芒,被誉为中华第一大道。</h3> <h3>事先预约好的检查在老楼,下车边走边问直奔协和老楼。</h3> <h3>协和医院老楼,从喧闹的王府井大街拐向帅府园路,立可见到一片绿瓦飞檐、彩梁画栋的老建筑 ,这便是协和老楼。虽坐落于繁华闹市,四周高楼林立,仍以它百年来一贯的从容与庄重不动声色的矗立于此。</h3> <h3>协和老楼1916年由清太祖豫亲王府改建,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医院建筑群,外观有清代宫殿建筑气息,是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的典范。也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誉为中国式宫殿的西方医学学府,一直作为协和的象征。</h3> <h3>门前广场灰砖铺地,白色大理石镶边。大窗是西式的,门厅是中国式抱厦。瓦灰色包的楼体和绿色琉璃瓦的大屋顶大气典雅,气势恢宏。怎么看怎么美,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h3> <h3>出则浮华,入则静谧。它厚重的历史感是协和老楼的风范。寖淫于此种氛围的协和人 ,谦虚平和,严谨善良,这种特质代代相传,飘荡在这栋古老建筑的长廊转角之间,日久而凝厚,袅袅不散。</h3> <h3>科学、求精、勤奋、奉献是协和文化的精髓,是患者的信任与交托。</h3> <h3>我沉静于协和老楼的美丽中,拼命浏览记忆着长廊墙上挂着的百年协和专家创造的的历史辉煌。很快,检查过程中原本繁琐麻烦的程序准备时间已到,我快步向检查室走去…。</h3> <h3>这片老楼带给我岁月的沉淀与宁静,让我崇敬膜拜,让我的心灵得到安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