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祖国(十二)</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2023年11月21日早,二女儿陪我去瞻仰参观中山陵景点,进入中山陵景区是宽敞的林荫大道,高大的法桐树整齐的排列在道路两旁。我们随着参观的人流,前往中山陵景点,大约二十分钟,走到了法桐树的尽头,进入了中山陵景点。</p> <p class="ql-block"> 首先参观孙中山纪念馆。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原在藏经楼,后迁到中山陵墓中轴线博爱坊东侧80米嘉麟楼展馆,于2022年12月31日重新开放,搬迁后的纪念馆由原来的550平方米增至现在展馆的2700平方米,展线达480米。共展出文物164套件和图片305张。通过图片、表格、场景、多媒体等多项辅助展示手段,来展示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孙中山纪念馆改陈后的名称仍为《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史迹展》。展馆包括:“少年萌愿,立志救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百折不挠,捍卫共和”,“与世长辞,万众景仰”,“崇高精神,宝贵遗产”六大部分。通过观展,让我们在潜疑默化中感受到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纪念馆结束,出门向西南方向就看到孝经鼎。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学校的全体师生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通过戴季陶等名人的精心设计制造,整个鼎高4.25米,重约5吨,腹部最大直径1.21米,造价为当时的1.3万元。青铜孝经鼎于1933年5月7日在中山陵正南方举行了庄严的奠基典礼。</p> <p class="ql-block"> 孝经鼎向正北进入中山陵,首先进入博爱坊,建在墓道的最南端的入口,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顶端盖着蓝色的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方刻有卷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图案,中门的横榻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的镏金大字,称之为博爱坊。</p> <p class="ql-block"> 走过博爱坊,进入中山陵墓道,开始上达祭堂,共有392级台阶,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十个大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彻成。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的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亭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墓碑高9米。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 过了碑亭,就开始向祭堂进发了。祭堂为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在建筑的色彩上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瓦红墙,而采用了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彻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铜双扉,门楣上雕刻“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着孙中山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镏金大字,屋顶用蓝色琉璃瓦,檐下各钒石斗拱飞檐两层,堂之南面有三个拱门,上刻花纹,各门设梅花空格的紫铜门两扇,祭堂中央供奉着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雕刻六幅浮雕,反映的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上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两重墓门均为铜门,黑色大理石门框,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门上刻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经1米,断面为正六边形,六面均为饰浮雕卷云纹。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华表和铜鼎把祭堂衬托得更力宏伟壮观,又增添肃穆和寄托哀思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p>