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如流,诗心似水——评林轩鹤的《时光行囊》

林轩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时节如流,诗心似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评林轩鹤的《时光行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陈伯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轩鹤老师的《时光行囊》是福建省第一部日记体诗集。第一部,无疑就是一种创举。</p><p class="ql-block"> 日记体诗歌,简单来讲,就是用写日记的形式创作的诗歌作品。日记体诗歌,是诗人以特定的日子为背景,用诗歌语言记下所遇的事情和抒发的感情而产生的诗歌作品。</p><p class="ql-block"> 最早阅读林轩鹤老师的日记体诗歌是在微信朋友圈。每逢中国的农历节气,轩鹤老师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一首他的节气诗。立春了,轩鹤写《让春天立起来》;雨水了,轩鹤写《像雨水一样生活》;谷雨了,轩鹤写《谷雨无雨》;小暑了,轩鹤写《小暑的雨》;寒露了,轩鹤写《寒露,一直栖息的鸟》;大雪了,轩鹤写《雪,在我头上撒野》……</p><p class="ql-block">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穿越一个个节点,周而复始,不舍昼夜。而每一个中国的节气,轩鹤老师的问候应节而来,如期而至。24个节气,24次吟咏,每一首都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想象和无限的情思。轩鹤老师用诗歌解读节气,而读者则追随节气吟咏诗歌。</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每一个的节日,我在朋友圈也收到了来自林轩鹤老师的节日温馨问讯。清明节,轩鹤老师感伤:清明是一张纸/即使是坚硬的心/也会被这层柔柔的情愫/薄薄的忧戚,割得生疼;端午节,轩鹤老师感喟:为了打捞一个自由的倒影/人们把两千多年时光/交给一颗棱角分明的粽子;青年节,轩鹤老师感慨:背着昨日的行囊/沿着一条叫岁月的老街/寻找那块青春的门牌;中秋节,轩鹤老师感怀:端起月色尝一尝,才知道/中秋月,是故乡捣制的药丸/成分复杂,材质纯正……</p><p class="ql-block">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匆匆,时间犹如一条只朝着一个方向永恒匀速流动的河,我们用自己的速度前进着。</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节日、节气,不过是我们人类给时间打上的标签,因此,节气、节日,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时光记忆和文化符号,有着特殊的涵义。正是这样的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串起我们不一样的人生旅程。而林轩鹤老师的日记体诗歌,就是涂鸦在匆匆流逝的时光节点上的絮语,缓缓流淌,浅浅吟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节如流,诗心似水。</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p><p class="ql-block"> 轩鹤老师带着一颗诗心,站在光阴的节点,轻抚岁月的痕迹,挖掘每一个看似普通而又庸常的日子后面不一样的蕴意。</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也就不平凡了。</p><p class="ql-block"> 每一段时光都被赋予意义,那么,平凡的人生就会总是熠熠发亮。</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学史上,日记体诗歌其实一直是一个延续已久的传统。不用查找资料,我们耳熟能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典型的日记体诗词。据资料记载,较早写作这类日记体诗歌的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如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谢灵运的《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江总的《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等。 两宋时期,与日记的勃兴同时,诗歌当中出现了大量标示日期的作品。陆游、黄庭坚、梅尧臣、司马光、苏轼、王十朋、杨万里、文天祥等,都有很多日记体诗歌,从而形成宋诗当中显著的日记型体例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与历史上日记体诗歌不同的是,轩鹤的日记体诗歌是成批量的成规模的成体系的,“春”“夏”“秋”“冬”各成集子,量多而质佳。另外,轩鹤老师的日记体诗歌是从现代的眼光去解读每一个日子的不同蕴意,以现代的审美视角,赋予时间特殊的含义,具有现代性、先锋性、探究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轩鹤老师的日记体诗歌是对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言语境的一种创新,继承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在开拓创新中弘扬中华诗词文化。</p><p class="ql-block"> 流年无恙,岁月安然。</p><p class="ql-block"> 时节如流,诗心似水。</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日子都值得铭记,每一次心动都是诗意萌发。</p><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轩鹤老师的《时光行囊》,浅吟低唱,让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诗意,让我们的每一段时光都熠熠闪光。</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陈伯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林轩鹤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泉州市文联艺术委员会委员、泉州晚报首席评论员、仰恩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书香之家。多次获泉州市政府颁发的刺桐文艺奖。林轩鹤已创作并正式出版《泉州传》《问道南安》等大型城市传记、诗集、散文集、随笔集、时评集、杂文集、长篇报告文学等10部。主编大型文史画册《超越——泉州60年(1949-2009)》《坚韧的创造——惠安诗群20年》、编撰《海丝起点 多元文都——泉州》《泉州建市30周年》等书(均正式出版),并被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其中《泉州传》获中国外文局2022年优秀国际传播图书奖、福建省第37届年度优秀文学作品榜(2022年度)上榜作品。</p><p class="ql-block"> 林轩鹤1988年诗歌《中国砖》获《诗刊》主办的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其后转入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创作,并多次获奖。在《诗刊》等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